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体 每天进步一点点
父母是全世界重要的职业,可是我们基本都没经过什么培训,就仓促上岗了!“母婴悦读”致力为人父母者,提供孩子“生、养、教”与爱的知识和技能,从精神到营养、健康上培育新时代中国人!“母婴悦读”每天上午10点前,谁读谁受益,名门望族自你始但其实孩子不生病未必是好事。适当的疾病能够激活孩子体内的免疫机制,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孩子也就是在一次次生病的过程中不断加固自己的身体防御系统,然后慢慢强大起来。
所以我们真正希望的只是孩子可以少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疾病,少被过度治疗(这种事情实在太常见),少被滥用药物,同时在经历一些常见疾病时,能够拥有“扛一扛就能过去”的身体素质。
那么作为普普通通的没有医学背景的妈妈,平日里有些什么办法能够让娃儿少生病身体棒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不神秘也不高大上的招吧。
第一招坚持母乳喂养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这真的是最便宜最方便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了。
宝宝出生后的首数月,自我制造抗体的能力很低,容易受到感染。
母乳(尤其是初乳)含天然抗体、活免疫细胞、酵素等,可增强宝宝的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减低因腹泻和肺炎而住院的机会。
母乳是充满生命力的,妈妈的身体会因应宝宝不同时期的生长需要,制造和调配出最合适的成分,给予宝宝独家的最佳营养,包括奥米加三脂肪酸(DHA),牛磺酸(Taurine)等等,帮助他脑部、眼睛、肠胃等发育。
此外,母乳还含有一些特别的酵素,帮助消化及吸收养分。
早产、患病的婴儿(如患上黄疸)或身体较弱的宝宝更需要母乳!
减低腹泻
减低肺炎
减低中耳炎
减低呼吸道感染
减低湿疹
减低肥胖
减低糖尿病
减低卵巢癌
(信息摘自香港卫生署)
这些所有的好处都是奶粉喂养所不能比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母乳喂养儿比奶粉喂养儿更少生病的原因。
第二招不必太干净
孩子不需要生活在无菌的环境里,所以家里保持基本清洁即可。至于消毒剂、漂白剂、消毒湿巾、杀虫剂、空气清新剂、洁厕剂等等消毒洁净产品能少用就少用。
过于干净的环境只会削弱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与身体抵抗力,消毒产品的使用亦会破坏家里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反倒于孩子的成长不利。
比如大家是否有感觉,通常有洁癖的人往往都有一些过敏性疾病?另外比如婴幼儿常见的鹅口疮,也是因为“太干净”而惹的祸。
所以家里不必太干净,孩子的用品也不必天天消毒,更无须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比如奶瓶奶嘴碗勺等等,每天用清水洗干净,保持干燥,每周沸水消毒一次即可。母乳喂养前无须特别清洗乳房,孩子每天也只需冲洗一次屁屁即可……(各位懒癌晚期患者们看到这里是不是快要幸福地晕过去)。
第三招多接触大自然
有研究表明,接触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能有效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比如,同等条件下,在农村滚泥塘下河沟放牛羊爬山坡的孩子比远离大自然的城市孩子身体抵抗力要好很多。
所以,不要担心孩子弄脏衣服,只要不危险,就让他尽情玩去吧。
虽说城里人囿于现实,没有农村那样开阔的场地,但是一屁股蹲地上,趴草丛里抓虫子,在路边捡个小石头也都是可以的呀。作为家长,在条件范围内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就可以啦。
做一个懒妈,孩子脏乱差都别怕哈哈!
