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最靠谱的鼻炎疗法大全

上个月,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正赶上开春他的鼻炎犯了,张着嘴,耷拉着眼皮,斜靠在椅子上痛苦的呼吸着。他见到我,就像抓到救命稻草,张口呼救。

手里没带针,他家里有艾条,就灸吧。

他拿着艾条,坐在厨房抽油烟机旁边,对着印堂灸了十分钟,就感觉好一些了,随后又坚持灸了十几天,现在已经大有好转,不影响正常生活了。在此期间,还有一些朋友找我求助,我想干脆写出来,尽量写的通俗易懂,大家照着做就行。我翻阅了能找到的所有医学书籍,现在列出的疗法都是中医界公认的大师公布的,经过了大量的临床验证。绝对靠谱!

鼻炎的痛苦

(此处略过1万万字)......

鼻炎的问题机理

鼻炎主要原因包括督脉不升,任脉不降,导致头部寒气滞留。

鼻炎最开始发作的时候,就只是不太通气,鼻塞,打喷嚏,鼻子本身的结构没问题,问题出在人体气机这一块,很多患者鼻炎开始的时候,只是头部阳气不足,所有的养护注意事项,都围绕如何增加头部的阳气,问题就解决了。

第一、人体阳气本身就不足,虚寒体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恢复人体阳气:

1、要多晒太阳。找个无风的地方,静下心来晒晒背,这是最安全最环保的方法。

2、多做艾灸。灸八髎穴、大椎穴、百会穴、督脉,肺腧。

3、少吃生冷的食物,多吃温性的食物,吃点羊肉、牛肉,补养气血,还是可以的。

4、戴帽子捂热头部。

第二、人体阳气足,但经常手脚发凉,但内心烦躁,这属于阳气郁闭,这种情况下,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释放人体阳气:

1、多户外活动,多干体力活。动则升阳,人体阳气郁积在体内,长期不释放出来,反而会化火伤及自身,很多结石患者、肠炎患者、胃溃疡患者、失眠患者,都与阳郁有关啊。

2、多梳头,拍百会。这些动作有利于阳气的升发,阳气升发上来了,鼻塞的情况自然就好了。

3、拍拍背部。拍打背部,不仅可以散寒,还可以解表,还可以升阳,在拍的过程中,感冒好了,鼻炎也好了。

4、用背撞墙。拍打背部,需要人帮忙,这个撞墙法不求人,一面墙即可,慢慢撞,撞的浑身发热,体内气机宣通了,鼻塞问题分分钟解决。

5、饮食上少吃粘滞的不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糯米、年糕、白木耳、大枣、鸡蛋等等;多吃发散的宣通的食物,比如洋葱、黑木耳、韭菜、香椿、香菇等等。

鼻炎日久,得不到及时治疗,慢慢的就会形成器质性病变,很多慢性鼻炎,都发展到了这一步,除了前面所讲的调气机外,还得降其浊,说通俗点,升阳是扶正气,降浊是排邪气,养护上除了前面所讲的,增加降浊祛邪和局部治疗的部分,如何做呢,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针灸治疗。阴阳九针的鼻三针,疗效显著,连续针灸几次,就会好得差不多了。

2、鼻部按摩。对于不会扎针的,可以用双手食指按在鼻梁两侧,搓鼻梁两旁,从迎香穴搓到鼻根两侧,睛明穴附近,反复来回的搓,将里面的小结节搓散,鼻子很快就通畅了。

3、经常跺脚。拍百会升阳,跺脚降浊阴,两个一升一降,恢复整个人体阴阳的大循环,拍头拍得神清气爽,跺脚跺得双脚发热。

4、保护好脾胃。鼻子在面部中央,对应人体中焦脾胃,鼻炎的根源问题还是在脾胃上。胃气不降,容易留黄浊鼻涕;脾气不升,容易留清水鼻涕啊。拔罐任脉,尤其是膻中穴,最好是在任脉痛点刺血拔罐。

任何鼻炎,都要调理身体阳气,让其处在很好的状态,保护好脾胃,绝大多数鼻炎,都能好!但前提是要忘记“过敏”这个词,不要被其牵着鼻子走!

