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序注

新修本草(1)·序

蓋聞天地之大德曰生,運陰陽以播物(2);含靈之所保曰命,資亭育以盡年(3)。蟄穴棲巢,感物之情蓋寡(4);範金揉木,逐慾之道方滋(5)。而五味或爽,時昧甘辛之節(6);六氣斯沴,易愆寒燠之宜(7)。中外交侵,形神分戰(8)。飲食伺釁,成腸胃之眚(9);風濕候隙,遘手足之災(10)。幾纏膚腠,莫知救止(11);漸固膏肓,期於夭折(12)。

(1)《新修本草》:自東漢《神農本草經》成書以來,歷代醫家奉為圭臬,魏晉時有《名醫別錄》,乃彙集名家用藥經驗而成。南朝齊粱時的陶弘景參考二書,多方搜集,撰《本草經集注》,載藥種,流傳一百六十多年。唐初,國勢隆盛,疆域遼闊,貿易繁興,新藥增多,醫療經驗亦待總結。高宗顯慶二年(西元年),朝議郎蘇敬認為《本草經集注》因客觀條件多有舛謬,向朝廷建議重修本草,被高宗採納,旋即指定由太尉長孫無忌領銜,組織檢校中書令許敬宗、太史令李淳風、禮部郎中孔志約、尚藥奉御許孝崇與蘇敬等二十餘人進行編纂。同時,朝廷“普頒天下,營求藥物”,徵集各地郡縣所產藥物,并令繪圖。顯慶四年(西元年)正月,《新修本草》撰成,全書共五十四卷,含藥圖、圖經、本草三部份,共載藥物種。禮部郎中孔志約作了這篇序。同年,朝廷又起風波,長孫無忌因反對武后擅權,許敬宗承帝后之意,誣陷其謀反,無忌被削官,流放黔州。於是本草修成後,改由尚書左僕射英國公李勣領銜進呈高宗皇帝,頒行天下。《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由朝廷組織人力編訂的本草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孫思邈撰寫《千金翼方》時,將其大部份內容收入書中。《新修本草》傳播甚廣,玄宗時已經流入日本,被其醫家奉為處方用藥指南。可惜宋代時,本書已佚,內容散落於其他本草著作中。

(2)天地之大德曰生,運陰陽以播物:《周易·繫辭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宇宙中最寶貴的就是生命,我們所認知的世界,生命是天地所賜。有了天地才能生成萬物。播物,化育萬物,陰陽二氣一來一往,化育萬物。

(3)含靈之所保曰命,資亭育以盡年:含靈,指人,人有靈性,能感知天地之道。《晉書·桓玄傳》“夫帝王者,功高宇內,道濟含靈”。資,依靠,藉助。亭育,養育、培育。源出《老子·五十一章》“長之育之,亭之毒之”。

(4)蟄穴棲巢,感物之情蓋寡:蟄穴,指居住在洞穴。《周易·繫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棲巢,在樹上搭屋居住。《莊子·盜跖》“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感物之情,指人感受萬事萬物而起情懷,《文心雕龍·明詩》“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整句意思是說,上古的時候,先民生活艱難,性格極為淳樸,沒有那麼多感時傷懷的情致,人們恬淡虛無,少欲少求。

(5)範金揉木,逐慾之道方滋:範金,熔化金屬鑄造器物。《禮記·禮運》“範金合土以為台榭宮室牖戶”。揉木,使木頭彎曲以製作工具。《周易·繫辭下》“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整句的意思是說,後來,人們學會做青銅器、木器等等,隨著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人們的慾望也在滋長,反之,日益增长的慾望进一步刺激了技术、工具、器物的更新。

(6)五味或爽,時昧甘辛之節:爽,差失。《廣雅·釋詁》“爽,傷也”。昧,不明,昏蒙。酸苦甘辛咸,五味之食物是大地所產,要合理搭配,有任何一種偏好,都會引起不平衡,傷害身體,人們不明此理,對甜的、辣的等等味道偏好太多,沒有節制。