第四招讲卫生
比如,饭前便后必定洗手,平时见手脏了也会不定时洗手。这就直接杜绝了“病从口入”。
但是很多宝宝对吃手上瘾的,就需要父母更加注意了。既要让孩子玩得痛快,又不能让孩子的口腔暴露在有害细菌中。
在外玩耍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妈妈都喜欢给宝宝使用湿巾擦手。这一点我不太敢苟同。国内售卖的大部分湿巾质量都不过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海淘产品也未必就靠得住,多少国际大牌在上市多年后又被曝光被召回,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所以咱们不必舍近求远,孩子手脏了用清水洗洗就再好不过了。出门时实在玩的太脏需要用到湿巾的,一定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品牌。
第五招健康饮食
吃药打针都是在疾病出现之后的补救办法,而健康饮食则是让孩子少生病的一套提前预防机制。
不好好吃饭,会影响营养摄入,长期如此,便会造成孩子身体素质差,抵抗力低下,也就自然容易成为被疾病侵袭的对象。
科学的喂养+良好的进食习惯=扎实的身体基础。所以我一直很注重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6个月内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逐步添加辅食,一岁以后食物添加日趋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一日三餐两顿奶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每天的饮食原则是以主食为主,蔬菜水果肉蛋类均衡搭配(通常是蔬菜多肉类少,蛋一天一个或者隔天一个都可以),两顿奶根据需求灵活调整。
如果孩子有挑食的情况,可以将孩子不爱吃的食物隐藏在其他食物之中,比如将蔬菜加入肉丸或水饺。
对于孩子的饮食喜好,我们无须过多纠结,谁都有爱吃的那口和讨厌的那口,孩子挑食也是正常的(大人也都如此),最大可能地做到营养均衡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少吃零食少吃糖也是非常重要的。零食会影响正餐,而吃糖对牙是大大的不好。口腔疾病在儿童疾病中也占据着很高的比例。
第六招慎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通常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用。
经常听小区里的妈妈说,自家孩子发高烧了,到医院一查,病毒感染!赶紧给用了头孢,怕烧出炎症来!这样的误解实在是太普遍了。
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而且通常只有在出现严重细菌感染的时候才建议使用。抗生素对病毒往往是无效的。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一并消灭掉身体里的很多有益微生物。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期使用抗生素之后孩子的抗病能力反而更低的原因。
家长往往会觉得一次疾病治好了,之后生病却更频繁了。这就是因为孩子的免疫力遭到了破坏的缘故。
那么如何鉴别抗生素呢?通常你只要看到药品名称含有霉素、头孢、西林、沙星等字眼时就需要多留心了。
为了不让孩子成为被滥用抗生素的对象,带孩子就医时可以做到两点:
一是不要仅仅因为担心孩子感染主动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作为预防之用(听一些医生朋友讲这样的病人还真不少见,有时候医生拗不过病人,就只能开抗生素了);
二就是医生开药后多问两句。问问医生这里面有没有抗生素,如果有的话再追问一下可不可以不使用。如果医生坚持使用那就听医生的,如果医生犹豫了,建议家长再考虑一下。
我自己以前看病都用这招,很多次问医生能不能不用××药时,医生都会说你自己看吧,如果不想用也可以。这种情况下我多半都不会用。因为至少从医生的角度来说,那个药并非必须。
第七招按时接种疫苗
疫苗是让孩子获得某种抗病能力最有效而且代价最低的方式之一了。生病本身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可是生病总是要受点罪的,而接种疫苗却几乎不用付出什么代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接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
相比之下,通过天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会导致精神发育迟缓,风疹会导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癌,麻疹则能导致死亡。
因此,能通过疫苗获得免疫就最好不要以身涉险自讨苦吃了吧。
一类疫苗的接种基本上没什么异议了,我们更多的是对二类疫苗持观望态度,毕竟要自费且似乎疾病的“中奖率”没那么高。
对这一点我个人的看法是根据自家孩子的身体素质以及所处环境决定吧。
比如二类疫苗里的狂犬疫苗,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被动物抓伤咬伤,而且即便暴露之后再及时接种也是可以的,所以提前接种预防就不是那么必要。
再比如流感疫苗,它能使人们对在任何季节都流行且流行性最高的三种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它是帮助人们降低严重感冒的患病和传染几率的最好方式。在今年春节前后就有大批流感疫情爆发,本身比较体弱多病的宝宝就建议提前接种了。
第八招做好疾病隔离
当妈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就是一病病一窝。小区里如果有一个宝宝生病了,很多时候就会接二连三地有其他宝宝生病。
所以在疾病流行期、其他宝宝生病时或者有家庭成员生病时,一定要妥善做好疾病隔离工作。
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流集中的地方,尽量不要接触生病的大人小孩,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咳嗽打喷嚏都用纸巾遮挡,家中有病号时一定要离孩子远一点。
有时孩子的呕吐物、排泄物也会携带很多传染性的病毒或细菌,因此需要第一时间处理。这个时候就有必要使用一些消毒剂了。凡是被污物污染过的地方尽量做到彻底消毒,避免交叉传染。
家中的大人也建议每年定期体检,尤其是老人,有一些慢性疾病平时是很难发现的,比如幽门螺杆菌,比如脚气等,宝宝也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因此做到提前知晓和预防非常重要。
第九招相信孩子的自愈能力
孩子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旺盛的、充满生命力的。同样,孩子的疾病愈合速度也是惊人的。只要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孩子很快便能复活如初。
孩子生病时,妈妈应当对孩子的状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有可能是什么疾病?孩子精神状态怎么样?反应严重吗?是需要立即就医还是可以再观察看看?
