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紫砂
三“宝”
○
宜兴紫砂发展,
在经历明末清初的繁荣期后,
从咸丰至光绪末,由于太平天国战乱,
紫砂发展一度陷于低潮。
但至清末,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
民族资本家的兴起,
商贸逐渐发达,文化艺术亦显现出勃勃生机,
从民国初期到抗战前夕,
宜兴紫砂出现了一个值得一提的“复兴期”,
甚至可以说,这一时期是紫砂发展的第三个高峰。
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杰出紫砂人才,
而“李宝珍”、“汪宝根”、“陈宝生”,
被称作民国“三宝”。
—
民国李宝珍六瓣梅形壶
李宝珍(——),宜兴丁蜀蜀山南街人。为人忠厚诚恳,贫民出身。他师从俞国良,技艺精良,施艺精到,从不粗制滥造。据山西《平定吏治纪要》记载:平定县知事吉廷彦为发展陶瓷业,于甲寅年()春派员赴浙江采购桑籽时,绕道宜兴聘蜀山利永陶器公司的李宝珍、杨阿时、朱庆生、吴云根4人,到山西平定县创办平民陶器厂任技师。
—
民国李宝珍大传炉
他们利用当地原料,带徒授艺,生产陶器,制造出上等的瓷壶、花瓶暨日用一切必需品,色艺精美。应该说,他们是最早支援开发西部的紫砂艺人。李宝珍出品多,受赏金亦多,加之生活节俭,将三年所得带回蜀山老家,添置三间草房,娶妻成家,仍以壶艺为生计。
—
民国李宝珍四方大传炉
民国二十二年(),李宝珍又应江苏省省长之邀,前往苏州创办陶器厂,任技师,带艺徒五六十人,传授紫砂技艺,建一立方米的小窑烧制紫砂陶,为时二年。
—
民国李宝珍上合桃壶
钤印:宝珍(盖)、特等名壶(底)
李宝珍(-)
壶身梨形,中间亚腰,腹部下垂,桃形钮,上压盖,曲流,耳形把,圈足。盖钮捏塑成桃实,衬以小枝桃叶数片,形态逼真。壶身线条张弛有度,气度极佳。壶身一侧镌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字体清秀古隽,意态奇逸,诗文与壶的整体气韵相符相合,使人在品茗赏壶之时,亦觉心中清畅逸远。
—
民国李宝珍竹鼠壶
竹鼠壶造型源于清中杨凤年之竹段壶,在其原型上作些增删,壶身分三节,口面有竹节,凸出的竹筒为嵌盖,壶纽为一松鼠,壶嘴呈“之”字形曲折,并攀生一小枝贴竹叶,把与壶体成类折成方型,嘴、把间竹节细密,生态逼真,是写生摹形之物。
—
民国李宝珍段泥木瓜壶
款识:宝珍(盖款)
镌刻:游心至虚,同规易简,六府孔修,九有斯靖。辛酉春。
壶以段泥为胎,砂质细腻温润,壶身作木瓜式,高圆饱满,大圈把皆取树杆为形,其上仿生作褶皱结疤;壶身一面题诗,下刀极为老练,为典型的民国刻绘风格。
—
李宝珍陈少亭刻紫泥上合桃壶
款识:宝珍(盖款);少亭(刻款)
镌刻:清心。白云峰下君家住,腻绿长鲜谷雨春。黄花秋叶,时在庚午。仿郑板桥印法。少亭篆。
此壶是一把相当不俗的上合桃传器。该器盖中有“宝珍”章款,应为民国时期制壶名家李宝珍所制。壶身落“少亭”款,应为民国刻绘名家陈少亭。陈少亭刻绘技艺出众,但传器极少。此壶系两位名家合璧之作,弥足珍贵。
