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们,喂宝宝时你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经历
突然发现宝宝嘴里有奶块儿状的白色斑膜
用棉签不容易擦去
同时还会伴有宝宝
不爱吃奶、哭闹、烦躁的现象
……
当心了
这很有可能是宝宝患了鹅口疮!
下面就让我院儿科主任陈建民向妈妈们介绍介绍关于宝宝鹅口疮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所引起,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
鹅口疮长什么样子呢?
鹅口疮大多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斑膜面积大小不等,乳白色、微高起表面,形似奶块,不易拭去,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在感染轻微时,宝宝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引起宝宝鹅口疮的原因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宝宝嘴里白白的,是鹅口疮吗?
宝宝嘴里滞留奶块外观与鹅口疮特别相似,所以经常会被误认为是鹅口疮,如果发现宝宝嘴里有白色,不要惊慌,先用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如果白色斑块可以很容易的被擦掉,那么就肯定不是鹅口疮了。如果白色斑块怎么擦也不掉,用力擦后看到面膜潮红、粗糙,还有可能出血了,那么很可能就是鹅口疮了。
鹅口疮有什么危害呢?
如果鹅口疮没有及时处理,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会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怎样预防鹅口疮呢?
1、产妇有阴道霉菌病的要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4、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5、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6、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婴幼儿,用具一定要分开,不可混用;
7、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如果孩子已经得了鹅口疮怎么办呢?
最方便简单的办法就是用2%~5%碳酸氢钠清洗,每日3次帮宝宝擦拭,严重的可以增加次数到6、7次,如果擦拭后宝宝症状没有减轻需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用药量也不一样,所以一旦怀疑孩子得了鹅口疮,就医院就诊,并且根据医嘱服用药物。
陈建民副主任医师
医院儿科主任
医院儿科主任
“加囊封闭式喉罩”专利发明人
中国金童阳光抽动症研究所指导老师
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
榆林市儿科协会常委
榆林市市先进妇幼工作者
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40年,长医院儿科主任,医院进修,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编写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并担任副主编;出版杂志《中国保健营养》;发表论文十余篇,去年“比较利培酮和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和副反应”被《母婴世界》杂志社录用。
擅长:小儿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系统疾病处理以及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各种慢性疾病的治疗。
刘静
副主任医师
医院儿科门诊主任医师
医院儿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
陕西省医学会新生儿分会委员
西安市医学会新生儿分会委员
年大学毕业后。医院进修儿科,上海医院、医院、医院进修新生儿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国家级及省部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擅长: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新生儿系统疾病、小儿内科疾病。
您如有任何关于妇产儿等相关问题
可识别文章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