对于很多普通的疾病,我们大可让孩子留在家里观察两天,静待孩子自我免疫力发挥作用,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去对抗疾病。
孩子的免疫系统也就是在与疾病的不断过招之间逐渐强大起来的。要相信,孩子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医院,不要有事没事吃一大堆药,不要身体里总有“是药三分毒”的残留。
孩子健康的身体是各个方面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你再讲卫生,要是疾病流行期间不注意隔离也很容易中招,你平时饮食再均衡也禁不起几次抗生素的破坏。所以要想保证孩子有个棒棒的身体,还真得妈妈打小开始就多多留心多多注意,为孩子提供一贯的健康环境,为孩子的身体保驾护航!
这些育儿误区你必须看一看!
一、眼屎多就一定是上火吗?
[真相!]新生儿或婴幼儿如果眼屎特别多,可能是由于先天性的泪道阻塞导致的泪囊炎。
家长们千万别误认为是「上火」,请首先及时就医,有必要的话一定要接受治疗。
短期内眼屎突然增多正常的眼屎量一般很少。如果突然出现眼屎增多的情况,作为家长,需要明确下列情况:
眼屎多是最近才出现的,还是一直都有;
是否近期有鼻塞、咳嗽、发烧等其他症状;
观察眼屎的量和颜色;
及时发现小朋友的其他不适,比如眼皮肿、眼睛红、流眼泪、频繁眨眼、喜欢揉眼,甚至黑眼珠上出现异物或白点等。
然后,带着孩子及时就诊,明确原因。
长期眼屎多这种情况可能更复杂,如果发现,还是早点去看看眼科医生。
正确的清理方法: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掉。
不正确的清理方法包括:不要用手指抠完鼻屎再抠眼屎。当然,反过来也不行!
不要利用指甲等尖锐的东西,当心划伤眼睛表面;
不能在眼角那边抠啊抠!手指头是不干净的,你手上那张纸巾也不行!
不要用含酒精的湿巾擦。一旦角膜上皮受伤,你将体会到那是多么痛的领悟。
不要随便用水洗,什么自来水,纯净水,洗澡水,草药熬制的汤水更不行!要知道医生用的都是严格消毒的生理盐水。
大便干结也是因为上火吗?