明白是脑袋阳气不够时,治疗就简单了,我们一下子就可以想到,起码有三条路线从脏腑把阳气送往脑袋。

第一是心脏,心其华在面,心跟脑血管相连,桂枝汤把心脏强大,脑袋阳气自足,它能从左寸脉把阳气往大脑上灌。

另一个就是肺主气,开窍于鼻,麻黄附子细辛汤能将右路肺命门之阳气从寸脉灌入脑中。

第三个就是走督脉路线,督脉直通脑部,鼻三药中的苍耳子就是直接通督脉入脑的,即《药性赋》上所说的“苍耳子透脑止涕”。这样脑袋阳气足够后,鼻水这些阴浊立即被气化掉了,人也清醒,鼻子的通气量也变大了。

这好比太阳升起来地面的水就会被蒸发,离照当空,阴霾自散。阳光明媚,阴湿的环境自然就没有了,脑袋阳气足,热乎乎的,循环通畅,鼻水马上就气化了。

背景理论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

说到鼻炎,必须要提一下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

黄元御是乾隆的御医,而且是最好的。之前黄元御在民间,乾隆得了病,太医们都解决不了,只能从民间选拔好大夫,黄元御被地方推荐上去,一下就搞定了。大喜之下,乾隆亲笔提书“妙悟岐黄”做成金匾赐给黄元御。

但黄元御木秀于林,又说话太直,得罪了同行的太医们,被办公室政治搞的很郁闷,就辞官不做了。

后来黄元御一心钻研医术,写出了大名鼎鼎的《四圣心源》,提出了一气周流学说,对人体的气血运行建了个模型,如下图。

一气周流模型

看了这个图,是不是更懵了?

别着急,很正常,我也是花了很久才慢慢的理解这两个生命之轮的。

首先我们的肾水处下,它既有肾阴又有肾阳。肾阳属火,其性上炎,我们的脾负责吸收水谷精微。在肾阳的帮助下,脾土温暖得以更好的工作,这就是火生土,脾气接着上升抵达肺金,肺主布输,把脾带来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

接下来再说肾阴,肾阴属水,肝属木,在水的滋养下,肝气得以左升,我们的肝虽然在身体右侧,但是肝气是走身体左侧的,这就是中医讲的肝随脾升。

此时身体左边的肝脾之气上升到顶点,肝属木,木生火,于是心火也得以旺盛,洵热周身血脉,万物都是物极必反,由于肺属金,主肃降,于是心火会随着肺气右降,抵达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太过寒凉,这就是中医讲的水火既济。

我们的胃接收了食物,其气也是下承,胆气随降,这就是胆随胃降,这就是黄元御著作中最重要的理论“一气周流”。

鼻炎的发生,可能原因有:肺气不升,脾气不升,督脉不升,任脉不降,胃气不降,具体到了个人是哪条经络的问题,得加上其它症状一起判断。

全息

再讲一下全息理论

生物全息学是一种假设,说的是身体的某一局部,带有整个身体的全部信息。生物全息学的当代主力推手是中国山东大学的张颖清教授。

年,张颖清教授提出“生物全息律"的概念。通过观察人类第二掌骨侧穴群的分布规律(这一节肢恰似人体比例的缩小),以及切断的蚯蚓重新复原成两条蚯蚓的过程,年他又提出了“生物全息胚与全息元"的假设。

他从第二掌骨的穴群分布推断出人体全息律的存在.这为手、足、耳的全息反射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实生物全息的原始概念,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斯认为:“在身体最大部分所存在的,同样也存在于最小部分”,这是最早的人体全息学的假设。

年,英国耳鼻喉医生菲特兹格拉德,提出了人体区带反射理论和人体反射区带图,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足反射疗法,于年出版了《区域疗法》一书。该书分布了人体反射区域图,将人体纵向划分为10个区带,每个区带都是人体信息的缩影。

至今,在欧洲沿用的"Vega氏虹膜分区表",就是里奥温尼尔(LeonVannier)通过对人体10万对眼睛的观察,提取每侧眼睛的个反射区,总结出来的虹膜全息图。该图记录的反射区,分别与人体半侧躯体与脏腑组织相对应。

此外,还有年,《德国针炎杂志》发表了法国外科医生诺基尔特博士的”形如胚胎倒影式的耳穴分布图"。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英国、美国、德国、瑞士、瑞典、奥地利等欧美国家的友人,都先后在中国传统足底按摩的基础上,发掘并拓展了由全息胚延伸到人体反射区的各种观点和学说。

上个世纪末,通过“出口转内销”,中国人将西医的全息医学理论与中医传统理论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上的新飞跃。在实践中,中医将传统的按摩、针炎、气功等手法,应用到西医的眼、耳、足的全息图上,使得全息有了实际的治疗意义。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结合,把人体全息学回收到中医手里。例如耳全息,已经演绎成针灸的耳针疗法,列入中医针炎的教材之中。中医手法治疗现在主要分为,经络穴位治疗和反射区治疗。

