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追忆bull追忆王新波

《追忆王新波军医》

                 余冬至

王新波军医走了,走得那么突然......

我真不敢相信,去年我们还在电脑上用音频聊过天,现在却在网络上看到他辞世的噩耗。我心里震惊、难过!

网络这个现代信息工具,让我们这些分别四十多年的战友能在“九团卫生队”这个群里连上线,聊起天,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那次在网络上和王医生聊天中,才知医院工作。他虽患疾,我感觉他的精神状态很好,除了声音气力没有当年足外,音调和语气仍然没有改变,还是那样的柔和、那样的亲切。

当回忆起在越南同模铺轨基地的往事,网络那头,传来他爽朗的笑声。他在病魔面前表现出的豁达和轻松,分明还是那个在援越抗美战场上英俊、壮实的年轻医生。

这样一个坚强、乐观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我认识王军医,是一九七零年二三月份的事。二十四公里改线进入到全面铺轨阶段,我们从越南谅佳转移到同模罗钱村,担负铺轨基地铺轨、收尾的任务。

由于时间紧、任务艰苦、技术含量高,广西柳州和山西太原机务段的职工们也从国内来到同模基地,支援我们团完成二十四公里改线铺轨的任务。

我们连有两名卫生员,除了完成连队日常防病治病的任务外,还要诊治、接待机务段的职工和罗钱村的越南老百姓。

考虑到同模铺轨基地的情况,团卫生队领导及时把广州军区医疗队三位医生安排到铺轨基地,陪同广州军区医疗队一起来的,就是我们团的,王新波医生。

医疗队的医生们和蔼可亲,他们忠于职守、认真负责、技术精湛,在我们连队虽然仅仅两个月时间,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四十多年过去我都记得十分清晰。

四个人中,年龄长些戴着眼镜的医生是外科主任,四川成都人;莫医生和郑医生,分别是广西北海人和广东人;王医生最年轻,人也长得英俊,个子高高的,显得十分壮实。

由于是东道主的医生,他不仅要随时巡诊看病,而且还要担负医疗队联络和协调的工作。

凡是医疗队的同志需要办理的事,他闻风而动,出面联络、组织和协调。他爱流汗,看到他风风火火忙得满头大汗的样子,感觉王医生办事不过夜,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医疗队的医生不仅技术精湛,作风也过硬。只要是部队出动,无论是铺轨施工、安装道岔、装卸钢轨、车辆调运,他们都亲临现场,随时处理铺轨基地可能发生的工伤事故。基地曾发生的两起较大工伤,都是王医生和他们一道,在现场第一时间处置的。

我长期在基层连队,没有机会参加正规院校的学习,仅仅在卫生队经过几个月的卫生员培训,专业知识、医疗技能和经验都很有限。

王医生和医疗队在连队的几个月时间,他们言传身教,犹如春风拂面,给了我们一个开阔视野、经受锻炼、现场见习、拓展知识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那几个月里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连先后在越南谅山省谅山市、河北省同模的三个村庄驻扎。梅花村和罗钱村的村民来连队看病的人最多。王医生他们来了不久,罗钱村一男一女两个村民到连队卫生室求诊。

男的叫李广忠,女的叫阮氏淇,两人各有一只脚被竹尖桩扎伤,伤口深,创面大,感染化脓,小腿及脚都很脏,显然是受伤后长时间没得到治疗才成这个样子。

王医生和莫医生闻讯到卫生室来的时候,我正在清洗伤口,他们见我清洗的伤口及周围一片地方太小,连忙接过手来,边清洗边告诉我,这样的伤口清洗的地方尽量要大一些,否则,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

王医生和莫医生分别把病人的踝部以下部位全部清洗干净,然后,教我如何用双氧水清创、凡士林纱条引流等治疗技术,还告诉注射抗菌素消炎的剂量、次数、原则以及下次换药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此后换药、注射、治疗,我都按照他们的要求严格操作。一个多星期后,两人的伤口痊愈。在后来的一段时间,李广忠遇到我,都会友好地点头示意,嘴里叫着“召隆基,海瓜”。每到这时,我就很有成就感。

