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忍不动,犹如大地。
静虑深密,犹如密藏。
下面的文章,是我近些年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也适用)的经验总结。根源是经典,是在经典的框架中,于临床上不断摸索出来的。对于探求索引的事情,我更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没有借用其他任何泛泛之谈。
这篇文章的核心是:
体质(六经体质)+辨证(六经辨证)+经方用药=过敏性鼻炎
鼻炎不从体质治疗,怎么可能有改善!!
想要鼻炎痊愈,抓紧从改变体质入手!!
体质会遗传!!!
过敏性鼻炎是西医的词汇,中医叫做“多涕症”“鼻鼽”。奇痒无比,喷嚏如水。叫什么不重要,知道这么个病就行。很多时候,我们临床遇到的某些问题,首先不要局限于名称。
注:以下内容为纯粹的中医思维。
我自身尚有一定的西医基础,但我更是一名传统中医。有些病,必须用传统中医思维才能解决。传统思维理解上会有难度,所以这篇文章,看不懂的,可以反复看,也可以选择忽视。
过敏性鼻炎的根源在于人体的水路系统遭到了破坏。
人体的体质要保证动态平衡。
这个体系是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连通经络构成的实质。
但是里面有至精至微的阴阳二气。
阳气肉眼不见,不以形现,但以功能表达。
所以,阳气足,意味着正气充足。
意味着脏腑之气循环正常,
意味着病不及脏腑,有病亦是小病,或者无病之体。
当阳气因为自身体因素,饮食因素,休息因素,情志因素等等,
导致损伤后,其所生、长、化、收、藏等一系列功能衰退。
引起了一系列疾病。
过敏性鼻炎属于这个结构紊乱后的其中一种疾病。
每个人表现形式会不同,只是有的人发作鼻炎。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人体大部分的构成阴液,
脑髓,脊髓,组织液,关节液,血液,藏在肌肉间,细胞间的水份等等。
以上统统是阴液。
过敏性鼻炎的发作,实际上是人体水路系统出现了问题。
以鼻腔症状表达出来。
过敏性鼻炎根本是体质问题,表达是水路系统紊乱。
辨证采用经方思维,用药以经方用药。
什么体质会出现过敏性鼻炎?
中医采用的倒推法,因为同一种体质可以不发作鼻炎。
所以,我们说的体质是倒推法来预测。
痰湿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都是产生鼻炎的体质。
按照六经辨证的分类方法:
膀胱经受寒、少阳枢机不利、太阴湿土不及、少阴阳气不足等都会出现鼻炎的问题。
缘由都是因为自身之气不存,气化失调以后导致水路问题。
所以,西医解决不了水路问题,外用药也解决不了,只能用口服中药。
而且是经方辨证、经方用药。其他任何药也都无济于事,收效甚微。
体质如同土壤,我们辛苦耕耘的前提是有一个好的土壤。
现在是体质出现了问题,大量水湿为患,影响到了正常气化,自体需要排出。
所以,先把土壤养好,久则体质改善,慢病康复。
不论是鼻炎还是其他任何病,永远要把体质放到第一位。
这是思考根本,生命根本,治疗根本。
水路是如何紊乱的?
体质一旦出现了问题后,水路系统便开始紊乱。
不论是现代的痛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还是今天聊的鼻炎。
原理都是一样的,水路系统紊乱。
鼻炎的水路紊乱是肺经的寒气,中焦的不化,少阴肾的虚萎无力。
最终通过一身之气,影响到了水路的日常循环。
大量的水液用过鼻腔表达出来。
这个结果反推过程,就是水路紊乱的过程。
放到用药,必须依据水路系统思维。
否则,无法理解原理,也就无法治疗。
为什么选择经方辨证思维及用药?
仲师的六经辨证可以解决很多水路系统的问题,
因为气化的原理贯穿始终。
决然不是如今的脏腑辨证能够比拟的。
不论从原理、路径还是临床用药,
其优势非常突出。
比如我治疗鼻炎用麻黄、细辛、干姜。
尤其麻黄,用量一年百十公斤,
应该说是量不小了。
但效果明显高于其他辨证思维。
找我看鼻炎的人群,大多数疑难患者居多。
最久的几十年时间的,
这哪里是治疗鼻炎,必须从体质入手。
如果不明白经方水路体系,不知道经方体质,出手便错。
例如麻黄,不只是治疗鼻炎,我还曾用其治疗过闭经,喉炎,卵巢囊肿等一系列疾病。
按中药学,麻黄就是辛温解表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其他作用。
这完全是经方思维的结果。
经方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经方提供的是一个无限空间,
我们只要不迷失,在这个空间内会自由绽放。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重点就在改善体质。
思考了这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我的鼻炎容易反复,为什么眼睛,喉咙,耳朵奇痒无比。
为什么喷嚏这么多,为什么早晨起来闷闷的,为什么。。。。。。
我会告诉你,都是体质的变化产生的症状。
那个容易反复的患者,是不是少阴肾中无火,中焦无力运化。那个奇痒无比的患者,是不是少阳枢机不利,风火相煽。那个喷嚏这么多的患者,是不是三焦少火不足,水路不行。那个早晨起来鼻腔发闷的患者,是不是清阳不升,脾虚下陷。
这一系列都是按照经方思维解答。
是不是常年吃生冷伤到了脏腑之气,是不是长期熬夜影响了阳气的生长。
明白了原理,用药方面是不是也应该做出调整。
荆芥、防风、鹅不食草、白芷还会作为第一线用药吗。
应该调整为麻黄、干姜、细辛、乌梅、茯苓、附子、桂枝。
整个从思维根底开始出现转变,直到用药,以及中医体质护理。
鼻炎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思维只盯着鼻炎。
缺乏跟自然节气、经方思维用药的借力。
中医一定要放置于临床,否则,理论空泛。
理论一定是验证其正确性的基石,否则,容易灯下黑。
理论和临床不可分割。
强大的理法+长期的临床=经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