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养鹅育雏秘籍

目前+人已   鹅舍建筑要求冬暖夏凉,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便于饲养,容易消毒和经济耐用。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可用泥木或砖墙瓦顶,地面以水泥为佳。也可利用旧房舍改造,如果短期使用可搭建简易草棚。

1、舍高:在北方寒冷地区,檐口离地2米即可,有利于保温,中部地区檐高2.5~2.8米,南方应稍高一些,可在3.0米左右,以利于通风。

2、地面:可用砖、三合土等铺成,但最好要用水泥,以便于清洁卫生和消毒。舍内地面应比舍外高10~25厘米,并向运动场方向倾斜,以利于排出室内积水。

3、运动场:应有陆上和水上两部分,陆上运动场的面积至少是室内面积的一倍,并向水面方向倾斜,以利于排水。水上运动场面积应比陆上运动场大一倍。运动场周围设围栏,栏高1~1.3米,用竹竿、铁丝网等围成;水面可用竹竿或塑料网围成,注意水下要深入1.5~2.0米以上。

4、分隔:鹅舍一般以单列式为宜,宽度5.5~6.0米,内设走道宽1.0米以上。窗与地面积的比例为1:10~16。舍内可分隔为若干小间,肉用仔鹅每间16平方米左右,养60~70只;种鹅每间12平方米左右,养30只左右。隔间高80厘米,用铁丝网隔开或用砖砌成。

养鹅场布局注意事项

  规模养鹅场各类鹅舍间的布局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以节约资金,提高土地利用率,便于生产管理和预防疫病传播。布局时要考虑各类鹅舍和粪便处理的顺序,合理利用风向和地势,达到分区、隔离、不交叉的目的,此外,还要考虑生活区对养鹅场的影响。一般种鹅舍与自然孵化室相连,接下去是育雏室(要求在上风干燥处),育成、育肥舍相邻,育成结束后可直接迁至育肥舍。一定规模养鹅场应设兽医室,鹅粪便清出后应集中堆放在下风上发酵(注意不得露天堆放)。养鹅场门口建设消毒设施,饲料进出与粪道能分开。

养殖户如何选择合适的养鹅场场址

1、水源:鹅是水禽,天性喜水,习惯在水中嬉戏、交配和觅食。因此,建场应该选择水质好、水源充足,凡经检验未经污染的井水和河水都是良好的水源。一般以沟、河、湖等流动活水为好,水库、池塘等也可利用。

2、草源:鹅是草食家禽,1只鹅每天可消耗1.5~2.5千克青草。所以养鹅场最好建在附近有可供放牧的草地(如荒草地、河滩草地、山坡草地等)或有场地可种植牧草、青菜的地方。

3、地势和土壤:鹅虽喜水,但要在高燥的地方休息。养鹅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和背风向阳的平地或坡地上,向南或东南;土质应以坚实、渗水性强、未被污染的砂质壤土为宜。

4、位置:确定养鹅场的位置,首先考虑居民的环境卫生,应选择居民点较远地方,位于住宅区下风向和饮水水源下方。交通方便是重要条件,因为有饲料的运进,还有产品的输出,但不宜在交通要道上,应距要道米以上,这样有利于防疫。电力是不可缺少的动力,养鹅场照明、孵化、育雏保温、饲料加工及供应都需要电,因此要电源充足。

夏季育雏养殖技术

精喂雏鹅

出壳后1天的雏鹅,潮口后,用切细的鲜嫩菜叶(青草)放手中诱食,如多数争食即可开食。再用小盆盛添加生理盐水的水或葡萄糖,让其饮水。饲喂时,将饲料(或菜叶)分次均匀撒在塑料布上,让其采食,每隔2小时饲喂一次。从第三天起,改用料槽喂添加生命源、草药坊的饲料,日喂5次,最后一次安排在晚上10点左右。6日龄~10日龄,日喂6次~8次,其中晚上喂两次。

控制湿度

夏季鹅舍内不但温度高,而且湿度也很大,往往影响鹅体热的散发,造成病菌大量繁殖。鹅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如相对湿度大于75%,则雏鹅关节炎病会增多。为了给雏鹅创造较为适宜的环境温度,夏季日夜都要打开所有门窗,保持空气流通。如有条件可安装电扇,这样除湿散热的效果更好。降低密度

夏季鹅群密度不宜过大,肉用鹅的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5只~6只为宜,以防因拥挤而造成中暑。