(7)六氣斯沴,易愆寒燠之宜:六氣,指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氣候由天而產生。沴,傷害。愆,失誤,過錯。燠,溫熱。宜,適當,適度。一年四季,六氣變化,都對人體有影響,但人們總是容易忽視,不懂得適當防護,盛夏不知避暑,嚴冬不知避寒,總容易有失誤。

(8)中外交侵,形神分戰:中外交侵,指飲食五味不知節制,傷與內,六氣侵襲,不知避就,傷於外。形神分戰,中外邪氣傷害人的形體,七情六欲傷害人的精神,形體和精神各自應戰抗邪。

(9)飲食伺釁,成腸胃之眚:釁,《說文解字》“釁,血祭也。”古代鐘、鼓新鑄,要用牲畜的鮮血塗抹縫隙。《孟子·梁惠王上》中記載有人牽牛過堂下,“將以釁鐘”。這裡代指縫隙。眚,疾病。體虛之隙,飲食又不加調整,反而對腸胃造成傷害,造成疾病。

(10)風濕候隙,遘手足之災:遘,通“構”。王粲《七哀詩》“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遘,造成。風濕之氣,趁著體虛,侵襲關節,造成手臂腿腳的疾病。

(11)幾纏膚腠,莫知救止:幾,微,一開始的狀態。纏,糾纏,纏綿不去。疾病剛剛開始,還停留在皮膚腠理的時候,不知道去拯救治療,使其痊愈。

(12)漸固膏肓,期於夭折:疾病進一步發展,逐漸頑固不去,並且深入膏肓,必定會身死夭折。

暨炎暉紀物,識藥石之功(1);雲瑞名官,窮診候之術(2)。草木咸得其性(3),鬼神無所遁情(4)。刳麝剸犀,驅泄邪惡(5);飛丹煉石,引納清和(6)。大庇蒼生,普濟黔首(7);功侔造化,恩邁財成(8)。日用不知,於今是賴(9)。岐和彭緩,騰絕軌於前(10);李華張吳,振英聲於後(11)。昔秦政煨燔,茲經不預(12);永嘉喪亂,斯道尚存(13)。

(1)暨炎暉紀物,識藥石之功:暨,到,至。炎暉紀物,炎帝神農氏以火名官,官職名稱都用火來命名。炎暉,原指炎熱的陽光,王粲《公宴》“涼風撒蒸暑,清雲卻炎暉”,這裡代指火。炎暉紀物用以指代神农氏。神農氏嘗百草,開始辨識草木礦石等藥物的功效。

(2)雲瑞名官,窮診候之術:雲瑞名官,《左傳·昭公十七年》“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黃帝以雲名官,官職名稱都用雲來命名,傳說有春雲、夏雲、秋雲、冬雲等官。雲瑞名官用以指代黄帝。黃帝與岐伯等討論醫術,詳盡辨析了各種診斷方法、發病原因、治療方法等。

(3)草木咸得其性:指神農氏嘗百草後,草木的藥性功效都很清楚了。

(4)鬼神無所遁情:指黃帝與岐伯討論醫術研究診斷後,連鬼神之類的幽冥邪氣都能夠查出,絲毫不能掩藏。

(5)刳麝剸犀,驅泄邪惡:刳麝,挖取麝香;剸犀,割斷犀角。用麝香、犀角代指認識使用的藥物已非常廣泛,醫生借此祛除邪氣,排除惡氣。

(6)飛丹煉石,引納清和:飛丹煉石,水飛丹砂,火煉金石。道家養生思想興起,人們開始煉丹以求長生。引納清和,引,導引,納,呼吸吐納。清和,清淨和暢之氣。曹丕《槐賦》“天清和而濕潤,氣恬淡以安治”。

(7)大庇蒼生,普濟黔首:庇,保護。黔首,戰國時期至秦代,對平民百姓的稱呼。往圣先賢的這些醫療手段養生方法廣泛地保護與拯救著平民百姓的健康和生命。

(8)功侔造化,恩邁財成:侔,等同。邁,超過。造化,指生成萬物的天地自然。財成,《周易·泰卦》“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孔穎達疏“后,君也。於此之時,君當翦財成就天地之道”。這裡的財成,代指成就宏大事業的君王。作者對神農、黃帝等上古聖賢的功勞推崇備至。

