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小周,讲完了中药化学,今天我们开启新的一章的内容,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即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后才能入药。今天我们讲第一节的内容,炮制的目的与药物成分。
知识点:炮制的目的与药物成分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3)增强药物疗效
(4)便于调剂和制剂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详细讲解如下: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炮制可以降低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毒性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这类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屌丝男士因毒性或副作用较大,需经过炮制方能用于临床。
①川乌、草乌、附子、半夏、天南星、甘遂、大戟、马钱子、斑蝥:浸、漂洗、清蒸、单煮、炒或加辅料处理——降低毒性(生物碱降解);
②相思子、蓖麻子、苍耳子:加热炮制——降低毒性(毒性蛋白质变性);
③柏子仁:去油制霜——消除致泻副作用;
④麻黄——先煮数沸,去除副作用;
⑤干漆——炒或煅,去除胃刺激;
⑥鹅不食草——炒或蜜炙,去除胃刺激;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中药以“四气”“五味”表示其性能,性味偏盛的药物,临床应用往往给患者带来副作用,药物炮制后,可以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味,达到改变药物作用的目的。
①麻黄:生用辛散解表强,蜜炙作用缓和,且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②甘草:生用清热解毒,蜜炙补中益气,炮制后性由凉转温;
③桔梗汤(生)、四君汤(炙);
④地黄:生用清热凉血,蒸熟补血滋阴;
⑤枳壳:消食去积滞用麸炒;
⑥桂枝:“熬”法炮制用于孕妇避免“胎动”
(3)增强药物疗效
炮制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影响增强药物的疗效,药物的药效成分能否较好的从饮片组织细胞内溶解释放出,将直接关系到药效成分的吸收,影响疗效。此外,药物的质地或者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亦可增加某些药物的溶出率。
①黄连炮制后小檗碱水溶率提高;
②决明子、芥子、苏子、青箱子、韭子、莱菔子等种子类药物炒爆开花便于煎出(逢子必炒);
③款冬、紫菀与蜂蜜(蜜炙)协同作用增强润肺止咳;
④炉甘石缎后碳酸锌转为氧化锌;
⑤胆汁制天南星增强镇静作用;
⑥甘草制黄连增强抑菌能力
(4)便于调剂和制剂
调剂过程需要按处方分剂量,制剂过程一般先进行前处理,因此植物类中药材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经过水制软化,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后,可便于调剂时分剂量,配药方。
①麻黄:茎能发汗,根能止汗;
②矿物、贝壳、动物骨架——因质坚制后便于粉碎,增加溶出,例如:砂烫醋淬穿山甲、龟甲、鳖甲,蛤粉烫阿胶,火煅赭石、寒水石,火煅醋淬
自然铜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中药的作用部位常用归经表示,表示药物对某些脏腑和经络有明显的选择性。
①莱菔子:生用升大于降,炒用降多于升;
②黄柏:酒制后作用向上,清上焦之热;
③大黄:酒制后引药上行;
④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如肝经;
⑤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如肾经
二、炮制与药物成分
中药的有效成分是其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中药成分组分相当复杂,其作用是综合性的。研究中药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对探讨中药炮制作用和原理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对生物碱类、苷类、挥发油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1)炮制对生物碱成分的影响
①黄柏炮制后盐酸小檗碱含量减低,转化为小檗红碱;
②川乌、草乌、附子炮制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毒性降低
③马钱子炮制后士的宁转化为异士的宁或其氮氧化物,毒性降低;
④黄连酒制后,小檗碱及其总生物碱溶出率高于生品(生物碱溶于有机溶剂);
⑤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甲素难溶于水,醋炙后形成醋酸盐水中溶解度增加(酸碱成盐);
⑥鞣酸盐、草酸盐不溶于水,加入醋酸后,可形成溶水的醋酸盐复盐(柠檬酸、草酸、酒石酸、琥珀酸);
⑦麻黄碱、槟榔碱、苦参碱等和小檗碱等季铵型生物碱,可溶于水减少与水接触时间;
⑧麻黄茎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升压;麻黄根含有麻黄根素和麻黄根碱——降压
(2)炮制对苷成分的影响
①黄芪、甘草、大黄、秦皮:苷类溶于水,少泡多润,减少成分流失;
②苷类易被酸水解,所以不用醋制;
③槐花、苦杏仁、黄芩: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存在,相应的酶可分解苷类,所以炒、蒸、烘、暴晒用来保苷杀酶
(3)炮制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①薄荷、荆芥:保存游离挥发油宜采收后或喷润后迅速加工,不宜带水久存;
②厚朴:挥发油以结合状态存在,必须经过埋藏发酵后香气方可逸出;
③含挥发油药材水处理宜“抢水洗”,干燥宜“阴干”注意温度控制;
④蜜炙麻黄:挥发油减少一半以上;
⑤苍术:炮制后挥发油减少,去除“燥性”;
⑥荆芥:炒炭后,增加新的挥发油成分;
⑦肉豆蔻:煨制后,产生止泻作用;
⑧乳香、没药:炮制后去除挥发油减少呕吐等胃刺激;
⑨川楝子、肉豆蔻、小茴香:黄樟醚、肉豆蔻内酯含量减少,毒性减小
练习题:
1.药炮制的目的是
A.便于检识
B.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C.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疗效
D.便于制剂和服用
E.改变药性
答案与解析:
1、BCDE
本题考查中药炮制的目的。消除或降低药材的毒副作用(B对),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疗效(C对),便于制剂和服用(D对),改变药性等(E对),均为中药炮制的目的。例如生半夏有毒,内服须经炮制,制成清半夏、法半夏,目的是消除毒副作用,炮制过程加生姜成姜半夏,目的是消除毒副作用的同时尚改变药性,使之降逆止呕作用见长。醋制元胡可增加有效成分煎出,提高疗效。一些矿物药材常用水飞的办法获得极细的粉末以便于制剂或服用。
小周药师说:
额,今天是写了一半,接了一个电话,忘了发了。第一节都是总论的内容,你只需要记住炮制的五个目的,以及炮制对于三种药物成分生物碱、苷类和挥发油的影响即可。举出的例子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后面我们会详细去讲。
小周药师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