降温防暑

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6只~7只为宜,鹅舍温度不宜超过26℃,保持通风透气,在地面撒1厘米厚的细沙,舍外活动场地搭凉棚遮阳。天气炎热时,向鹅舍周围地面喷洒凉水降温,并用凉水往鹅身上喷细雾。夏季太炎热,如何才能让我们的鹅安然度过这个夏日减少氨气

当环境中氨气含量过高时,会导致雏鹅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等症状。若有害气体继续蓄积,雏鹅则会出现眼角股混浊、眼睑水肿、流泪、流鼻涕,进而食欲废绝,并出现动作失调等神经症状,最后死亡。所以我们在夏季对于鹅舍的通风工作、清洁、消毒工作必须做好。但是我们主要要从根本上进行解决,点击下方链接↓↓↓

“传承良方”优质草药坊

圈牧结合

雏鹅出壳后要精心饲养,细心照料,从第十日起开始放牧,并逐渐延长放牧时间。30日龄后至主翼羽长出前,充分利用夏季早晚气温较低的时间,选择草质好、草量足的地方放牧,其余时间则圈养,适当补饲添加生命源、草药坊的精料。

秋季育雏养殖技术

控制好温度

由于秋季天气的温度已经有所转凉,因此养殖户一定要控制好雏鹅的温度。一般1~5日龄的雏鹅最佳温度为28-30℃,6~10日龄在27~28℃,11~20日龄为25~26℃,21日龄以后为20-24℃。

喂食要定时定量

雏鹅在出壳24小时后,养殖户要先潮口再开食,应采用少喂勤添的喂法。随着雏鹅日龄的增长,可逐渐增加喂食的次数。

适时分群

育雏应以小群为宜,每群50~80只,要做到白天、黑夜逐群检查,用手把小鹅挪动4~5次,防止有雏鹅堆叠而造成上面冻、中间热、下面压。

冬季育雏养殖技术

湿度和温度

初出雏鹅绒毛稀少,抗寒能力弱。保温时,温度初期宜高,后期宜低;弱雏宜高,壮雏宜低;小雏宜高,大雏宜低;阴雨天宜高,晴暖天宜低;夜晚宜高,白昼宜低。育雏室温以32-28℃为宜,5天以后每天下降1℃,直至常温后随常温饲养。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

饮水与开食

雏鹅出壳24小时先饮水后开食。饮水中加入少许多维素或葡萄糖,有利于清理肠胃,排除胎粪,供给营养。每日喂水5-7次。添加生命源、草药坊的开食饲料,投喂洗净的黏性米饭和切细的鲜嫩莴笋叶丝,日喂6-8次。

通风与光照

育雏室要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晴天中午将雏鹅放出户外活动1-2个小时,并打开育雏室门窗通风换气。

防疫与消毒

雏鹅出生24小时内用1:和1:50倍小鹅瘟疫苗注射,预防小鹅瘟,如若是开产前一个月没注射小额瘟疫苗的种鹅的种蛋孵化出来的,那就在七日龄的再进行一次注射;有条件的还应注射禽出败疫苗,预防禽出败。育雏室每半个月用10%的石灰水或5%的草碱水喷洒消毒一次,每一个星期鹅舍都要用0.1%新洁尔灭或其他刺激性相对较小、对鹅危害低的的消毒液做一次带鹅消毒。

四月

1、鹅群放牧应掌握空腹快赶,上午多赶,下午少赶,上坎下坡不能过急的原则。

2、保管种蛋应力求新鲜,储存时间越短越好,因种蛋产下8天后,每再过7天,孵化率就会以25%的比例递减。

3、雏鹅最怕雨淋,如受风雨袭击容易千害怕死亡,春夏时风雨较多,应防止因天气的变化导致雏鹅"黄疯病"造成死亡。

五月

1、母鹅产蛋期已近尾声,应及时观察掌握鹅群及个体产蛋情况,为休产期的好前期准备。

2、种蛋保存的容器或箱内可铺垫松树叶,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六月

1、雏鹅应及早加强户外活动,增强以界的适应性。

2、仔鹅外出放牧要提防冰雹和暴雨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3、及时淘汰高龄(4年以上)及低产母鹅,降低成本费用。

4、休产母鹅应调整饲料配方,生命源、草药坊需要长期添加,加大青草及糠麸类饲料的比重,可采用活拔鹅绒的方法,增加收入。

5、夏至后出壳的雏鹅为夏至鹅,此时,天气炎热,雏鹅处在较高的气温条件下,生长发育受影响,自然饲料渐缺,饲料成本上升。

(本文由水禽之家所整理编辑所得,如有复制请注明,否则必追究法律责任)

航海畜牧养殖研究员、佟雪庆博士养殖技术

扫描下方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rg/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