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经方汇总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鼻炎经方汇总

经方汇总

SUMMER

1、桂枝汤

症状:凡急性过敏性鼻炎,喷嚏频作,清涕不断,鼻塞失嗅,遇寒更甚,舌苔薄白,脉浮者;局部检査:鼻粘膜苍白,鼻甲水肿,有水样分泌物;

经方:桂枝汤功能温肺祛邪,调和肺气,用治此疾,效果确实。也可酌加蝉衣、徐长卿之类以加强脱敏能力,卫虚者尚可加黄芪。

2、小柴胡方+麻桂类方+祛风的药-少阳枢机不利

过敏性鼻炎有三层病机:一个肺寒,一个是少阳枢机不利,第三个是伴有风邪

1、用小柴胡类方治疗少阳枢机不利;

2、用麻桂类方、干姜细辛等药治疗肺寒;

3、加上一些祛风的药,比如荆芥、防风、蝉衣、苏叶、菊花等。

症状:主要症状就是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半夜1点开始到早晨起床症状特别重(自述太难受了),根本没法睡觉,还伴有眼痒、鼻痒、耳朵痒,吃热面条鼻子马上塞住(遇热也鼻塞)。纳可,大便细,唇红面红(从年轻就爱喝酒,内热也很大),血压高,脖子硬,舌淡红润,右脉弦数热,左脉弦滑。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特别明显:一者,春秋天犯病;二者,半夜一点开始症状特别重,这个时间正是肝胆主令的时候,正是阳气开始出阴的时间,所以用上药效果特别明显。

3、小青龙汤+玉屏风散肺寒加风治

过敏性鼻炎绝大多数是季节性的,还有少部分病人一年四季都犯,与季节没有关系。这种过敏性鼻炎就按肺寒加风治,一般我常用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越婢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加上祛风的药,或合上玉屏风散,效果也是很好的。

4、肾气丸-慢性过敏性鼻炎

症状:病程漫长,微寒微风即狂喷连绵,涕清如水;局部检查则粘膜苍白;鼻塞似有似无,嗅觉正常;全身症状为身寒怕冷,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精神萎顿;舌苔薄,质不红,脉来沉迟微弱;

诊断:肾阳虚怯所致的过敏性鼻炎

经方:肾气丸

5、归脾汤

经方来源:归脾汤出自《妇人良方》,由黄芪、人参、白术、茯神、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大枣、生姜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

症状:喷嚏、流涕4年多。晨起或遇冷空气时症状加重。发作时鼻腔作痒,喷嚏不断,鼻塞,流清涕不止。

用方说明:治以健脾益气,养血祛风,散寒通窍。方用归脾汤加减。

处方:炙黄芪30g,党参15g,龙眼肉、当归、白术、茯苓、酸枣仁、苍耳子、辛夷花、大枣、生姜各10g,白芷、川芎、炙甘草各6g。

补充说明: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其因肺气虚,腠理疏松,风寒客于鼻窍,肺气不通,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本例病程日久,脾肺皆虚,气血不足,故用归脾汤健脾益气,培土生金,使脾气得健,肺气得充,气血旺盛,再加苍耳子、辛夷花、白芷、川芎辛散风寒,通利肺窍。药证相合,故取良效。

6、柴胡桂枝干姜汤

背景: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鼻炎确实是偶然发现,索之文献也有用其治疗鼻窦炎头痛记载。我们一开始曾不详加辨证,皆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但好坏各半。《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条文下有“初服微烦”四字,我们观察下来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鼻炎若出现头眩晕,或昏沉欲睡,或如醉酒等,常常有一剂知二剂已的速效,即“药弗暝眩,厥疾难瘳”,虽有头晕等症,并不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情况,也能忍受,只需平卧休息片刻即可,或者在临睡前服药;如果不出现暝眩,往往毫无效果,此点也体现出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有时需要见好就收,有时并不能够祛尽病邪,如果“效不更方”可能会使部分人鼻衄。干姜与桂枝(肉桂)同用,温燥之性异常,服后常令人口干难忍,所以当中栝楼牡蛎断不可少,如小青龙中芍药与五味子。当然,这都没有经过细细研究,加上我们水平实在有限,这些仅仅供各位前辈参考。

