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的故事

相传,从前,有一个农家的孩子,自幼患鼻炎,长年鼻塞流黄脓鼻涕,臭哄哄的。孩子家里养有一群鹅。一天,他赶着鹅群到一个山边的地方吃草。饿坏了的鹅群见草就吃,惟独有一种又鲜又嫩的青草,鹅群却一口都不吃。小孩用竹竿把鹅群赶到草旁,鹅群只低头闻闻,又跑开了。小孩心里好奇,拔一株草用鼻子闻了一会,忽然打了几个喷嚏,鼻子顿时也开通了。后来,他再不流浓臭鼻涕了。同村还有几个患鼻炎的孩子,也用这种青草塞鼻,都很快治愈了。从此,这种草的药用功效逐渐流传开。因为鹅不肯吃这种草,人们就给它取名“鹅不食草”。 

发热散寒药——鹅不食草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

全草扭集成团。须根纤细,淡黄色;茎细,多分枝,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叶小,近无柄;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匙形,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边缘有3-5个齿。头状花序黄色或黄褐色。气微午,久闻有刺激感,味苦;微辛。以色灰绿、刺激性气强者为佳。

功效应用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

性状鉴别

鹅不食草—植物形态(14张)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20cm。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头状花序细小,扁球形,直径约3mm,单生于叶腋,无总花梗或近于无总花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外层较内层大;花托平坦,无托片;花杂性,淡黄色或黄绿色,全为筒状;外围雌花多层,花冠细,有不明显的裂片;中央的两性花,花冠明显4裂。瘦果椭圆形,长约1mm,具4棱,边缘有长毛。全草干后,久嗅使人打喷嚏。

中国普遍有分布,5~10月花未开或正开放时采收,拔取全草,或切段后晒干。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辛散温通,能发散风寒,但药力较弱,一般风寒感冒较少选用。

(2)鼻塞不通,辛温升散,入肺经,能通肺窍,利鼻气。

(3)寒痰咳喘,兼能化痰、止咳、平喘,因性偏辛温,治疗咳嗽痰多,较宜于寒痰所致者。 

(4)疮痈肿毒,本品兼能解毒消肿,治疗疮痈肿毒。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用鹅不食草。

道地产地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有什么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qw/2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