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外界环境的异常变化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雾霾致病,不外乎有内外两因,内因为人体正气不足,无力抵御,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因为雾霾外邪侵袭。针对内外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治雾霾具有重要意义。
1预防措施
首先,针对不同体质采取不同方法以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气虚之人多表现为易出汗、反复感冒,这类人可以益气的西洋参、黄芪等煎汤代茶;肺热之人多表现为大便干结、口干咽燥,这类人可以服用清肺的麦冬、芦根等,日常饮食可以多吃梨、莲藕,多喝蜂蜜水;阳虚偏寒之肺气虚者多表现为怕冷,常伴有慢性咳嗽,这类人平时可用生姜、红枣煎水喝。其次,及时隔离雾霾天气。雾霾天气少开窗、外出戴口罩、人体皮肤直接与雾霾空气接触后及时洗浴、在室内摆放一些绿色植物,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利于吸收有害气体。最后,选择适宜时间进行锻炼。有晨练习惯的人,应停止户外活动。因为每天6-11点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时段,相对而言,晚间的空气较为清洁,有晨练习惯的市民可把锻炼时间改为晚间。
2治疗方法
雾霾病的病因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由于燥邪热毒侵袭肺卫所引发,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湿、浊与风、寒、热邪结合所引发。笔者认为,由湿、浊与风、寒、热邪结合所致的复合型的外邪随口鼻进入人体,对人体多部位脏器构成可逆或不可逆的伤害。由雾霾产生的疾病有肺系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皮肤、生殖系统、眼等疾病。在治疗上大多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在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基础上,对不同证型的病症六证施治。
2.1肺系疾病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所以,当人长时间处于雾霾天气中,可引起咳嗽、气管炎、喉炎、鼻炎、哮喘、肺癌等病证。“雾霾咳”。根据病因的不同,黄耀生把雾霾咳按风寒型、风热型、雾湿型进行区分治疗。鼻炎常以宣肺开窍、通气驱浊为治法。常用的单味中药有鹅不食草、浮萍、炒苍耳子、细辛、麻黄、川芎、辛夷、石菖蒲、白芷等。临床治疗手段主要用抗感染、解痉、脱敏等方法来控制哮喘。哮喘的治疗不仅要止咳平喘,最重要的是要补肺肾,使之纳气平喘。常用的单味中药有太子参、冬虫夏草、川贝母等。其复方以复方太子参止咳益气散、复方川贝精片为代表。
2.2心脑血管疾病雾霾中细颗粒物可改变血管紧张性,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自主神经效应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等。短期处于雾霾环境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中风、外周动脉疾病的加重以及猝死。临床症见头重肢困,食欲不振,或发热起伏,缠绵不愈,心胸痞闷,脘腹胀满,继之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心悸,心跳缓慢,舌淡、苔白腻,脉濡或迟或缓或结代。治宜化湿通阳,可用藿连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2.3过敏性皮肤 其发病一方面是内因,与个人的过敏体质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外因引起的,与食物、环境污染等息息相关。过敏性皮肤病主要特点是皮肤瘙痒、慢性、复发性、同时伴有其他系统过敏性疾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个体素质不强,耐受性差,接触某些“感触毒”而使毒邪侵入皮肤、黏膜,继而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又因毒邪挟风郁于肌表而发病。治疗过程中辨证论治,风热证宜清热散风,用消风散加减;湿热证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场加减;血热证宜凉血解毒,用清疽败毒饮加减。
2.4眼睛轻度不适 可用中药熏蒸眼。睛的方法比较简单实用,有许多常见中药可以起到明目的功效,如菊花清肝明目、枸杞子补肾明目、决明子明目通便、绿茶清热明目。用这些中药加绿茶熏眼对雾霾天气时候的眼部保健是比较有好处的。
2.5不孕不育 雾霾所导致的生殖系统疾病多属于湿热蕴结证,在大量应用清热利湿药物的同时,配合补气、活血化瘀、壮阳扶正、抑制邪毒,可用四妙丸加味予以治疗,方中黄柏、萆薢、白茅根、茯苓、车前子、泽泻清热利湿,滋阴凉血;川牛膝、路路通行气活血化瘀;苍白术、肉苁蓉扶正壮阳。
2.6心情抑制 心理学上讲,雾霾天气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刺激或加剧心理抑郁状态,可用菖蒲郁金汤合越鞠丸加减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