三伏贴ldquo冬病夏治正当时rd

「夏日酷暑」

气/温/升/高注/意/避/暑

14/7

July14th

星期二

Thursday

三伏贴“冬病夏治正当时”

“冬病夏治”是根据“天人相应”、“春夏养阳”及“治未病”中医理论,在“三伏”期间,利用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充沛、气血旺盛、毛孔扩大等有利时机,通过辨证后,在相应的穴位上外贴物培本固元,祛除病邪,以达到治疗、调养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中药配比

白芥子25%、延胡索25%、鹅不食草20%、细辛15%、甘遂15%,用生姜汁调匀,制成一毛钱硬币大小。

白芥子:辛、温、微毒。入肺、胃二经。

延胡索:

辛、苦,温。

归肝、脾经。

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鹅不食草: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

感冒、头痛、鼻渊、鼻息肉、咳嗽、喉痹、耳聋、目赤翳膜、疟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

细辛: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具有镇静、止痛、解热、抗炎、平川、祛痰、的作用。

甘遂: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消肿散结;外用可治痈肿疮疡。

三伏贴适应症

(1)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咽炎等肺系疾病;

(2)小儿反复感冒、厌食、消瘦、遗尿;

(3)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膜炎、网球肘炎;

(4)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脾胃虚寒、消化不良;

(5)虚寒头疼、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等虚寒性疾病;

(6)痛经、产后头痛、月经不调、月子病、更年期综合症等;

(7)亚健康调理;

(8)由免疫力低下和内分泌失调所致的各种疾病。

贴敷用药时间及注意事项

(1)一般小儿0.5小时,成人2小时;

(2)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均为正常反应;

(3)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

(4)若敷药处皮肤有灼热疼痛感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严禁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出现水泡为正常现象。如有严重水泡时,医院皮肤科就诊;

(5)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患;或皮肤有破损;或对贴敷药物过敏者,不宜敷贴;

(6)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冷饮,嘱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肤清洁。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7)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

(8)有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的患儿不宜贴敷。

禁忌事项

(1)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

(2)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者;

(3)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5)妊娠期妇女;

(6)糖尿病患者;

(7)肿瘤患者等。

温馨贴示

(1)着装:贴药部位多在颈背部、腹部、腰部,衣服穿着建议宽松、深色为佳,女士建议不穿连衣裙;

(2)三伏天期间多有高温天气,容易出汗,汗多时贴药有可能冲淡药物浓度,降低疗效;

(3)治疗也需要有“度”,贴药并非越多越好。某些患者觉得药物太少,要求每处穴位都贴。贴敷的疗效与用药量没有特别的关系。也有某些患者抱着试试态度,只试一两次是不能见到立竿见影效果的,需要长时间坚持;

(4)药物现配现用疗效佳。有些患者要求带贴敷药物回家给家人贴,不建议此举,因芳香药物挥发性较强,暴露在空气太久容易导致有效成分丢失;

(5)每伏前三天贴敷效果更佳。

贴敷时间:

头伏贴:年7月16日—年7月25日

中伏贴:年7月26日—年8月05日

中伏加强:年8月06日—年8月14日

末伏贴:年8月15日—年8月24日

-

-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rg/56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