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杰
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历代紫砂壶老样分类大壶类:
是一种容量颇大的壶式,分素式与花式,硬提梁和软提梁两种。
大壶类
徐汉棠制洋桶壶
筋纹器类:
即以线纵向、横向、旋转分割的壶。"经线纹理"构成筋文器紫砂茗壶造型。通常筋纹器依据大自然中的瓜果、植物花形提炼加工而成。运用几何形等比例分割和重合变化,如瓜棱、菊瓣、菱花、水仙瓣、葵花瓣。筋纹凹凸有致,规范整齐,其制作难度较高,要求纹饰通体自钮顶至心贯气如一,整齐、秀美、明快并富有节奏感。筋纹常见有三、六、八、九、十二、十八、三十六瓣之分。可纵横变化分割,亦可作回旋处理,其口盖须能互相置换,平整和缝,且壶内、盖内与壶外筋纹一致。
筋纹器类
筋纹器类
邢洪林紫砂壶作品—“秋韵”
方壶:
在长期的紫砂创作过程中,一般说方形壶制作难度大,成品率低;从历史角度看,方壶传世的总量也远远不及其它壶量多。由于制作难,一般功手上手慢,做得很好也较难,因此,壶人更应作方壶的型与意的更深之探索。
方壶类
方壶类
曹奇敏紫砂壶作品—四方绞泥金律
圆壶类:
"圆不一相"、"珠圆玉润",圆壶是紫砂茗壶造型中最富变化,最有情趣的壶类,以圆球体、半圆球体、锥形体为基本形。
运用各种圆弧曲线、双曲线、抛物线等组合变化成几何形体。圆壶多为素身,用极简单的线装饰壶肩、壶腰、壶盖,要求精到规范,权衡比例适度,以提高茗壶气韵。
圆壶类经典壶型:仿古壶汉扁壶柿圆壶一粒珠壶石瓢壶汉君壶莲子壶掇球壶龙蛋壶高书扁壶汉云壶牛盖莲子壶大线圆壶扁石壶乳钉壶台笠壶葫芦壶却月壶半瓦壶高琉金钟壶汉铎壶。
圆壶类
圆壶类
圆壶类
圆壶类
鲍雯君紫砂壶作品—福缘壶
水平壶:
“水平壶”,一般用朱泥制成,颜色朱红,很吉利,有许多种器形,属于“光货”类。壶的规格以“几杯”来论,有半杯、二杯、四杯、六杯、八杯、十二杯之别,但一般以六杯、八杯为多(六杯容量约80毫升,八杯约毫升)。为了使壶浸在水中时能保持水平状,故在制壶坯时不仅壶嘴和壶把要协调,重量也要均衡一致。
水平壶类
水平壶类
唐彬杰紫砂壶作品—水平壶
花塑器:
即带有自然形装饰的壶,相互组合贯通,并作为壶的主体。
花塑器类
花塑器类
花塑器类
花塑器类
鲍雯君紫砂壶作品—国色天香
历代紫砂壶名家名录金沙寺僧(约——),江苏宜兴东南金沙寺之僧人,名逸。他喜欢和陶工们交朋友,并开始用细陶泥制茶具出售。
供春(约——),是吴颐山的家童。吴颐山在金沙寺内读书时,供春学到该寺和尚制壶艺技。他所制树瘿壶朴实无华,从而使他名声大振,成为制壶鼻祖。
董翰(约活动于——),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
赵梁(约活动于——),所制多提梁式壶。梁亦作良。
无畅(约活动于——),又作无锡、袁锡。
李茂林(约活动于——),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铢书记号。
时朋(约活动于——),朋一作鹏,大彬之父。朋与赵梁、董翰、元畅同为四名家。
时大彬(约活动于——),时朋之子,号少山。其作品技艺水平超过其父。其作品有的在陶土内掺钢砂;有的把旧壶捣碎为土,重制;遇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立即击毁。因为他认真继承前辈技艺又能不断创新,因而名噪海内,甚至在词曲中都提到他的绝技。一般文士以书斋内陈置大彬壶为荣。
李仲芳(约——),李茂林子,为时大彬门下第一高足。今所传大彬壶中,有仲芳代作、大彬署款的。
徐友泉(约——),名士蘅,原非陶人。吴梅鼎《茗壶赋》说他:“综古今,极变化,技近乎道,集斯艺之大成。”
殴正春(约——),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样式精研。
邵文金(约——),又名亨祥,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
邵文银(约——),又名亨裕,大彬弟子。制作文雅精巧,具有大彬的风格。
蒋伯(约——),名时英,大彬弟子,初名伯敷,后被陈继儒请去制壶,改字为伯。他喜欢附攀上层人物,不愿承认自己是制陶的人。但他技艺很好,相传他制的壶是嘉兴收藏家项墨林定的,称为“天籁阁壶”。
陈信卿(约——),善仿时大彬、李仲芳的作品,壶艺很好。惟喜欢和上流社会接近,不专心制壶。等他的弟子做好,他改动一下署上自己的款。
陈光甫(约——),仿供春、大彬壶,人称他是入了门的传人。
陈俊卿(约——),大彬弟子。
沈君盛(约——),善仿徐友泉壶,为大彬再传弟子。制壶参酌沈君用的技法。
陈子畦(约——),善制徐友泉壶式,为时人所珍爱。有人说他是陈鸣远的父亲。文章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