(9)日用不知,於今是賴:《周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這裡日用不知,指代庶民百姓。於今是賴,到現在仍然依賴古聖先賢傳下來的寶貴醫療技術。

(10)岐和彭緩,騰絕軌於前:岐,《黃帝內經》中的岐伯。和,醫和,春秋時秦國名醫,前年,曾被秦國派去給晉平公看病。彭,巫彭,上古巫醫,傳說是黃帝時期的人,又傳說是堯舜時期人,又傳說是商代中期人,相傳其創製了丸藥。緩,醫緩,春秋時秦國名醫,前年,曾被秦國派去給晉景公看病,病入膏肓一詞就出自醫緩。絕軌,絕遠的軌跡,代指先賢的顯著事蹟,蔡邕《郭有道碑》“將蹈鴻涯之遐跡,紹巢許之絕軌”。

(11)李華張吳,振英聲於後:李,有各種說法,有說是指西漢時幫助劉向校方技的醫官李柱國,有說是東漢時蜀地的名醫李助,有說是華佗的弟子李當之。華,華佗,東漢名醫。張,張仲景,撰《傷寒雜病論》,被後世尊為“醫聖”。吳,吳普,華佗弟子,精于養生和本草,撰有《吳普本草》。英聲,美好的名聲。

(12)秦政煨燔,茲經不預:秦政,秦始皇帝政,煨燔,焚燒。不預,不涉及。《史記·秦始皇本紀》“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等燒之。。。。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

(13)永嘉喪亂,斯道尚存:永嘉,晉懷帝司馬熾年號,永嘉五年(西元年),北方的匈奴貴族劉聰與石勒等攻破西晉都城洛陽,俘晉懷帝,大肆燒殺搶掠,焚毀宮殿圖籍,中原貴族紛紛南逃,史稱“永嘉之亂”,為中國圖書史上一大厄運。這句話是說雖然後來又遭逢永嘉之亂,醫藥之學因師徒傳授流傳已廣還是保存了下來。

粱陶弘景(1)雅好攝生,研精藥術。以為《本草經》者,神農之所作,不刊之書也。惜其年代浸遠,簡編殘蠹,與桐雷眾記(2),頗或踳駁(3)。興言撰緝,勒成一家(4),亦以雕琢經方,潤色醫業(5)。然而時鍾鼎峙,聞見闕於殊方(6);事非僉議,詮釋拘於獨學(7)。

(1)陶弘景:陶弘景(年~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齊梁時著名的道教大師,精煉丹,好醫藥,兼通天文曆算、兵法、鑄劍等,文學與書法造詣亦極高。撰有《本草經集注》、《補闕肘后百一方》、《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真誥》、《養性延命錄》、《太清諸丹集要》等。

(2)桐、雷眾記:桐,桐君。雷,雷公。相傳二人都是黃帝時的醫官,精通藥物。《桐君藥錄》、《雷公藥對》即託名二人所著。桐雷眾,桐君、雷公等人。

(3)頗或踳駁:踳駁,錯亂,駁雜。左思《魏都賦》“非淳粹之方壯,謀踳駁于王義”。

(4)興言撰緝,勒成一家:興言,興,起,興言,立言,著作。撰緝,編輯。勒,刊刻。此句指陶弘景編輯撰述《本草經集注》,有自己的思想體系,能成一家之言。

(5)雕琢經方,潤色醫業:雕琢,琢磨,研究。潤色,修飾增光。指《本草經集注》可以幫助進一步深入研究經方,為醫學發展增光添彩。作者非常肯定其成就。

(6)時鍾鼎峙,聞見闕於殊方:時,當時。鍾,正當,恰逢。劉琨《勸進表》“方今鐘百王之季,當陽九之會”。鼎峙,指南北對峙,國家還未統一。聞見,所聞所見,這裡指對藥物種類以及藥性的認識。闕,通“缺”,欠缺,缺陷。殊方,異域,他鄉。陶弘景身居南方,對北方的藥物不能親自考察,是故有所缺憾。

