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庄园经济模式“空心村”变成“新庄园”
生态庄园经济是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可行之路。从经济性质上看,它属于民营经济。投资主体大都为民营企业,还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个人,权益清晰,主体明确。从组织形式上看,它属于规模经济。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的集约使用和适度规模经营。从生产流程上看,它属于循环经济。通过种、养、加工等环节,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生态庄园经济实现了“老板进村、资本进村、产业进村”,使“空心村”变成“新庄园”,使闲置的资源、资产变成赚钱的资本,使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年,榆次生态庄园经济吸引民间资本达10.5亿元,相当于当年各级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30多倍
生态庄园经济是以工补农的有效实现形式。现代农业要靠资本来武装。开发农业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最大的制约瓶颈是资金。工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可以带来农业发展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稀缺资源,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生态庄园经济通过合理有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领域,架起了资本下乡的通道,搭建了工商企业转型发展的载体,使以工补农有了可行的实现形式。
茶园养鸡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新探索
茶叶,作为一种多年生的四季常绿树种,对于保持水土,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有着显著的生态保护功能。茶叶作为世界四大饮料之一,其初加工及深加工产品在生物医药及保健食品领域得以广泛运用,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茶园生态养鸡重在营建茶树――鸡食茶园虫草――鸡粪肥园养树滋草――树荫为鸡避雨挡风遮日的生态链,保持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无公害禽产品和有机茶。利用茶园进行生态养殖,生产优质无公害肉鸡,鸡粪作为茶园肥料,鸡在茶园捕食虫食草,生态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广阔。
茶园养鸡,作为一种新的生态农业模式,在推广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亩平成龄茶园载鸡量最好以20—25只为宜,过少不划算,过多食源有限;
二是要选择鸡子良种,无论是蛋鸡和肉鸡,要选择适宜散养且温顺、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种;
三是注意防止天敌危害,除在茶园建立隔离防护网外,还可以通过人工驱赶或捕杀黄鼠狼、老鸦、老鼠等天敌,在茶园饲养一定的象鹅这样的大型动物,吓阻天敌,减少危害损失;
四是有机茶园必须按有机农业标准进行生产,不得施用化学农药或生物激素,确保有机产品品质。
青山常绿、小河流水丘陵山区梯田型生态农业模式
我国丘陵山区约占国土70%,这类区域的共同特点是地貌变化大、生态系统类型复杂、自然物产种类丰富,其生态资源优势使得这类区域特别适于发展农林、农牧或林牧综合性特色生态农业。
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基本做法是:
依据山体高度不同因地制宜布置等高环形种植带,农民形象地总结为“山上松槐戴帽,山坡果林缠腰,山下瓜果梨桃”。这种模式合理地把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与坡地利用结合起来,恢复和建设了山区生态环境,发展了当地农村经济。
千户传奇生态农场台湾休闲生态农业样板
台湾的生态农业在全国闻名,当地的蔬菜、水果受到嘉兴人的欢迎。台湾的休闲生态农业是为了解决传统农业经营困境与转型而发展起来的,能提供休闲服务、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兼之有农产品生产经营和三产服务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台湾休闲农场布局合理,大多数都分布在旅游线路上,每个景区景点都能与旅游结合起来,这就有了客源的保证。板块化、区域化整合,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效。例如苗栗县南庄乡休闲民宿区,拥有近80家乡村民宿,依托这些民宿,乡里将具有百年历史的桂花小巷开发成特色旅游街,带动了客家特色餐饮、特色风味小吃、特色手工艺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游客来到这里之后,在体验不同的农家风貌的同时能够比较全方位地感受具有当地特色的客家文化。
在中国大部分的生态农业投资大但是效率地,真正赚钱的没有几个,有的时候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如果做生态农业找不到一个高的利润切入点是弊病!做生态农业选准模式、找到赢利点最重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