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药解鼻炎,不用吃,闻一闻就好

我要说的这味中药叫鹅不食草。

名字很有意思,鹅见了都不愿意去吃它。说明味道一定是不太好的,怎么个不好呢?它有一股辛烈刺鼻的味道。

在中医看来,味道辛烈,它就有醒鼻开窍的作用。

你看鼻炎了以后,是不是会鼻塞,鼻子不通气,晚上睡觉要不停的翻过来,覆过去。肺开窍于鼻,肺脏和鼻子是相通的,一个在下头,一个在上头,肺气闭郁的久了,肺气不通了,鼻子就不通气。《黄帝内经》一句话就总结了:“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那么,肺气为什么闭郁了呢?因为受到了寒邪的侵犯,肺主宣发肃降的功能受到了影响。再一个,寒是一种阴邪,最喜欢和阳气对着干,所以鼻炎了以后,除了鼻塞,还会怎么样?会流鼻涕。这就是阳气被寒气困住了,导致阳不化气,身体里那些很精华的东西上不去,不能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它就要往外流。所以很多人会发现,鼻炎以后,不光是鼻子不舒服,脑子好像也不灵光了,经常忘东忘西,注意力也不集中。

鹅不食草擅长入肺经,又是温性的,中医对它的总结是辛温,温就是温暖、温和,辛呢能散,能开。鹅不食草把寒气散出去,让肺气通畅,原本堵塞的鼻窍就通开了,鼻涕也收住了。

来看看各大医典对鹅不食草的记载。

《中国药典》载:“鹅不食草通鼻窍,止咳,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四声本草》载:“鹅不食草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

《本草纲目》载:“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肉,内达肺经而治痰喘鼻炎,散疮肿,通入肝经,而能除翳明目,治胬肉攀睛。”

《本草汇言》载:“鹅不食草利九窍,通鼻气之药也。其味辛烈,其气辛熏,其性升散,能通肺经,上达头脑,故主痰喘,气闭不通,鼻塞鼻痔,胀闷不利,去目中翳障,并头中寒邪、头风脑痛诸疾,皆取辛温升散之功也。”

可见,鹅不食草的药用价值是得到认可的,同时也提示了它的另外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你看这鼻子、耳朵、眼睛有问题了,鹅不食草都能治,说明它的药性是偏于上的,所以它能治的病大多集中在头面部,所以鹅不食草其实是可以提升阳气的。阳气一上来,寒邪不就无处遁形了。

说了这么多,这鹅不食草到底长啥样呢?

鹅不食草是匍匐生长的,因为能不断地长出新的分支,不断地四面八方蔓延,所以往往一长就是一大片。即便晒干了也是相互缠绕的,像下图这样。

鹅不食草的花和叶子都很小,仔细看叶子的尖端有不规则的浅裂,有点像二郎神手里的三叉戟。它的花呢虽说也不大,但是颜色却很丰富,有紫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绿色的。

好,医理有了,鹅不食草的样子也了解了,那么,具体是怎么个用法呢?这《医林篆要》就说了“以干未搐鼻,可发嚏去寒郁。”

把干燥的鹅不食草打成粉末,再把药棉浸湿拧干,包上一点药粉,不用太多,适量即可,卷成细条塞到鼻孔里,30分钟后取出。

还有更简单的办法,找一个空瓶子,把干燥的鹅不食草揉搓一下,放到瓶子里去,盖好瓶盖,然后用力的摇晃瓶子,接着把瓶盖打开,用鼻子吸瓶子中冒出的烟,每日数次。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发嚏”,让人打喷嚏,鹅不食草味道辛烈呀,很容易让人打喷嚏,以这样的方式把体内的寒气带出去,叫“发嚏去寒郁”。所以打喷嚏在中医看来并不是什么坏事,是身体的自救行为,但是呢因为正气不足,自救总是不成功,所以一打起来就没完没了。鹅不食草相当于是身体请来的强大的外援,帮我们尽快把寒气排出去。寒气没有了,鼻子不就通畅了。

类似的方法,在年的《人民军医》杂志,年的《浙江中医杂志》都有过记载。

不过,总得来说,鹅不食草对于鼻炎偏于寒证的更加适合。

这一类型的鼻炎天气暖和的时候会好一点,天气一转凉就加重,像秋冬天的早上,一出门,冷风一吹,鼻涕就往下掉。那鼻涕呢清清冷冷的,像水一样,量又大,好像怎么都擦不干净。这样的人平时会比较怕冷,舌质淡舌苔白。

如果鼻涕发黄,说明寒邪往里走了,中医叫入里化热了。那么,这个时候再用鹅不食草,它可能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rg/9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