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家的孩子,自幼患鼻炎,长年鼻塞流黄脓鼻涕,臭哄哄的,其他家里的孩子都不愿和他一起玩。幸好孩子家里养有一群鹅,他每天都与鹅为伴。一天,他赶着鹅群到一个山边的地方吃草。饿坏了的鹅群见草就吃,惟独有一种又鲜又嫩的青草,鹅群却一口都不吃。
小孩觉得很奇怪,于是用竹竿把鹅群赶到草旁,鹅群只低头闻闻,又跑开了。小孩心里好奇,拔了一株用鼻子闻了一下,忽然打了几个喷嚏,鼻子顿时不塞了。后来,他每天都拔一点来闻闻,慢慢地再不流浓臭鼻涕了。同村还有几个患鼻炎的孩子,也用这种青草塞鼻,都很快治愈了。
从此以后,这种草的药用功效逐渐流传开来。因为鹅不肯吃这种草,人们就给它取名“鹅不食草”,沿用至今,鹅不食草仍旧是味常用中药。
12
味辛;性温。
①《履巉岩本草》:温,无毒。②《医林纂要》:辛苦。温。
12
:
归肺;肝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气分。
12
:
谨遵医嘱
12
祛风通窃、解毒消肿。主感冒;头痛;鼻渊;鼻息肉;咳嗽;喉痹;耳聋;目赤翳膜;疟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①《本草拾遗》:去目翳,按塞鼻中,翳膜自落。②《四声本草》: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③《纲目》: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齁蛤,鼻塞不通,塞鼻息自落,又散疮肿。④《生草药性备要》:理跌打折骨,上痛消肿。⑤《医林纂要》:通郁,去寒,截疟,止痢。以于末搐鼻,可发嚏去寒郁。⑥《植物名实图考》:治痧症。⑦《广西药植图志》:治疳积。⑧《广西中药物》:治喉毒。⑨《广东中药》Ⅱ:治百日咳。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腰腿痛。
博爱堂国医国学爱好者
凡文不慎涉及文图侵权请联系我们感谢
凡文涉及药剂您可咨询专家以实际诊断为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