—
民国李宝珍四色合梅
此壶为李宝珍为数不多的筋囊器,胎质厚重,包浆圆润,壶身赤红色,流、把为黑色,梅花为黄色花蕊为桔色,故名为四色合梅。合梅壶采用上下相合,在扁圆型的壶体上分为五瓣筋纹形,似瓜若果,新颖别致全器线条饱满丰腴。
—
民国李宝珍葵仿古
此壶以葵花式构成壶体,筋纹凹凸有致,富圆于方,口盖吻合,富于动感。嘴与把皆作棱柱式,透出灵气。底款“李宝珍制”,篆书工整严谨。
—
民国李宝珍牛灯壶
壶身为一扁鼓,盖钮塑成一水牛,顿时壶就生动起来了。交接收放自如,转承自然,壶盖线条明朗流畅,整体表现视觉丰润。
—
民国汪宝根?牛盖扁鼓壶
汪宝根(——),著名紫砂艺人。号旭斋。宜兴丁蜀人。幼年曾在蜀山东坡书院就学,14岁拜大伯父、名艺人汪生义学艺。三年艺成,被“宜兴利永公司”聘为技工,制作“鱼化龙”、“洋桶”、“掇球”、“仿鼓”、“竹鼓”、“竹节”等传统作品,并在公司历次技艺比赛中名列第一。
—
汪宝根制泉石生并刻荆南山人书紫砂双色东坡提梁壶
上世纪二十年代,汪宝根创作“梅花竹鼎”壶,一炮打响,崭露头角。此壶玉洁圆润、方中寓圆。集筋囊、花货竹器于一身,难度大、技巧高。自此,他升任公司技师,又连续制作“梅花竹”、“圆竹”、“梅段”、“四方竹鼎”、“合桃”、“合梅”等,技艺更趋纯熟,并以“洋桶”、“鱼化龙”等热销市场。二十年代中期,他取号“旭斋”,壶上署款“宜兴利永公司”、“汪宝根”、“宝根”、“旭斋”等印章并用。
—
民国汪宝根款寿桃山水
年,省宜陶校长王世杰组织艺人创作新品迎接世博会。汪宝根费时10多天,精工创制“大东坡提梁壶”、“三友瓶”,作品气势宏伟、古朴凝重,一举荣获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优秀奖章,为紫砂争得殊荣。他自己也获得“东坡壶王”的称号。年,汪宝根任利永公司技术总辅导,负责公司的质量把关、造型工艺、生产管理和传授艺徒。
—
民国汪宝根竹鼎壶
同时又先后被宜兴的“汪祥兴陶器厂”、“新华陶器厂”聘为技术总辅导或技师,每周往返于宜兴--蜀山之间,忙得不可开交。这一时期,他的壶艺进入巅峰,技艺精湛,功夫老到。所制作品整体协调、统一,圆润细腻、赏用兼优,尤其是壶的流、肩、盖、把等细微处更见功力,弧线过渡自然流畅,有一种韵律美,成为时人争购的收藏佳品。
—
民国汪宝根制紫泥合菱壶
他精工细作,做10把合菱壶往往要费时一年。创制新品数十种之多,尤其是“上合梅”、“上圆竹段”、“五瓣上合桃”、“六方竹鼎”、“细方竹鼎”、“高梅段”、“葵仿古”等,以精雅神巧受人喜爱,其作品多被爱好者及上海、北京、苏州、南京博物院收藏。
—
民国汪宝根制紫泥六方竹壶
抗战爆发后,窑厂一片萧条,紫砂陶更不景气,汪宝根只能“开柴行”艰难度日。四十年代后传艺于儿子王福庭。新中国成立,正值组建“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之际,他已重病在身,10月病逝于蜀山西街。享年52岁。
—
民国汪宝根上合桃
上合桃壶,作品以传统入手,融合筋纹器为主体与花货作点缀,壶身以五辨分成,线条以饱满丰腴表现作品气度。壶钮以桃子作鲜明的点缀,简洁生动枝叶相衫中,倍增花货紫砂艺术细腻的表现,桃子历有长寿之意,吉祥之寓自然不言而喻。
