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明代ldquo大彬rd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紫砂壶

以紫砂泥为原料制作的茶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工艺品。古来名壶的鉴赏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也就是研究紫砂壶作品的原料、形态、制作工艺、名师落款以及泡茶功能。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泥”。紫砂壶将艺术性、实用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再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突出了紫砂壶高贵不俗的雅韵,令人回味无穷。

明代“大彬”款菊花纹瓜棱形紫砂壶

(公元-年)

尺寸:通高7.6厘米,口径5.8厘米,底径4.6厘米,腹径6.7厘米,重量.6克。

馆藏“大彬”款紫砂壶鉴赏:

花口带盖,扁圆腹,呈瓜棱形体。平底。盖、底皆巧作为菊瓣纹,且细腻精湛,其最为精妙处,即盖口严密合缝,盖钮为花之蕾。短流向上、腹部有环形銴。流口下方有“大彬”竹刻阴文楷书款,书体遒劲、流畅。紫砂泥色泛红,杂有黄色细小颗粒。造型小巧精致,古朴、敦实、典雅,精妙绝伦。北京故宫博物院耿宝昌先生认定为明代著名紫砂工匠时大彬的晚期作品。据统计目前国有博物馆存世珍藏的“时壶”作品屈指可数。

时大彬

时大彬(-),号少山。他制作的壶造型简洁,典雅质朴,修整打磨精细,烧成后质地温润,色泽沉稳,尤其是壶盖和壶体口沿扣合严密,绝无歪扭变形,松散晃动之感,令人称绝。大彬壶在紫砂壶的发展历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它把紫砂工艺推向成熟,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使紫砂壶成为艺术陶瓷的一个独特品种。无怪人言:“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

明时大彬制书扁壶

清时大彬制紫砂珐琅彩壶

承上启下壶艺大师

在制作工艺方面,时大彬进行了多种尝试,给后人带来深远影响。他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具情趣。在成形技法方面,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又首创方形、圆形壶式,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

时大彬的早期作品,坚致朴雅。好仿供春大壶。自从他游苏州娄东,交接陈眉公诸辈后,制壶风格为之一变,改作大壶为小壶,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把壶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运刀成字以款识壶

时大彬的创作态度极其严肃,每遇不满意的作品,即行毁弃。即使打碎十之八九也在所不惜,一生约八十余岁,所制作品当数以千计,但流传存世者极少。至清乾隆年间,时大彬的作品已视为稀世珍宝了。包括国内一些学者的统计,其壶主要见诸著述,图存、传器。作品署款各不相同,有不署名的,也有款“大彬”两字,有加姓落款“时大彬制”,有刻有诗句者,不一而足。据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正传》中记载,时大彬制壶早期署款“落墨然后用竹刀画之,或以印记。”到了后期“运刀成字,书法娴雅,在黄庭乐毅帖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

如今我们看到一代宗匠时大彬所制紫砂壶,殊为珍贵,或观赏或研究都能给大家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

更多藏品,请您来到柳州博物馆参观哦~

积累历史知识就是这么简单呢~

╮(╯▽╰)╭

开放时间:9:00—16:30(16:0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

每周五晚:20:00-22:00(柳州博物馆周五夜间常态化开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tq/9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