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不食草
※别名:石胡荽、二郎戟。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肝经。
※石胡荽,春生苗叶,茎圆而中空,折之有白汁。节间生叶,青绿色。其花细白,至夏作丛而开,子叶与胡荽无异。
※因此草鹅皆不食,故名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瘪肉;内达肺经而治齁蛤、痰疟,散疮肿;其除翳之功,尤显神妙。
※功效: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的作用。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
用法1、鼻炎、鼻窦炎:用鲜草绞汁滴鼻孔,或研成细粉吹入鼻孔。
2、面神经麻痹:取干鹅不食草9g,研为细末,与凡士林混为软膏,均匀放在纱布上,再取鲜鹅不食草15g,捣烂如泥,共摊于纱布上。患者面部向左歪斜贴右面,向右歪斜贴在左面,2天换药1次。
3、抗癌:鹅不食草、半枝莲各适量,烧水喝。
4、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晒干)10g,青黛、川芎各6g,共研为末。先含水一口,取药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内,以泪出为度。
5、伤风感冒:鹅不食草适量烧水喝。
6、牛皮癣:鹅不食草捣涂。
7、鸡眼:将鸡眼厚皮削平,鲜石胡荽捣烂包敷患处,三至五天取下。
8、跌打肿痛:鹅不食草适量,捣烂,炒热,敷患处。
鼻炎1、鼻炎的本质是正气不足,无力祛邪
中医认为鼻炎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再加上外感风寒,邪气侵袭鼻窍而致。此病往往缠绵难愈,一则是正虚而邪恋,二则是外邪久客,化火灼津而痰浊阻塞鼻窍。因此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为本,主要包括肺、脾、肾之虚损。脾属土,为肺之母,脾虚则肺之生源化绝而肺虚;肾属水,金水互生,且肺纳气归于肾,二者互相影响。因此,治疗鼻炎先需治本,重点是温补肺气、健脾益气、温补肾阳。正气是祛邪的基础,扶正即所以祛邪,治鼻炎如此,治疗其他大病亦如此。
正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正气足则自动寻找体内客伏的病邪,并且会努力祛邪外出。鼻炎是外邪客于肺脏,因肺气不足,无力祛邪,导致邪气久客。邪客愈久,其病越是缠绵。正愈虚而邪愈盛,且变症百出,渐而成难治痼疾。其本全在正虚,而标不过是鼻炎所出现的各种相关症状。
2、鼻炎的热症是假象
鼻炎患者往往会出现鼻中有黄涕,或者鼻痒,鼻热等表现。曾有古代医家对鼽、嚏均从火热病机而论。如元代的《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鼽者,鼻出清涕也。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彼但见鼽嚏鼻窒,冒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热极怫郁,而病愈甚也。”又说:“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或故以物扰之,痒而嚏者,扰痒属火故也。”
外感风寒之后,正气不足,无力祛邪,于是风寒邪气内伏于肺窍,久而化热,灼津成痰。此时如果只是见热清热,就会犯见症治症的毛病。为什么会出现热象,根本还是正气不足,邪气内伏,郁而化热。所以,越是清热,越是伤正;正越虚则邪越伏。如此治法,必然会把一个普通的感冒或者急性鼻炎治成慢性鼻炎,且越治越重。
所以说,治疗鼻炎一定要用温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方法是辛温解表,而苦寒之剂根本就不是治本之道。即使是病人表现为风热之象,亦需在辛温解表的基础上配合少许辛凉解毒之药,万万不可一意清热解毒为能事。
?经典用法:
???1、碧云散?
川芎、鹅不食草各30克,细辛、辛夷各6克,青黛3克。
上药共为细末。
主头风日久,连及眉棱骨酸痛,眼皮跳动,渐起蓝云遮睛,多致损目。
患者口含凉水,令人将药末吹人左右鼻孔内,取嚏为效。或以鼻嗅药,则效缓。
2、鼻炎丹
苍耳子、鹅不食草各30克,辛夷15克。
苍耳子用麻油炸焦,去渣留油,再把鹅不食草、辛夷碾成粉末搅拌苍耳油,调成糊状,封口备用。
鼻炎难受时,去药揉成一小粒,塞进鼻孔。
???鹅不食草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家的孩子,自幼患鼻炎,长年鼻塞流黄脓鼻涕,臭哄哄的,其他家里的孩子都不愿和他一起玩。
幸好孩子家里养有一群鹅,他每天都与鹅为伴。一天,他赶着鹅群到一个山边的地方吃草。饿坏了的鹅群见草就吃,惟独有一种又鲜又嫩的青草,鹅群却一口都不吃。小孩觉得很奇怪,于是用竹竿把鹅群赶到草旁,鹅群只低头闻闻,又跑开了。
小孩心里好奇,拔了一株用鼻子闻了一下,忽然打了几个喷嚏,鼻子顿时不塞了。后来,他每天都拔一点来闻闻,慢慢地再不流浓臭鼻涕了。同村还有几个患鼻炎的孩子,也用这种青草塞鼻,都很快治愈了。
从此以后,这种草的药用功效逐渐流传开来。因为鹅不肯吃这种草,人们就给它取名“鹅不食草”,沿用至今,鹅不食草仍旧是味常用中药。
药膳鹅不食草瘦肉汤:
原料:鹅不食草15克(纱布包好),鸡内金5克研碎,猪瘦肉50克,一同放碗中,加水适量炖服。
功效:疳积、脾胃虚损、运化失宜,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