症状1:鼻塞但无鼻涕,鼻痒,时时拧鼻,眼睛痒,早晨起床会连续打4、5个喷嚏,平素胸闷,怕热,起床时口苦,稍微容易出汗,口渴喜冷饮,胃口不佳,神疲乏力,四肢沉重,大便粘、偏软,小便稍微有灼热感、色偏黄,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色淡红,舌面有裂纹,舌尖有少许点刺,苔薄白、分布不均,脉弦迟、重按无力。

处方1:柴胡24g肉桂9g干姜6g天花粉12g黄芩9g牡蛎6g炙甘草6g淡竹叶6g生地黄6g

症状2:患过敏性鼻炎多年,发作则喷嚏流涕、目痒甚,遇寒加重,一年中唯有夏季炎热时有所缓解。曾服中西药物,中药则辛夷苍耳玉屏风之类,多不满意。现见鼻塞流涕,时时擤鼻,喷嚏频频,口苦,大便溏,小便调,夜寐不安,胃纳可。舌淡红,苔略腻。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

处方2:柴胡24g桂枝9g黄芩9g干姜6g天花粉12g牡蛎6g炙甘草6g

补充说明:治疗鼻炎的中药方剂很多,但鲜少看到运用柴胡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并未使用传统意义上通鼻窍的药物如苍耳子辛夷等等,对于其疗效笔者也有过怀疑,但经由实践证明其疗效迅速可靠,且扶正祛邪兼具,不易复发。

7、桂枝汤、防己茯苓汤、藿胆丸重组而成

症状:鼻流清涕,发作起来喷嚏狂做不止,十分难受。近期一年,经过各种方法,导致部分鼻涕发黄。舌苔有湿气的表现,脉象浮数。目内眦瘙痒,咽喉不适。

处方:黄芪25,桂枝15,白芍20,金银花15,蒲公英25,茯苓30,辛夷9(包煎),黄连3,藿香10,生甘草9。5剂。

8、加味散风止痒汤

基本方:麻黄3g,红花、川乌各6g,茅根12g,炒苡仁15g。

加减法:奇痒难忍者,加细辛3g,防风6g;头痛鼻塞者,加辛夷(另包)、白芷各6g;清涕不止者,加乌梅10g,黄芩6g;耳闷者,加石菖蒲6g,泽泻15g;久病气虚者,加玉屏风散,每次10g(冲),全天玉屏风散可用至40g。

方中:麻黄、川乌、防风祛风解表除湿,红花活血祛瘀,茅根、泽泻利尿渗湿,苡仁健脾利湿,细辛、辛夷、白芷均为散风止痛通鼻窍要药,乌梅敛涩,石菖蒲开窍聪耳。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细辛、乌梅、黄芩、甘草均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玉屏风散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合成,对干扰系统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诸药相伍,具有补气解表、健脾利湿、活血化瘀、散风收敛通窍的作用,标本兼治,故对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疗效。

9、荆芥、防风、辛夷

症状:风寒外束而引起的过敏性鼻炎,鼻痒流清涕,打喷嚏,易出汗,汗出后症状加重,乏力,头部不适,眼部发痒,欲热饮,饮凉则胃胀痛,二便正常。舌质略暗,苔薄白,脉沉滑。西医诊断为慢性过敏性鼻炎,曾服用激素、扑尔敏、维生素B1等不效。

治法:散风祛寒,宣肺通窍。

方药:荆芥10克,防风6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生牡蛎30克(先下),白芷10克,鹅不食草3克,红花10克,细辛3克,桔梗5克。

说明:《证治汇补·伤风》篇:“有平昔元气虚弱,表疏腠松,略有不谨,即显风症者,此表里两因之虚证也。”如素体阳虚,则易受风寒。患者平素易汗出,卫阳不固,风寒外袭,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故见鼻痒流清涕之症,眼部发痒为风邪所致,苔白、欲热饮均为寒邪之症。病久入络,血脉瘀阻,故见舌质暗。

