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清明

白癜风的治疗 http://www.jk100f.com/

清明

-04-04

三月十二庚子年庚辰月丁丑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淮南子·天文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图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三候

清明三侯

桐始华:白桐花开放。

田鼠化为鴽:喜阴的田鼠不见了。

虹始见: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

寻春踏青,墓田祭扫。

梨花如雪,雨霁见虹。

曲水流觞,人倚秋千,纸鸢空鸣。

青团寒食,闭窗静眠。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

《黄帝内经》

要学会制怒,保持心态平和,使肝火熄灭,肝气顺畅。还应进行适量运动。春季万物萌发,是体育锻炼的黄金时期。可以多开展一些户外活动,选择动作轻柔的运动方式,像散步、太极拳等,也可以多去野外放风筝、踏青。这样做不仅能使身体吐故纳新、气血顺畅,还能消除抑郁、舒畅心情。此外,风邪侵袭也会引发高血压,所以平时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脱棉衣。

清明

养生之道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气候逐渐转暖,但此时南北温差大,气温常忽冷忽热。此时万物生长,机体也应顺应天时。清明时节,凡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均应避免。心情应该保持舒畅,多到户外踏青。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清明节气正是人体内肝气旺盛时候,而肝气过旺就会对脾胃产生影响,妨碍正常消化吸收,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而引发各种疾病。此节气中不可对肝脏进补,以防肝气太旺,使肝阳上亢。古人所谓“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

中医认为“春气者,诸病在头。”一到春季,许多人会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等不适症状。在五行中,春属木,与人体肝脏相对应。肝主疏泄,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春季是肝气向外舒展的季节,如果肝气郁结无法向外舒发,人体气血运行便会紊乱。

从养生来讲,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人们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练、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此时,各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复发,因此,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发物”。

阳春三月,气温逐渐升高,桃花、野花争相绽放,但在享受春光的同时,有些人却出现鼻子奇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中医认为,多由于肺气不足、肺内有寒所致。由于肺开窍于鼻,气机不畅就会使鼻窍不通、鼻塞头痛。

鼻炎调治在于补肺气、祛寒邪。可按摩神阙穴(脐部),按摩时先将双手搓热,稍稍用力顺时针按摩50次,再逆时针按摩50次。《医学源始》说:“人之始生先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之始生,五脏六腑之成形故也。”神阙穴是任脉的要穴,无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还是五官九窍、皮肉筋骨都与神阙穴相通联。所以按摩神阙穴,不仅对于过敏性鼻炎,对关节炎、中风、水肿、荨麻疹等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另外,还可采用中药——鹅不食草进行调养。中医古籍中说:“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肉。”它常被用来治疗感冒、鼻塞不通、鼻息肉、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疟疾等病症。

清明食疗

益养生

由于清明时肾气渐弱,心气渐起,木气正旺(肝属木,木气正旺是指肝气旺盛的时候),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少吃“发”物,如芋头、鹅等,可以多食枸杞叶、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同时,也可以结合食疗药膳进行调理。在此给大家介绍几个简单的药膳食疗方。

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频频饮用,可连续冲泡3~5次。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枸杞瘦肉汤

鲜枸杞叶30克,猪瘦肉克,油、精盐、味精适量。鲜枸杞叶洗净,猪瘦肉洗净后切片。炒锅烧热,放入油,加入猪瘦肉片,翻炒片刻,加适量水,放入鲜枸杞叶,大火煮熟,加精盐、味精调味即成。有健脾养肝补肾的功效。

菊花枸杞粥

鲜枸杞子克(干品20克),菊花10克,粳米克,猪肉末50克,豆豉汁、精盐、味精、麻油各适量。将枸杞子拣洗干净备用。把粳米淘洗,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米粒开花,加入猪肉末、豆豉汁、枸杞子、菊花、精盐、味精、麻油,稍煮后便可食用。食时可调入红糖。有益肾养肝目的功效。

扁豆粟米饭

粟米克,扁豆50克,绵白糖适量。小米、扁豆淘洗干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煮至米熟即可。食时可调入绵白糖。有养脾胃、益肾补虚的功效。

土豆山药粥

土豆克,鲜山药50克,粳米克,白糖适量,桂花卤适量。将土豆削皮洗净,切成大丁。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里,煮开后加入土豆丁,山药去皮,洗净,切碎,放入锅中,转用小火熬成粥,待粥将成时放入桂花卤、白糖即可。有健脾益肾的功效。

风俗食物

扫墓祭祀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已久。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的秋祭。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青团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

打青团,是清明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制作活动之一。

春和景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

问诊|交流|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ly/51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