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喝完向天歌

/农家的鹅/

乡村里有俚语:家养的鹅,赛过看门的狗。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刺激体验,小时候去乡下亲戚家玩,远远看见他家有几只鹅在湖面安静的低头午睡;

心中喜欢的不行,眼巴巴的好不容易等到它们上了岸,一阵风的冲过去,把它们吓了一跳,这才发现,它们的个头居然跟我差不多高;

许是我冲的太快吓到了它们,它们后退了几步愣了几秒钟。

就在大人们看到惊呼快回来的同时,它们眼神一凛,张开了大翅膀,大吼了一声,我出于本能开始跑,它们出于本能开始追,整个院子里,只看到威风凛凛的大鹅们追着一个狂哭不止的小孩。

一群大人左围右拦愣是没办法全挡住,一时间,鹅叫声,孩哭声,嘘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最终,大鹅以1:0的微妙差距险胜于我,此后每每说起这段往事,都会引发一阵认同的唏嘘,回忆起大鹅的勇猛,鸡鸭犬皆望尘莫及。

/秋季吃鹅/

不知道为什么,一到秋天,脑子里就会冒出一个声音:“该吃鹅了”。

曾经跟一位朋友认真坐下来讨论过,最后我们一致认为,是古时候一些有文化的吃货,看到大雁秋天南飞,心中有种再不吃就要等到明年的焦虑,自我洗脑,圈子效应,再慢慢形成了现在秋食鹅的约定。

江湖上现在流行的几大鹅,一是固始大鹅,辣汤口,大量的辣椒面、豆腐乳、蒜泥、葱花加入鹅汤里面,吃不出鹅的血性,且一点别的异味也没有;

但广式烧鹅就不一样,如果你不点蘸着酸梅酱吃,还是会觉得隐隐有那么一点异味的,在号称没有一只鹅能活着游过珠江的广东,每一只鹅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深井烧鹅还一度跟北京烤鸭发动了世纪美食辩题大战;

不得不提的还有东北的“铁锅炖大鹅”,给东北人一口锅,他能乱炖了整个人间,鹅要家养的笨鹅,土豆,白菜,茄子,粉条一样不能少,眼瞅着点柴火,下锅,开锅,蒸主食,开吃,满满的东北吃饭仪式感;

这些平时都能吃到,但总觉得一碗鹅汤更适合秋天。

一想到鹅汤,最先想到的就是鹅油,鹅油和鸡油猪油都不一样,很是独特,是一种坚果香气带着一丝丝奶油香,红楼梦里就曾有一道鹅油做的点心,读起来齿颊留香,颇为清雅。

鹅是食草动物,所以肥而不腻,捧着一碗鹅汤,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藏热气腾腾的香艳,鹅肉在食用家禽中占得比例很少,我想多半是因为鹅肉质粗腥气大,且体积硕大,买回去做不了,做的了小家庭也吃不掉,故而吃的人就少了。

可依旧心心念念着那一口啊,所幸偶然见得朋友相熟的农户在抓鹅,看的我心惊胆战又跃跃欲试。

问起附近是哪里有吃鹅的地方么,嘿,还真有一家,据说是得了靠谱的鹅肉汤锅的方子,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扛着鹅,寻到地方,认真的托付给了店家。

不一会功夫,就闻到了敞亮的鲜味儿,几乎没有腥味,氤氲之间,老鹅汤就上桌了,先喝汤是对它的最高敬意。再配上主打菜系,简直完美!

好的鹅汤一定是汤色鲜亮,久煮不咸涩的,轻轻吹去一层鹅油,热气噗的一下涌出来,就着热气小嘬一口,醇厚又自然的鲜香,回味咂摸一丝一毫都不觉得油腻。

鹅肉堆了满满一盆,吃鹅肉先吃皮,香糯爽口就对了,比起鸡皮,更加温和,也不知店家如何炖煮的,这鹅肉居然软烂而不碎,鲜嫩还爽滑,所担心的肉柴压根不存在。

古时候怕是没有这样的技术来处理,所以连奇葩吃货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仅列举了两例鹅馔,强大的中国吃货群体,在面对杀伤力如此巨大的鹅的时候,小小的脑袋里也有着大大的疑惑吧!

那不如就来村里村外让他露一手好啦,拔毛烧开水,能煮一大锅。

吃完喝完,至小酒馆高歌一曲,唱乡村KTV、看露天电影,丰富游玩行程。

明月当空,对酒当歌,让这喝完鹅汤之后愉悦的思绪,随歌声无限延绵······

村里村外订餐热线

-

地理位置

冬瓜村村里村外私房菜馆

昨夜畅饮篝火宴,今日穿越试刀山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蒋卓庆赴三瓜公社考察调研

省电视台电商直播三瓜基地揭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rg/69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