方中以荆芥、防风散风祛寒,辛夷祛风通窍散寒,共为主药。川芎行血中气滞,上行头目搜风开郁治头痛;菊花清利头目,且可散风;细辛、苍耳子辛温通肺窍、散风寒。以上四物共为辅药。白芷散风寒治头痛,辛香走窜,有芳香开窍的作用,生牡蛎重镇潜阳散结,鹅不食草通鼻窍,红花活瘀通络,以上共为佐药。桔梗开宣肺气,有引药上浮入肺的作用,引经而为使药。

10、补中益气汤

症状:症觉鼻塞、喷嚏、流涕。初作感冒伤风处理,服药经久不愈。医院诊治,诊断为“慢性鼻炎”,曾服药、滴鼻、打针,治疗数月,不效。症渐加重,流涕越来越多,故找余诊治。诉说:病前身体素佳,未患何疾。按其脉缓弱,舌嫩无苔。

处方:党参20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陈皮5克、升麻9克、柴胡12克、黄芪20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9克、益智仁12克,三剂。

说明:本例证属肺、脾、肾之阳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成病。方用补中益气汤,升阳益气,佐以五味子、益智仁敛摄寒涎,酌加山药、杞子、地黄、麦冬者,以补脾肾调阴阳,亦是“扶正固本”之意。

11、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合方、桂枝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12、脱敏汤

脱敏汤药方1:

紫草50克蝉蜕15克地肤子30克仓术15克黄柏15克甘草15克大枣50克丝瓜藤30克鼠曲草30克

病情较重:倍紫草、大枣,加乌梅、地龙、蜂蜜,咳喘加柴胡、黄岑、麻黄、棉花根,过敏性鼻炎加辛夷、荆芥

脱敏汤药方2

黄芪10克诃子肉10克干地黄10克乌梅10克豨莶草10克柴胡10克防风10克蜂蜜(兑服)30克

13、桔梗元参汤:(三幅见效)

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14、麻黄附子细辛汤

细辛3克、五味子5克、薄荷9克、射干9克、法半夏9克、杏仁9克、枳壳9克、桔梗9克、沙参9克、陈皮6克、瓜蒌壳9克、甘草3克

夏天来啦

具体案例分析

SUMMER

三诊治慢性过敏性鼻炎+感冒新犯案例

症状1:过敏性鼻炎10年,每年4月起发作。刻下又应时而作,鼻痒、狂嚏,多清涕。检查:鼻腔黏膜色淡。舌薄苔。

处方:桂枝3g,白芍6g,乌梅10g,干地龙10g,蝉衣3g,石榴皮10g,诃子肉10g,细辛3g,甘草3g。7剂,水煎服。

症状2:药后诸症稍安。因受凉感冒,刻下诸症发作益甚。鼻痒狂嚏,清涕潮涌而溢。检查: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感冒新邪,惹激夙恙。先清浮邪,兼攻夙疾。

处方:荆芥炭6g,茜草10g,紫草10g,墨旱莲10g,蝉衣3g,干地龙10g,诃子肉10g,桑白皮10g。14剂,水煎服。

说明:先清浮邪,兼攻夙疾。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皆热也。鼻为肺窍,故用桑白皮泻肺,蝉衣祛风,除其内热,治其感冒;茜草、紫草、墨旱莲三味组成专治过敏性病证的“脱敏汤”,又具有活血凉血之药性,在此既泻热又脱敏,可谓一箭双雕。荆芥亦祛风散邪要药,取炭之目的在于冀其入血分,可从血分中将风邪搜出,这也是兼治感冒与过敏双重病证之法。

症状3:诸恙告退。鼻之痒、嚏、涕已基本缓解。检查:鼻腔(-)。舌薄苔,脉平。顽疾制服,力求巩固。

处方:黄芪10g,白术6g,防风6g(玉屏风),太子参10g,茯苓10g,干地龙10g,蝉衣3g,诃子肉10g,石榴皮10g,甘草3g。

说明:三诊时狂嚏、多涕等症均已缓解,为求“天街小雨润如酥”之境,安抚善后,继续用益气温阳法,这里干老亮出的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基本方。

夏天来啦

IN SUMMER

夏天来了,病又犯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tq/5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