(7)事非僉議,詮釋拘於獨學:僉議,大家共同商議。是說陶弘景對於《神農本草經》的注解詮釋多是其個人見解,並未與其他醫家探討商議。

至如重建平之防己,棄槐里之半夏(1)。秋採榆人,冬收雲實(2)。謬粱米之黃白,混荊子之牡蔓(3)。異繁蔞於雞腸(4),合由跋於鳶尾(5)。防葵狼毒,妄曰同根(6);鉤吻黃精,引為連類(7)。鉛錫莫辨,橙柚不分。凡此比例,蓋亦多矣。自時厥後,以迄於今,雖方技分鑣,名醫繼軌,更相祖述,罕能厘正。乃復採杜蘅於及己(8),求忍冬於絡石(9)。捨陟厘而取莂藤(10),退飛廉而用馬薊(11)。承疑行妄,曾無有覺(12)。疾瘵多殆,良深慨歎(13)。

(1)重建平之防己,棄槐里之半夏:建平,建平郡,在今湖北至重慶一帶。槐里,槐里縣,在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為半夏道地產地。《新修本草·防己》“陶(指陶弘景)云,(防己)今出宜都、建平,大而青白色虛軟者好。案:本出漢中者,作車輻解,黃實而香。青白而虛軟者,名木防己,都不見用。陶謂之佳者,蓋未見漢中者耳。”《新修本草·半夏》“陶云,槐里屬扶風,今(半夏)第一出青州,吳中亦有。案:江南者大乃徑寸,南人特重之,頃來互相用,功狀殊異。”

(2)秋採榆人,冬收雲實:秋採榆人,秋天採摘榆仁。人,通“仁”,果仁。《新修本草·榆皮》“陶云,二月採皮,取白曝乾。八月採實,并勿令中濕。案:榆三月實熟,尋即落矣,今稱八月採實,恐《本經》誤也。”冬收雲實,冬天採收雲實,雲實應晚秋採收,陶弘景誤認為是冬天。

(3)謬粱米之黃白,混荊子之牡蔓:《新修本草·白粱米》“(白粱)今處處有,襄陽竹根者最佳。案:陶云竹根,竹根乃黃粱,非白粱也。”《新修本草·牡荊實》“案:陶氏誤以小荊為蔓荊,遂將蔓荊子為牡荊子也。”

(4)異繁蔞於雞腸:繁蔞,又名雞腸草(鵝不食草)。民間稱雞腸,文士稱繁蔞,陶弘景誤認為是兩種藥物。

(5)合由跋於鳶尾:《新修本草·由跋》“狀如烏翣而布地,華紫色,根似附子,苦酒摩涂腫,亦效,不入余藥。案:由跋,尋陶所注,乃是鳶尾根,即鳶頭也。由跋今南人以為半夏,類爾乖越,非惟不識半夏,亦不知由跋與鳶尾耳。”

(6)防葵狼毒,妄曰同根:《新修本草·防葵》“今用建平間者。云本與狼毒同根”。防葵為傘形科,狼毒為瑞香科,并非同根。

(7)鉤吻黃精,引為連類:《新秀本草·鉤吻》“黃精葉與鉤吻相似,鉤吻葉似黃精而莖紫。…案:黃精直生,兩葉或四五葉相對;鉤吻蔓生,葉如柿葉。”

(8)採杜蘅於及己:把及己當做杜蘅採集。

(9)求忍冬於絡石:把絡石藤誤當做忍冬藤採集。

(10)捨陟厘而取莂藤:陟厘,蕨類植物,生水中,又名石髪,可止痢。莂藤,不詳。捨弃陟厘而選用莂藤。

(11)退飛廉而用馬薊:飛廉,又名漏蘆。馬薊,今稱大薊。《新修本草·飛廉》“案:今俗以馬薊似苦芺為漏蘆,並非是也。”

