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宝宝排斥吃饭,一进食、饮水就很痛苦,同时烦躁不安、不停啼哭,甚至伴有轻微发热的情况,粑粑麻麻要注意看看宝宝的口腔黏膜,看看有没有成片的白斑,如果有,就要考虑宝宝得了鹅口疮。
鹅口疮症状是什么
鹅口疮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是常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不同阶段的鹅口疮的症状也各有不同。感染初期,口腔黏膜会发生充血和发红的现象,还有乳白色、微高起斑膜,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不久后斑膜会融合成白色斑片,像奶凝块,无痛,常出现在舌、颊、腭和唇内黏膜上,不易用棉棒或者湿纱布擦掉。感染轻微时,白斑不易被发现,也无明显痛感,只有在进食时宝宝才有痛苦的表情。感染严重时,宝宝会因为疼痛而啼哭、哺乳困难,还有可能发生轻度发热。受损的黏膜不断扩大,可蔓延到咽部、牙龈和扁桃体,更有甚者会蔓延到食道和支气管,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的现象,还有可能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球菌病,影响免疫功能。鹅口疮的病因是什么
鹅口疮是有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而白色念球菌常存在于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内,数量少的时候不引起疾病,但如果大量繁殖就会引起疾病。在喂养的时候,如果奶瓶和奶嘴消毒不彻底,或者进行哺乳时妈妈的乳头和乳晕不清洁,都有可能使宝宝感染到白色念球菌,从而引起鹅口疮。宝宝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这时牙床有肿痛感,因此很多宝宝都很爱咬手指或者玩具,这时如果感染有白色念球菌的食物、衣物或者玩具进入宝宝口中,则很容易引起感染。母亲的阴道如果感染了白色念球菌,那么在宝宝出生的时候接触到母亲的分泌物,这时也有可能发生感染。如果宝宝长期服用抗生素或者用激素治疗不当,容易造成体内的菌群失调,这时念球菌也可能会乘虚而入,引起感染。怎么鉴别鹅口疮
鹅口疮会在宝宝口中产生白色斑状,和滞留奶块还有小儿口疮病容易混淆,应该如何鉴别呢?用手电筒照看观察宝宝口中的疮疡,鹅口疮一般分布在舌上、牙龈、上颚和颊内,呈淡黄色或者灰白色,溃疡如豆般大小,局部灼热疼痛,周围有红晕。而普通的口疮溃疡一般偏黄,大小不等。妈妈可以尝试用棉签轻轻擦拭宝宝口中的斑点,如果很容易清理干净,则是滞留奶块,如果很难弄干净且宝宝的嘴有出血的症状,则可能是鹅口疮。感染鹅口疮的宝宝一般身体比较虚弱,常见于抗生素或者激素治疗的宝宝,而患普通口疮的宝宝则一般会有感冒的症状,饮食也会偏热气,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而且发病率比较高。怎么预防鹅口疮
知道了鹅口疮的病因,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预防鹅口疮呢?1、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宝宝使用的东西最好是一次性的,如果没有条件,那么在平时生活中,宝宝经常使用的奶嘴、餐具等要经过高温消毒后才可以使用,最好洗干净再蒸10-15分钟。2、宝宝用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要经常用开水煮沸消毒。3、在喂奶后,母亲要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母亲也应该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澡、勤换内衣,定期剪指甲,在抱宝宝的时候要先洗手。4、在给宝宝喂奶之后,可以再喂些温开水,这样可以冲洗宝宝口中的奶汁,防止霉菌生长繁殖。5、在幼儿园的孩子,用具不要混用,以免交叉感染,孩子也要定期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抵抗力。6、如果孕妇在怀孕时发现阴道感染霉菌病,应该积极配合治疗,以免传染到宝宝。鹅口疮最佳治疗方法
医院一旦怀疑宝宝得了鹅口疮,建议尽快带宝宝就医治疗。因为鹅口疮不仅可能导致宝宝疼痛,严重的甚至会让宝宝伴随拉肚子或预示其他更严重感染的风险。医生会给予局部的抗真菌治疗,通常很快就会痊愈。生活护理要注意调配奶粉前先洗手。每天煮沸消毒奶瓶奶嘴,可以杀死念珠菌。母乳喂养的妈妈一定要仔细检查乳头乳晕,如果有红斑或脱皮,医院排除或者治疗念珠菌感染。科学养娃记
跟着我,一起科学轻松育儿排版:吴倩
内容策划:科学养娃记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们的贝贝育儿交流群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