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潮的突然侵袭,我们迎来了冰冻模式,这样的寒冷天气对老人和小孩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鼻塞、流鼻涕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常态。由于现代人普遍免疫力较弱,长期下来,这些问题甚至可能演变为慢性鼻炎,每天早晨都伴随着鼻塞和流鼻涕的困扰,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然而,正如老一辈人常说的,“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与我们人类的身体紧密相连”。事实上,生长在农村的每一种野草都蕴含着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只是大多数时候,这些都被人们所忽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种对鼻炎有显著疗效的野草。这种野草在农村十分普遍,常生长在田边,尽管我们经常见到它,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却不多。因其被民间老一辈人视为治疗鼻炎的宝贵草药,故被亲切地称为“鼻炎草”。
“鼻炎草”这一名称广为人知,而在民间,它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字——鹅不食草。这个名字的由来颇为有趣,大多数野草都是鹅的美食,而这种草却让鹅敬而远之,因此得名鹅不食草。
尽管许多人听说过这种野草,但对其正式的学名却知之甚少。实际上,它的正式学名为石胡荽,这个名字别有一番韵味。此外,它还有通鼻草、食胡荽、鹅不食、地胡荽、球子草、珠子草、蚊子草等众多别名。
石胡荽是一种菊科石胡荽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除了田边,我们有时也能在路边、荒地、塘边、井边、石缝中等地方见到它的身影。由于其植株较为矮小,高约8厘米左右,因此不细心观察往往难以发现它的存在。石胡荽,这种矮小的草本植物,虽然叶子和种子都小巧玲珑,却以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茂盛的形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其头状花序众多,呈扁球形,宛如一颗颗小球,因此也被赋予了“球子草”的别名。
单叶互生的石胡荽,尽管叶片细小,边缘却点缀着粗齿,散发着一种别具一格的香气。这种香气对于鹅来说却是一种排斥,因此得名“鹅不食草”。而这种香味,有人钟爱有人厌,恰如香菜般,引发着人们对味道的争议。
当石胡荽被捣碎时,那股香气更为浓郁,而在农村,这种气味却常常被视为通鼻的灵药。鼻塞不通时,只需闻一闻,鼻子便能立刻畅通。这种神奇的效果,在儿时的感冒鼻塞时,我们经常能够亲身体验到。
石胡荽不仅是一种疗效显著的中药材,而且其全草均可入药。它具有祛风通窍、止咳祛痰、消肿散瘀的诸多功效,对于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肿痛、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小儿疳积、疟疾、跌打损伤等病症均有显著的疗效。由于石胡荽自带一种独特的气味,它被誉为“鼻炎草”,在民间广受赞誉。这种草药对于通窍散寒、缓解鼻塞症状具有显著效果,无论是感冒引起的鼻塞,还是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都能通过它得到很好的改善。取新鲜的石胡荽捣碎后取汁滴鼻,即可享受到其带来的通畅与舒适,而且无任何副作用。
你是否曾在田间地头见过这种石胡荽?这种随处可见的野草,竟是治疗鼻炎的良药。下次遇见时,不妨多加留意,或许能发现它的独特价值。但请注意,本文仅供科普之用,具体用药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