疗法

下面开始讲具体治法。

01

艾灸

先讲艾灸,是因为鼻炎患者里身体阳气不足占了大部分,艾灸既可以治标又可以治本,而且简单易学,很好操作,自己在家里就可以搞定。

相关穴位有印堂,大椎穴,肺腧穴,八髎穴,檀中穴,中脘穴。

先灸印堂。

这是最快最对症的,但因为在额头靠近眉毛,大家在灸的时候最好用布将不灸的地方保护一下,或者用这种艾灸器。

玉石艾灸器大椎穴

大椎穴每天灸最少半小时。

肺俞穴檀中穴中脘穴

再灸八髎穴,位于骶部,就是在尾椎骨的位置,储存着先天之精,是性能量储存的仓库。灸骶骨,上可以循督脉升清,升阳气,下可以接任脉温中、暖腹部下焦,加强性功能,促进恢复人们的生育能力、防治男科妇科病,并且将先天之气补起来,气化下焦阴邪,使肾间清气上升上济心火,达到心肾相交的目的。

02

拔罐

拔罐和艾灸都可以治病,但机理不同,艾灸通过热量,化开瘀堵的垃圾,并增加了经络里的压力,冲开瘀堵环节,以补为主。

拔罐通过负压,将在表层的垃圾拔出来,以泄为主,垃圾清理干净后,气血可以正常到达各个地方,身体就健康了。

拔罐的穴位有印堂,大椎,肺腧穴,檀中穴,中脘穴等等,是不是感觉挺眼熟的,和艾灸的穴位差不多?

答对了!

理论上来说,艾灸,拔罐,针灸,按摩等只是方式不同,要刺激哪条经络,哪个穴位都是一样的。

但用起来,又受到一些限制,比如著名的鼻三针中的迎香穴,这个地方针灸可以,但艾灸和拔罐就不太方便,艾灸时脸皮嫩,容易伤,拔罐的话不容易上罐,而且留的圆印影响工作生活。

03

按摩

鼻塞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西医解释是鼻黏膜水肿造成空气的不流通状态。常用的缓解方法是按压液门穴。这个穴位在临床上用得很广,是最早使用的一个妙招。液门穴在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赤白肉际上,压上去同时向外呼气。

这个穴位主要是通鼻窍,改变鼻窍拥塞的血液状态。液门穴,从穴位的名字上看来,应该是让液体流动。鼻塞很多是水肿、液体不流动。液门穴能够消除这种症状的原因就是让液体流走了,鼻塞就好了。解除这个症状不是短期的,它解决不了感冒,但是有时候解决鼻塞是挺彻底的。比如,如果是鼻塞症状早期,鼻子会迅速通畅。发热、感冒一周之后的鼻塞症状解决完了,一般不会出现重新拥堵的情况。如果鼻塞的时间比较长,已经是水肿炎症了,就没有那么好用了。

《张宝旬妙招:按压手穴祛百病》

04

放血

说到放血,有些人心里就犯嘀咕“血多宝贵啊,怎么能随便放掉呢?”

其实放掉的血,都是已经人体无法再吸收利用的脏血,就和下水道里贴在管壁上的食物残渣一样,曾经也是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但因为吃不了,就倒掉了,这里的东西还可能再挖出来吃掉吗?

我们参考的书是放血界的宝典《中国刺血疗法大全》。

刺血治疗急性鼻炎时,病程时间短,炎症反应快速,可只取太阳穴(双侧)和印堂穴刺出血即能控制病情。如出现发热可加刺大椎穴出血拔火罐,如鼻腔脓性分泌物过多,头痛剧烈时,可加刺足三里穴(双侧)附近的浅静脉出血。

刺血治疗慢性鼻炎时,因病程时间长,鼻黏膜具有损伤、充血、增生、肥厚、萎缩等不同的表现,所以治疗选穴和治疗次数要相应增加。刺血部位取足三里、尺泽、太阳、迎香、印堂穴,有的还要加刺颈后的风池穴。出血量以50~ml为好,每穴出血后都要加拔火罐5~10分钟。

对于较严重的慢性鼻炎患者,可配以健脾渗湿、芳香通窍的中药内服,适当的选用滴鼻药物配合治疗。

视病情轻重,以7~15天为治疗间隔时间,一般经2~6次治疗就能够达到彻底治愈。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