—
民国汪宝根制葵仿鼓壶
葵仿鼓经典器型由仿鼓壶演变而来,有着仿鼓的古朴优雅,同时又具备筋纹器神韵齐全、整体统一的气韵,使得仿鼓壶有了另外一种风格。此壶壶身、壶盖、壶钮作六瓣葵花,鼓腹、直颈、口盖留唇,内圈足,底下钤“旭斋”,盖内钤“汪”、“宝根”。
—
民国汪宝根制竹节壶
此壶以上等紫砂泥料烧制成器,外形仿竹段而作。壶钮、把、嘴均做竹节状,颇显文雅之气。壶身两侧刻绘诗文花卉等图案。盖内印款“汪宝根”,底款篆书“旭斋”。整件茶壶色泽深沉,造型清新,刻字秀美,实属收藏把玩佳品。
—
民国汪宝根仿古葵壶
壶作葵棱仿古式,紫泥胎土。盖钮与壶身皆呈筋纹状,口盖留唇,紧密相合,盖钤“宝根”,长方印,弯流圈把塑以六方式,底呈内圈足,底钤印:旭斋。器身筋纹线条等分均匀,棱角分明,端庄雅致,飘逸俊美。
—
民国汪宝根制段泥翻盖柿子壶
“翻盖柿子壶”用全手工打身筒法制成,是民国初期较常见的款式。四瓣筋纹壶身,一捺底,弯流擎出,圈把圆弧,琢以树节,盖以仿生技艺模拟柿蒂塑成一翻,柿柄为钮,均匀分布,功法细腻,良工所为。
—
民国汪宝根制四方传炉壶
壶身呈四方形,中腹鼓鼓,折角转圆,三弯流蜿蜒,缓缓向前胥出,环把外方内圆,上粗下细,盖呈四方圆角,内钤阳文方印“宝根”,唇边厚实,盖面平弧为穹,立宝珠。四角呈平底,底钤“旭斋”。全器光素,方圆并济,珠圆玉润,煞是大器。
—
民国汪宝根制线扁壶
壶呈扁圆式,壶身有两片泥片上下合成,腹中饰腰线,修饰痕迹,提携神韵。全器线条曲弧,圆润不失古拙,气度饱满,且呈现出制壶者擅于驾驭圆器线条的不凡功力。
—
民国陈宝生菊球
陈宝生,陈伯亭之子,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与朱可心、王寅春一起为宜兴紫砂名店毛顺兴制壶,传世作品较少。
—
民国陈宝生制、石氏刻刻绘秋江冷艳赏盘
—
民国陈宝生制任淦庭刻段泥赏盘
此赏盘为紫泥底胎,外粉段泥,在刻绘装饰更能显示出配色效果,盘面镌刻梅花与鸟为题材,黄为底、黑、白、红配色,让人赏心悦目,如鸟语花香,自然而生动,底款钤印;陈宝生印,盘面署款:丁亥年潄石作。
—
民国陈宝生制卧牛圆壶
此壶呈椭圆形,高圈足,直颈,壶盖为半圆形,盖面树卧牛纽,在以塑牛头为壶流,腹中铭文“客至何妨煮茗候,诗清只为饮茶多。石生刻”,把下及盖内钤“宝生”,底部钤“陈宝生制”。
—
民国陈宝生狮球壶
狮球壶属于筋纹器与塑器的综合体,此壶色泽润红纯正,制作气度浑朴大方。刻字工艺娴熟,笔韵流畅。壶体高仰饱满,曲张有致,壶颈高而挺括,与壶盖呈葵式,壶钮塑以祥狮卧抱金钱绣球,整体具敦厚朴拙之感也。
-END-
版权声明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参照史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并保留能够跳至原文的链接。
紫砂江湖论坛〔中国·宜兴〕
最具影响力最专业的门户网站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