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健脾法,调理脾胃佑儿康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啊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孩子消化不良怎么办?

孩子拉肚子怎么办?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办?

孩子体质不好常生病怎么办?

怎么办?

我们带孩子去看中医,经常会听到医生说,孩子脾虚。

脾虚。

脾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问题?

任医生领各位宝妈们一起说说脾虚这些事儿。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充满活力的身体,父母也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全部心血。

在同许多家长交流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孩子们,得到了最好的照料,喝着最好的奶粉,补着最好的营养,也养活了全球最多的母婴厂商。

按理说,我们的孩子应该是最强壮的,可为什么孩子一跑步就气喘?为什么出出汗风一吹就着凉了?为什么孩子越来越胖却没有力量?为什么补充了钙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却还是不爱吃饭不长个儿?

是的,现实很骨感。孩子吃得好,却还处于亚健康状态。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是人生存的最基本的方式。

健康是吃出来的。喜欢养生的人非常清楚这一点。

孩子不爱吃饭,是许多家庭面临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喂养孩子的,这样的“爱”,对孩子来说是不是真的爱。

1、在哺乳期,只要孩子哭闹了,为了不让孩子哭,先喂奶。

2、孩子不主动吃饭,妈妈或奶奶喂饭,甚至追着喂,一个多小时才吃完一顿饭。

3、有时为了孩子多吃一口饭,连哄带骗,吃完饭有糖吃、买新玩具等等。

4、担心孩子吃不饱,在孩子不想吃的时候,再喂孩子吃一口。

5、宝宝不好好吃饭,批评、指责甚至威胁,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饭吃下去。

6、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

7、除了一日三餐,在吃点水果、点心、零食等。

8、宝宝爱吃肉,多吃点。

。。。。。。

从上面来看,宝宝吃饭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了,而成了家长的目的。吃不吃,吃多少,孩子做不了主。家长不知道孩子的饭量,就尽量的喂,能喂多少就多少。很多妈妈们也都知道这些习惯不好,可就是改起来比较麻烦。

宝宝脾虚、孩子不爱吃饭,多数是不良的喂养习惯和方式导致的。

孩子不吃饭,主要是脾胃功能差,运化能力不足,所以在喂养时一定要了解这个特点。

小儿脾虚的症状

1、在饮食方面的症状:食欲不振、饮食过多(无节制)、腹胀、腹痛、排气多、臭屁多、腹泻、便秘等。腹泻包括大便次数多,水样便,大便不成形、大便头干后正常或溏等。

2、孩子消瘦、肥胖,易流口水,舌苔白厚或黄厚,舌质淡嫩,口唇干裂,易出现湿疹、黄水疮、鹅口疮,睡觉不宁、睡觉露睛,面色发黄或苍白,盗汗、易惊醒,发育迟缓不长个,遗尿、小便频繁等。

3、体质差容易感冒、乏力懒动、烦躁、咳嗽长时间不愈等。

4、在婴儿期常出现夜啼、咳嗽伴吐奶、夜间睡眠出汗多、枕突、头发黄稀少等。在现代医学看来是钙、锌、铁等营养不足所致。

小儿脾虚的调理方法

一、小儿推拿方案:

基本处方:清补脾-下,揉板门下,运内八卦下、摩腹5分钟、捏脊10遍。

加减法:大便干、便秘,清大肠下、退六腑下。

出汗多,加二马下。

流口水,揉天枢下。

口疮者,清胃下。

腹痛者,拿肚角、揉足三里2分钟。腹痛重者,分推腹阴阳、华佗夹脊穴。

腹泻者,揉龟尾并上推七节骨下,足三里下。

1、补脾经

2、清胃经

3、揉板门

体会:板门穴相当于健胃消食片,有开胃消食、消积导滞的作用,对于胃肠功能不足引起的消化不良、积食、腹胀腹痛、大便不通畅,效果好。能解决宝宝胃肠蠕动差的问题。宝宝越小,对这个穴位的刺激越敏感,揉板门时手法宜轻柔舒适。

4、运内八卦

治疗体会: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肺主宣降,呕吐、呃逆、咳喘皆为气逆之证。内八卦有理气降逆的功效,逆运内八卦可使气下降,降胃气、止呕、止咳平喘效果好,宝宝咳嗽、哮喘和呕吐时,逆运内八卦更为对证。脾不升清可致腹泻、腹胀,顺运内八卦为宜,配合五经穴调理脏腑功能。《幼科推拿秘书?手法治病歌》:五经运通脏腑塞,八卦开胸化痰逆。胸膈痞满最为先,不是知音莫予泄。

注意事项:中指下为离宫,属心火。运内八卦时宜以大拇指按住,恐动心火。

5、摩腹

摩腹、分推腹阴阳功效相同,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顺时针摩腹,以通腑为主,适用于急性腹泻、痢疾、便秘、腹胀、腹痛、呕吐等。逆时针摩腹,可止泻、助吸收,宝宝大便不成形、食欲不振、消瘦乏力、流口水多、贫血等,宜逆摩腹。

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者,分推腹阴阳,配合中脘、足三里,效果好。相当于绿豆生姜水、藿香正气水之功。

6、捏脊

又称捏积。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6-10遍。每天做1-2次。

捏脊,通过刺激膀胱经和督脉上的脏腑腧穴和夹脊穴(与脊髓神经分布一致),起到通道经络、调和脏腑、燮理阴阳的作用,使内外和调、气血相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促进发育、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应群体:易患胃肠疾病、反复感冒咳嗽、遗尿、过敏体质的宝宝。睡眠不安、夜啼、多汗、多动、发育迟缓等皆常用此法。

7、龟尾、七节骨、肚角、天枢

临床体会:

龟尾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腹泻、便秘都可取之。

腹泻,上推七节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

便秘,下推七节骨,泻热通便。

肚角,是止腹痛的主要穴位,拿捏10-20次,配合一窝风可提高止痛效果。腹痛重者,推华佗夹脊穴10分钟。

二、脾虚的艾灸疗法

穴位:神阙、身柱、足三里。

操作:随身灸或悬灸法。神阙可采用脐灸法。每穴30分钟,10-15天为1疗程。

三、食疗方:

1、萝卜丝疙瘩汤。

2、乌梅神曲茶。

3、菌菇汤。

4、莲子山药粥。

5、茯苓山药扁豆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ly/6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