(12)承疑行妄,曾無有覺:承接了前人的疑點,奉行了錯誤的知識,竟然沒有察覺。

(13)疾瘵多殆,良深慨歎:瘵,年久之病,多用以稱癆病。因為藥物知識的個別錯誤,耽誤了疾病的治療,讓人心中很是感慨歎息。

既而朝議郎行右監門府長史騎都尉臣蘇敬(1),摭陶氏之乖違,辨俗用之紕紊(2)。遂表請修定,深副聖懷(3)。乃詔太尉揚州都督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臣無忌(4)、太中大夫行尚藥奉御臣許孝崇(5)等二十二人,與蘇敬詳撰。竊以動植形生,因方舛性(6);春秋節變,感氣殊功(7)。離其本土,則質同而效異(8);乖於採摘,乃物是而時非(9)。名實既爽,寒溫多謬(10)。用之凡庶,其欺已甚;施之君父,逆莫大焉(11)。

(1)朝議郎行右監門府長史騎都尉臣蘇敬:唐代,官銜有四種,即職事官、散階、爵位、勳級,簡稱職、階、爵、勳。職,就是職事、職位,有正式編制且賦予一定任務。階,就是品階,每一階都有名稱,共分二十九階,以此來表現一個官員的資歷、等級、地位。俸祿多少、官服樣式顏色都要參考散階品級來定。爵,為爵位,對國家有極重大功勞,會封“爵”,爵位可以世襲,可以食邑若干戶。勳,若於本職工作特別是軍事戰鬥中有突出貢獻和功勞,則會授“勳”,是一種國家榮譽,勳分十二轉。蘇敬的官銜——朝議郎,是一個散階,為第十四階,正六品上。右監門府長史,為武職官,唐代設置左右監門府,掌管宮殿門禁及守衛,兩府各置大將軍、中郎將、長史等官。右監門府長史的職官地位不是很高,一般都是從七品上的人擔任。唐代,身份散階高的官員如果擔任低於其身份的職官,都要加一個“行”,故有“朝議郎行右監門府長史”。反之,身份低的官員如果擔任高於其身份的職官,則要加一個“守”。騎都尉,勳級名稱,為第五轉。總結來說,蘇敬在朝廷眾官中的品階是朝議郎,所擔任的具體職務是右監門府長史,因戰功授勳騎都尉,他個人愛好醫藥,關心國家醫療事業,於是主動上表請求重修本草。

(2)摭陶氏之乖違,辨俗用之紕紊:摭,拾取,摘錄。乖違,錯誤,失誤。紕紊,紕漏和錯亂。

(3)深副聖懷:副,符合,契合。聖懷,皇帝的心意。

(4)太尉揚州都督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臣無忌:太尉,秦時所置,掌軍事,秦漢時期與丞相、御史大夫同為三公。魏晉以來,三公漸成虛銜,不領職。唐代,太尉為賞賜重臣的最高榮譽,正一品。揚州都督,唐初設五大都督府,各管一大地區內若干個州的防務、軍隊,類似于五大軍區,揚州都督府即其一。都督府的總負責人為都督。唐太宗駕崩,長孫無忌為顧命大臣,高宗即位後封其為太尉兼揚州都督。揚州都督即是兼職,長孫無忌本人在長安,並不去揚州都督府赴任,屬於遙領,一般事務都由都督府長史擔任。監修國史,為唐朝設立的臨時性官職,一般由宰相級別的官員兼任,監督修撰官方歷史,擔任此職,乃極高榮譽,需負責引納修史人才,安排佈置修史工作,裁決修史中的疑難問題等等。上柱國,勳級中的最高等,十二轉。趙國公,爵位名,唐代爵有九等,第一等為王,第三等為國公,第九等為縣男。國公食邑三千戶。貞觀十一年,太宗封功臣,以長孫無忌為趙國公,房玄齡為梁國公,等等。後面不說全名,只說無忌,說明這篇序是以長孫無忌的名義寫給高宗看的。

