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认识鹅口疮

认识认识鹅口疮

作者:范怨武

.06.06

这个病,我自己没治过,医院碰过一些,只不过人家没找我看,没这个机会。

虽然我没有吃过猪肉啊,但我见过猪跑啊?是不?

get到了吗?

梗啊!

我是说,虽然没治过这病,但是我上学时学过呀,也可以借鉴我治过的其他疾病来论述一下呀!是不?

这个病,主要还是口腔内疼痛,影响进食。婴幼儿表现为拒食、吮乳时啼哭,让很多妈妈产生了焦虑感,吃不了东西啊,那是大事,不长肉啊!再继发其他病了,咋办?

下面进入正题: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状似鹅口,带有特殊气味为主要特点,多见于初生儿、早产儿、以及久病、久泻、体虚婴幼儿。

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可是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性真菌,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

它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只有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本菌才会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芽生菌丝相)侵入细胞引起疾病。

嗯,是的

现代医学也认为,

此病的发病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

这一点,其实与中医的“伤正”不谋而合,正气伤了,就虚,而邪之所凑的地方,正气必虚。

哪虚了?口腔虚了,才会有邪气(菌)的入侵,从而发病为雪口。

口虚了,可以推测出脾虚了,因为脾开窍于口。

最后还是得落到脾胃上去治。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在我平时的经验里,我治得最多的白色念珠菌感染部位,是在阴道,而非口腔,从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看,这多是以湿热的病因病机为主。

真菌多湿热,真菌大多在有湿度、有温度的地方繁殖。

回过头,我又复习了大学时的教材。

(我正告一些人,什么学院派、民间派,强分派别,你厉害我牛叉的,都是刚愎自用,只有认真读书的,才是正道。分了派别,不自爱自学,不保持进步,你就算是仲景的弟子,最后也是个low医。最后,为什么没有广中医的学弟学妹联系我去学校吹个牛啊,谈谈怎么学中医啊)

来看看教材

然后我再分析分析病因病位病机

先天胎热内留——己成既定事实就不要自责了——热毒

口腔不洁感染秽毒——这个就是要注意卫生——根据以往治验——湿热

早产儿——先天不足——正虚

婴幼儿——形气未充——正气低下(这不是表示虚,只是水平低下)

久病久泻体虚——过用寒凉(抗生素)——正虚

以上分析,就是虚实夹杂。

病位,出现在口腔粘膜及舌部。

从中医形体官窍学说分析

舌——心之苗窍——从心治

口——脾开窍于口——从脾治

口腔部有真菌——从治真菌感染的经验分析——湿热

最后

从心治——湿热

从脾治——湿热

从心治——正虚

从脾治——正虚

治疗

我们还是先看看虚实的比例谁重

第一类,实型

假如是以湿热为重——心脾积热

教材是用清热泻脾散或导赤散加味(自行百度方子去)

症状:口腔舌面满布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叫扰啼哭,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脉滑。

教材选方,我不好说啥,但根据我治疗口腔溃疡、手足口、疱疹咽峡炎的经验,还是觉得上方在治湿这方面上,感觉还是不够慰贴。

按我自己的选方看,热重加便干的,我首选,还是甘露消毒丹合保和丸。

不少人也许会想,你不是要治中焦湿热吗?

那半夏泻心汤,不是更好?

这个方子治黏膜病最好了。

其实,半夏泻心汤治湿的力度,还是不足的,我到是觉得杏仁滑石汤更贴切一点,我个人认为,杏仁滑石汤,其实是半夏泻心汤的变方。

先拆一下药组

口腔病位在上焦,而上焦的五脏,有心肺

杏仁、滑石——治肺之湿热——从小便走——邪有去路

郁金、通草——治心之湿热——从小便走——邪有去路

黄连、黄芩、法半夏——这不就是半夏泻心汤的影子吗——辛开苦降治中焦湿热

厚朴、陈皮——治中焦湿——降胃、使药力与邪气都从肠走——邪有去路

治湿,有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从下走,洁净府,我们这是因势利导。

为什么这么讲?

湿性趋下,这是天性,水往低处流,你只有顺势去治,从下走,从屎尿走,才可能四两拨千斤。

杏仁滑石汤,是我在夏天治疗中焦湿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子,也是我治疗所谓五官上火和粘膜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子。

当然了,我一般是不会直接用原方的,多有加减。

第二类,虚型

教材只有虚火上炎——以阴虚为主

方子用的是知柏地黄丸加减

症状: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这一条我只能照本宣科了,大概多由先天不足了,我能分析的不多。

可还有一种虚型,就是病位在中焦,这种患者,多有久病、久泻,也用过寒凉药(抗生素也算),中焦出现虚寒,导致了水湿不运,沤久了浊气就上蒸,为真菌繁殖提供了条件。

这类患者,口腔内有少量白腐斑块、口臭不著,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而腻,脉濡细。

这种,就是以脾虚为主,脾开窍于口啊!

那可用的方子,就熟了,那就是参苓白术散加减,把脾的力量恢复了,把水湿化掉了,真菌没有条件生长了,自然就不繁殖了,这是一种间接治疗,而不是直接去杀菌,很有智慧的。

如果热还重了点,其实还可以合用一下封髓丹的感觉。

大体下来,如果我来治疗鹅口疮,就是这么一个思路。

但你别误会了,我可不会死板地就这样用。

到了临床,肯定还是一样灵活多变的。

试试耳穴

除了用药之外,我还有一招,就是贴耳穴。

3月份的时候,我治了一例十分严重的唇炎,没有用药,单纯用耳穴治疗,效果惊人,我想,这个鹅口疮也可以有效。

取的穴,就是口点,因为病脾在口嘛,具体看下图

用法:不论虚型、实型,皆可用,就是在口点贴上王不留行籽耳贴,每天按压6次,每次20下,力度适中就好,两侧耳朵轮换地贴,每侧贴一到三天。

前辈经验借鉴

最后,再摘录一篇医话,出自《北方医话》,大家一起研究

李老的这个方子,应该是可行的,而且服用方法也很安全,小量频服。

给新







































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rg/1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