放血用这种采血针就行,针刃长只有1毫米,很安全。

太阳穴足三里附近的浅静脉耳尖放血

男24例,女33例;年龄7~63岁;病程2个月~18年不等。治疗方法:将耳郭用75%酒精消毒后,用三棱针在耳尖部点刺放血2~3滴,棉球压迫止血。取肾上腺、结节内、肺、内鼻、内分泌、外耳、外鼻穴,将王不留行籽以胶布固定,准确地贴到所取的穴位上,并予以按压至有针刺样疼痛感为度。患者每日3次自行按压各穴所贴王不留行籽,5天更换1次。每次同时贴压左右相应耳穴,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结果显效4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2%。

《耳尖放血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过敏性鼻炎》

[田义等《北京中医学院学报》(2)57]

05

针灸

鼻三针

先试试著名的鼻三针,这是任之堂余浩老师的《阴阳九针》和贺普仁大师的《贺普仁针灸传心录》推荐的,效果很好,但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如果没有老师手把手交,还是算了。

中间这一针,从上往下扎,起点稍高于印堂穴,贴骨向下直刺,目的是引督脉之气下行至鼻!

两边的两针,进针点略高于迎香穴,顺鼻两侧,针尖抵达目内眦的睛明穴,此穴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

这三针针刺到位后,基本上所有的鼻炎患者,都能当场见效!

注意几点:

两侧这两针,所刺位置属于面部危险三角区,所以进针时一点要消毒进针点。所用针一定要消毒好,最好用一次性的针灸针。

进针后平刺即可,找准起点和终点,一气呵成。

还有手鼻三针,就是在食指上按下图扎三针,这是任之堂的余浩老师发明的。三针组合,正中一针为飞龙在天,升发督脉阳气.

很多过敏性鼻炎,这一针就能缓解病情,因为督脉升阳作用加强,头部阳气充足,阴邪自然会气化,所以这也算是治本了。配合走督脉的药物,比如乌梢蛇、苍耳子、狗脊等,加强督脉的作用,对治疗常见的过敏性鼻炎,效果很不错。

另外两针,可以理解为导龙入海,进针点相当于风池的位置,所以这两针也有驱风解表散邪的作用。

三针配合,一扶正,一驱邪,对颜面部的很多疾病都有帮助。

临床上遇到的那些感冒鼻塞的患者,常常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鼻子问题,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会越来越复杂,有的患者鼻腔已经有息肉,有的鼻窦已经化脓感染,所以单纯扎手上这三针,治疗时间就比较长,还得扎脸上的鼻三针。

董氏奇穴

针驷马、通天、通关。

深刺新吾穴

对了,还有一个新吾穴,医院耳鼻喉科李新吾主任医师发现的一个穴位,本人没有试过,据网上说效果很好,但这个穴位是在面部很深的地方,风险比较大,中医爱好者不要尝试,医院找受过培训的大夫。

06

单方药

小蓟

小蓟治鼻病,小蓟各处皆有,俗名刺尔菜《外台秘要》引《神妙方》治“鼻塞不通,小蓟一把,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在中草药展览会上,曾见到一个效方,是在这方的基础上,用小蓟煮鸡蛋治鼻病,取得满意的效果。我家治日久的肥厚性鼻炎,鼻甲肥大,血管粗张,有时出血,且经常气窒难通者,用之多效。小蓟既能破宿血,又能生新血,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又有双向调节的类似意义。治僵肿已久者,必须活血,乃外治之定理,用于鼻科,亦甚吻合。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2》

白芷

治鼻炎、鼻窦炎引起的鼻塞流涕:流清涕者属风寒,可用白芷、苍耳子各3~10克煎水喝;流浊涕者属风热,可用白芷3~10克、黄芩3~6克煎水喝。

注意:有低热,颧红,心烦口渴,咽干痒痛,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咳血、斑疹、舌红苔黄少津等阴虚血热症状的人,不要服用白芷。

《家有单方药》

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可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是治疗风寒型鼻炎的妙药。

风寒型鼻炎患者,受寒后症状会加剧,平时易鼻塞、流清涕。现在有专门用鹅不食草制成的滴鼻液,方便而卫生,很适合家庭使用。

鹅不食草外用还可以治疗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等。大多数病例用药后头痛、鼻塞等症状消失或减轻。

方法一:将鹅不食草研成细粉吸入鼻孔,每天数次。

方法二:用棉花浸湿拧干后,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鼻,20~30分钟后取出,每天1次。

方法三:制成油膏纱条,放置鼻腔内,1小时后取出。

用药后,开始可能有喷嚏、流泪与流鼻涕等反应,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不良反应。

鹅不食草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等地,药材以干燥带花序、灰绿色、闻之打喷嚏者为佳。

