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一例鹅痛风病例分析

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啊 http://m.39.net/disease/a_5416226.html

  年3月份接到河北某地肉鹅养殖场反映,该场约25日龄雏鹅死亡率突然增加,每天死亡30~40只(鹅群只)。现场观察:大群表现精神正常,个别鹅的鼻腔有卡他性液体,表现出普通感冒,还有个别鹅精神萎靡、喜卧。剖检病死雏鹅发现,内脏表面有明显的尿酸盐沉积;个别鹅出现了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判断为雏鹅内脏型痛风。同时,采集病死鹅的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胰脏等病料送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室做PCR检测,结果:禽流感病毒、DHV-Ⅲ核酸为阴性,鹅星状病毒(Go.Astv)核酸阳性。

病因分析

1鹅属于草食,以草料、青绿饲料为主的饲养方式。长时间饲喂高蛋白(蛋白含量大于15%)致使血尿浓度升高,最终致肾功能紊乱,而造成痛风的表征和高死亡量。

2如果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产生的药残致使肝肾脏功能受损,致使嘌呤代谢障碍从而引发高血尿浓度,最终表现出痛风。

3病原方面:鹅星状病毒感染也会加重肝脏病理损伤,减损肝脏代谢嘌呤功能,最后造成痛风,继发大肠杆菌造成雏鹅高死亡率。由于肝、肾出现病理损伤,用药治疗效果差。

讨论

1痛风发病时间

各种日龄的鹅皆可发病。目前雏鹅呈高发病态势,最早的5天左右开始发病,死亡率逐渐升高,10-15天为死亡高峰,到20天左右时,鹅群死亡率达20-30%,高的可达50%,迟的10-30多天开始发病。

2痛风发病原因分析

雏鹅痛风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后,呈现出的一种病变表征。其深刻的病理学原因仍在研究中,以下是作者的经验分析总结:

2.1日粮中蛋白含量过高

鹅属于草食,以草料、青绿饲料为主的饲养方式。正常情况下,鹅日粮中蛋白质水平适宜控制在不高于15%,饲料中含有过高水平的蛋白质,就会导致沉积在血液中尿酸盐含量增多,超过雏鹅肝、肾代谢排泄的限度,并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内、内脏的表面以及皮下结缔组织,促使肾脏负担加重,并受到严重损伤。

2.2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过差,雏鹅经过长途运输,供水不足,鹅舍长时间潮湿、阴冷,以及鹅群饲养密度过大,运动较少,缺乏阳光照射等,都有可能引发该病。

2.3病原感染

禽新星状病毒、鹅出血性肾炎、禽流感、肝炎病毒等病原,单个或多重感染,都会不同程度引起肝脏或肾脏的器质性损伤,影响蛋白质代谢,而产生痛风。如果此时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做抗菌性治疗,那么对于肝肾而言就是雪上加霜,从而加速病鹅的死亡。

2.4中毒因素

种鹅在饲养过程中饲料霉菌毒素含量超标,由种蛋垂直传播,加上育雏时饲料霉变等外因的影响,和育雏过程中大剂量使用抗生素,都能造成肾脏损伤而引发痛风。

防治措施

1肉鹅要消除或避免病原的感染和传播(如星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

2加强饲养管理,改善育雏环境,合理保温和通风,减少有害气体的生成和沉积。采用高床漏缝地板,减少病原接触。

3育雏舍需彻底清洗空栏和消毒。

4切记鹅是食草动物。育雏期间饲料搭配合理,既要保证营养,也要有足够的青储饲料;换料时,合理过渡,促进肠道微生物区系统平衡。

5严控原料质量,同时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添加脱霉剂。

6合理使用抗生素,在育雏的前几天用肾肿解毒药进行预防。

7严控小鹅瘟卵黄抗体质量,避免由于1日龄注射小鹅瘟抗体因禽出血性肾炎污染传播,建议使用小鹅瘟精制抗体。

8在疫病高发区用鹅痛风抗体进行预防:预防1-10日龄1.0毫升/只,11-25日龄1.5-3.0毫升/只,保护率90-95%,保护期7-12天。治疗量为预防量2-2.5倍,治愈率65-85%。安全试验:5日龄小鹅,体内肌注4毫升,无异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ly/10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