(5)太中大夫行尚藥奉御臣許孝崇:太中大夫,亦是散階名,為第八階,從四品上。尚藥奉御,職官名,唐代殿中省之下設尚藥局,主管宮中藥品及帝后診脈之事,尚藥局的主管即是尚藥奉御,一般由正五品下的官員擔任。太中大夫的品階高,於是“行”尚藥奉御。許孝崇,唐代醫學家,撰有《箧中方》三卷,上述提到這麼多人,只有他的實際職務與醫藥有關。

(6)動植形生,因方舛性:舛,錯亂。動物植物的生長形態,因為所產地域不同,特性會改變。

(7)春秋節變,感氣殊功:春夏秋冬四時節氣改變,藥物受氣候影響,功效也會不同。

(8)離其本土,則質同而效異:同一種藥物,離開它原本生長的土壤,栽培到其他地區,雖然樣子一樣,但療效也會有差異。東北的野山參即是如此,原本生長深山,后移植大棚,效力大減。

(9)乖於採摘,乃物是而時非:乖,違反,違背。藥物採摘的時令也很重要,如果違背時令去採藥物,藥物表面上看起來一樣,時節不對,藥效也會有差異。如冬至日採女貞子,夏至日採半夏,不應該違背。

(10)名實既爽,寒溫多謬:藥物的名稱和實質都搞不清楚,藥性之寒熱溫涼也多有謬誤。

(11)用之凡庶,其欺已甚:施之君父,逆莫大焉:給老百姓使用這些藥,已經是很大的欺騙與錯誤,還對上用於君父,罪過就更大了。

於是上稟神規,下詢眾議(1),普頒天下,營求藥物。羽毛鱗介,無遠不臻(2);根莖華實,有名咸萃(3)。遂乃詳探秘要,博綜方術。《本經》雖闕,有驗必書;《別錄》雖存,無稽必正(4)。考其同異,擇其去取。鉛翰昭章,定群言之得失(5);丹青綺煥,備庶物之形容(6)。撰本草並圖經、目錄等,凡成五十四卷。庶以網羅今古,開滌耳目(7)。盡醫方之妙極,拯生靈之性命。傳萬祀而無昧,懸百王而不朽(8)。

(1)上稟神規,下詢眾議:對上遵循《神農本草經》的體例規範,對下向眾多醫家諮詢商議。

(2)羽毛鱗介,無遠不臻:《大戴禮記》中將動物分為五類,分別是羽蟲(鳥類)、毛蟲(走獸類)、鱗蟲(水族魚類)、介蟲(甲殼兩栖類)、裸蟲(人類)。臻,至,到。無遠不臻,無論多遠,各地都會送到。

(3)根莖華實,有名咸萃:藥用植物的使用部位,無非是塊根、莖葉、華朵、果實。有名咸萃,只要有名稱都彙集起來。

(4)《本經》雖闕,有驗必書:《別錄》雖存,無稽必正:《神農本草經》雖然沒有記載,但只要藥物有效驗,就一定記錄;《名醫別錄》中雖然記載了,但藥物的藥性有誤一定加以糾正。

(5)鉛翰昭章,定群言之得失:鉛翰,鉛為鉛粉筆,翰為毛筆。鉛翰昭章,是指文字上記錄的非常清楚。定群言之得失,評案各家藥物認識的得失。

(6)丹青綺煥,備庶物之形容:丹青,古代繪畫顏料。綺煥,明麗鮮明。這裡是說《新修本草》的藥物圖譜都是彩色繪畫,很鮮明,很漂亮。備庶物之形容,完備地畫出了眾多藥物的外形、樣子。

(7)開滌耳目:滌,清洗。開滌耳目,洗滌人們的耳目,讓大家不再被過去錯誤的知識所蒙蔽。

(8)傳萬祀而無昧,懸百王而不朽:萬祀,萬年。無昧,不失光彩。懸,懸布,流傳。百王,百代。

赞赏

长按







































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rg/3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