[真相!]大便干结不是大便的次数,不是大便的次数而是指大便的状态坚硬,难以顺畅排便。
消化不良会产生大便干结症状的,一般也是因为孩子肠胃系统发育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导致的。
护理:孩子消化不好,可以通过帮孩子按摩肚子来缓解和预防。同时不要让本身就消化不是很好的小朋友吃太多食物,注意少吃多餐。
引导孩子养成多多喝水的好习惯,多吃一些白萝卜,莲藕,绿豆,山楂、薏苡仁、淡竹叶等等。
有口气一定是上火吗
[真相!]当你发现宝宝有口气,你需要找到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帮助到孩子,绝对不是简单的“下火”可以解决的。
小宝宝的呼吸通常是香甜的,有着一股淡淡的奶香,对所有的新父母来说,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气味。但是,有的小宝宝也会有出现不好的口气,可能需要看医生排除潜在的严重疾病。
口腔清洁不到位比如有一些月龄较小的宝宝喜欢吃着奶入睡,一些年龄稍大的孩子也有睡前喝牛奶的习惯,导致口腔内积奶,奶汁经过一夜的发酵产生臭味。
护理1岁以下的婴儿:哺乳后可给宝宝喂些温开水冲洗口腔,或每天晚上用纱布裹在食指上蘸取温水,采用水平式的横向刷法,轻轻擦拭宝宝的舌头、牙龈和口腔黏膜进行清洁。
1~2岁的宝宝:每天晚上喝些温开水或用淡盐水漱口,也可试着用手指牙刷刷牙。
3岁以上的孩子:用儿童专用牙膏刷牙,因为成人牙膏含氟,宝宝不宜使用。
小技巧:一般宝宝吃完东西或睡前是清洁口腔的好时候。消化不良对宝宝来说,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成熟,消化液分泌不充足,酶的功能也不完善。如果宝宝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或吃零食过多、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这时会加重肠胃负担,损伤脾胃,进而触发消化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及胃肠道疾病。常表现为厌食、口臭、便秘等。
护理:当宝宝出现消化不良时,父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适量服用一些助消化和促进胃肠动力的药。此外,不要让宝宝吃不洁净难消化的食物,特别是睡前。平时和可给宝宝多吃些蔬菜水果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等的吸收,这样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宝宝消化吸收。
小技巧:不要给宝宝吃含薄荷口味的口香糖等口腔清新剂去除口臭,因为这不能真正解决宝宝口臭的问题,而且容易造成宝宝的误吞。口腔溃疡偏食口腔溃疡的宝宝容易发生口臭,并常伴有血涎,多与偏食有关。口腔溃疡的发生部位多见于宝宝口腔粘膜及舌的边缘地方,常表现为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当吃辛辣刺激、味道浓度比较大的食物时,疼痛会更加厉害。
护理:为了预防口腔溃疡导致的口臭问题,父母可给宝宝均衡的食物营养搭配。给宝宝多吃点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争取做到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有致。培养宝宝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此外,应尽量避免给宝宝吃酸、辣或咸的刺激大的食物。建议给宝宝吃流食,这样既能减轻疼痛,也有利于溃疡处的治愈。
小技巧:口腔溃疡一般在1周内就会自行好转,不需要看医生。但如果口腔溃疡超过1周,或反复发生则需要及时看医生。给宝宝清洁口腔的正确方法
①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杜绝养成坏习惯,比如叼着奶头睡觉。
建议
吃完奶或吃完饭后,最好可以喂点白开水给宝宝喝。
②饮食要有规律。这样不仅消化好,还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减少便秘的发生。
③培养宝宝刷牙的好习惯,只要出了第一颗牙就应刷牙!注意,是刷牙而不是擦牙。
出牙后就开始刷牙不仅可保护牙齿,还可以让宝宝早早适应刷牙,养成刷牙的习惯。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接受刷牙,主要是因为刷牙晚,适应不了。甚至有些家长自己平时都不爱刷牙,身为家长都没有做到表率!
建议当粑粑麻麻其中一位刷牙时,让孩子观摩,同时,另一位帮宝宝引导,鼓励,逐渐接受刷牙。或者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宝宝接受刷牙。
注:
哺乳后给宝宝喂些温开水冲洗口腔,也可以在哺乳后或每天晚上,用纱布裹在食指上蘸取温水,采用水平式的横向刷法,轻轻擦拭宝宝的舌头、牙龈和口腔黏膜。
让宝宝每天晚上喝些温开水,或用淡盐水漱漱口,也可试着用手指牙刷刷牙。
可以用儿童专用牙膏刷牙,成人牙膏因含氟,宝宝要慎用。
为中国母婴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