《家有单方药》

薄荷精油

《普济方》认为:薄荷“治一切面上诸病”。实际上,无论是外感风热所导致的头痛头晕、鼻塞流涕,还是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塞不闻香臭,或者是一些邪毒引起的头面的肿痛,都可以用薄荷来治疗。

说起治疗过敏性鼻炎,倒记起一位老师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很多年前,他的大学同学移居英国伦敦行中医。伦敦是有名的“雾都”,当地的人们常年居住在那样湿气氤氲的环境里,很容易使人患上过敏性鼻炎。西药也没什么好办法对付这类过敏。他去伦敦以后,用薄荷、白芷等芳香通窍的中药来治疗,效果出奇的好!结果每天上门求诊者排成长队,有的甚至从附近的邻国驱车赶来,半夜就开始排队,因此伦敦警方还专门派出警察以维护安全,一时传为美谈。

后来他不满于开药方,寻求更方便的办法。于是叫他的同学也就是我的老师,帮他联系国内的药厂从薄荷、白芷等中药里面提取挥发油做成一小瓶精油,只需打开盖子闻一闻或者涂抹一点在鼻孔前就能通窍了。结果这种精油在西方大受欢迎,为很多人解除了痛苦。

《家有单方药》

菊花蜜

外涂改善萎缩性鼻炎:采集新鲜的菊花花瓣,洗净,阴干。先将蜂蜜克倒入一容器中,放上净菊花瓣克,盖好,置于锅内,蒸10分钟。这时菊花瓣已全部烂熟于蜂蜜中,再加入菊花瓣克,盖好后又蒸10分钟,冷却后搅匀即成。用的时候,用消毒棉签蘸菊花蜜涂在鼻腔黏膜上,量不需多,每天涂擦3~4次。坚持一两个月,临床症状就会得到明显改善。

《家有单方药》

鱼腥草

治鼻窦炎:将新鲜鱼腥草绞烂捣汁,每天滴鼻3次,每次4~5滴。对慢性鼻窦炎或萎缩性鼻炎有效,无副作用。

《家有单方药》

苍耳子

这是张景岳发现的。方法很简单,取三四十个小苍耳,轻轻捶破,放入清洁小杯,加麻油一两,文火煮开,去苍耳,冷后倾入小瓶备用。用时以棉签饱蘸药油涂鼻腔,每天两到三次,两周一个疗程。所以只要是谁家孩子开始流脓涕,都会扯几粒回去泡麻油。

辛夷

说辛夷大家不熟悉,可说起白玉兰,却不陌生,襄阳西街,沿街都是白玉兰。辛夷又称紫玉兰,也叫木笔花,望春花。辛夷花蕾未绽时,便是一管“木笔”。那花蕾也别具一格,立在枝头,嫩黄色,一层毛茸茸的外衣,把花骨朵裹得严严实实。

辛夷花因其辛香温散、质轻气薄、散风寒通鼻窍的特性,成了临床上治疗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窦炎等病症的一味要药。

06

复方药

复方药放到了最后,因为最复杂,比起前面的办法,多了一些风险,但如果前面的办法你都试了还不行,那复方药可以试一下,这两个方子来自于黄元御,经过了几百年无数人的验证。

桔梗元参汤

对于鼻塞清鼻涕的人,选择桔梗元参汤。细辛3克、五味子5克、薄荷9克、射干9克、法半夏9克、杏仁9克、枳壳9克、桔梗9克、沙参9克、陈皮6克、瓜蒌壳9克、甘草3克,如有黄痰等热证,加入黄芩5克、桑白皮9克。

五味石膏汤

对于鼻塞黄鼻涕的人,选择五味石膏汤。

对于鼻塞特别严重,说话声音都不清楚的,这是体内的湿气特别重,再加上寒湿瘀滞导致的鼻炎,还有舌苔白腻、四肢肿胀、胸脘痞闷等湿邪症状,这就应该用苓泽姜苏汤:茯苓9克、泽泻9克、生姜9克、杏仁9克、甘草6克、橘皮9克、苏叶9克,方子里的泽泻不可久服。

治疗注意事项

鼻炎只要方法正确,治起来还是比较快的,但要继续维持下去,就必须改掉错误的生活习惯,是鼻炎的根本原因,包括,吃冷饮,劳累,压力大,头部着凉等,一切以保护身体的阳气有原则。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治疗期间坚决不吃冷饮,水果尽量少吃!

治疗期间坚决不吃冷饮,水果尽量少吃!

治疗期间坚决不吃冷饮,水果尽量少吃!

闪电学爸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药膏有哪几种
北京中科医院十一年致力公益事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qw/1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