当时团卫生队正在贯彻毛主席的“六二六对卫生工作的指示”,推广新医疗法和中草药治疗。医疗队重视新医疗法和中草药的采集,多次对我们进行针灸、推拿及火罐疗法的示范。传授手针、耳针和水针的知识。王医生告诉我的连队要“常年防痢疾,重在二三季”的要诀,我一直都没有忘记。

最长见识的就是采草药了。自从医疗队来到后,田边、路旁、坡地、深山,都留下他们的身影。他们不辞辛劳,不惧危险,翻山越岭识别、采集多种草药。我是老卫生员,经常跟着他们到处跑。

有一次我跟随他们一起进入到同模石场上的大山里采药。沿着山边一条羊肠小道往深山里走时,迎面走来一个手拿砍刀精瘦的越南男子。

高山老林里没有人烟,这条小路也只能一人通过,下边是几十米深的沟壑,也猜不明对方的身份,正想着怎么办才好的时候,王新波医生不动声色果断拦住我们,让我们紧挨着站到小路高坡的一边,他主动伸手向持刀男子示意让他先走。

我们静静地站在坡地上,盯着男子的一举一动,越南男子缓缓从我们面前走过时,手里轻抖着砍刀,嘴里嘟嘟嚷嚷的不知道说些什么,看他面相和表情,不像是个善良的人。但我们控制了高地,不怕他有什么不良的举动,因为男子的左边就是几十米深的沟壑。即使打斗,他也占不到便宜,我们可以轻易把他扔到山下去。

我佩服王医生的机警。第二天上山的时候,王医生腰里多了一支五四式手枪。

跟着他们,我们学会了一些新的医疗技能,还认识和掌握了一些草药,现在,可以不加思索说出当年采集到的草药名字。如:鸡血藤、九龙藤、金毛狗脊、两面针、三桠苦、骨碎补、排钱草、仙茅草、土党参......

还有田头地垅生长的鸭拓草、鹅不食草、田基黄、山路边满地的落地生根等草药。有些难得采集到的草药,医疗队的医生们还采集回来种在卫生室防空洞旁的空地上。王医生曾对我说,“不要小看中草药,往往西药解决不了的病症,中草药会收到神奇的效果”。

在他们的影响和教育下,我们也提高了学习中草药的兴趣。时常比对着广东惠阳地区中草药书籍的草药图案,先后认识了一百多种常用的在越南生长的中草药。

连队日常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也能用中草药来治疗疾病。如:草药泡酒精进行推拿、煎煮草药内服预防疾病等等。特别是疔疮肿毒的草药外敷治疗,每次都有奇效。

湖南兵刘桂南,部队回国在陕西整训,他从其他师调到我们连,脖子后长了一个痈,据他说,因为这个痈,他当了医院,一直没治好,青霉素在身上已经不起作用。

用西医药治疗一段时间,没有效果,我改用草药外敷,用西医方法引流,换了三次药后痊愈。我才深信王医生说的“不要小看中草药,往往西药解决不了的病症,中草药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是多么正确。

我说的这些往事,他可能不曾提起,因为我和他聊天的时候,谈到铺轨基地和同模大山里采药遇到人和事,他笑着连声说,不记得了不记得了。

可能他经历的事太多了的缘故,这些只是他一生战斗生活中的几朵小浪花,他完全没有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可我认为这些都应该是他的事迹和壮举,体现了他优秀的军人素养和优良的战斗作风。四十四年已过去,今天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还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徐徐而过。

“活在活着的人心里,就是没有离去”,我没有用死字,而是用离字来代替这个意思,因为“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是慢慢地凋零”。

值此清明时节,我写这些文字追忆王新波医生,是想让战友更多地了解他、怀念他。也想告诉给他的家人,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父亲、爷爷、外公是虽然是:一个平凡的医生;

但他是一个医术精益求精的人;

一个遇事不惊机智勇敢的人;

一个在援越抗美战场经历过考验的人;

一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作出过不平凡贡献的人!

作者余冬至,年3月入伍,铁二师九团一营卫生员,年退伍。曾参加援越抗美斗争和襄渝铁路建设。年毕业于武汉市委党校第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曾任武汉市一家国企党委书记、厂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qw/5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