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一年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1“防秋燥”
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容易出现秋燥症状,常见的秋燥症状有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燥、干咳少痰、大便干结轻微便秘、易上火、牙疼、长痘痘、情绪烦燥不安等。因此秋季养生,防秋燥是不能忽视的部分。特别对于老年人跟小孩对于气候的变化适应性较差,防秋燥更应该引起重视。
2保暖多休息
秋季一到,随着日照时间改变,作息时间也需做出相应调整。秋季中,日常起居生活应该提倡顺应自然节气早睡早起。早睡顺应阴精收藏,以养“收”气,早起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老年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最好盖一个被子,以防腰背在夜里被冻着,早晚注意添衣预防感冒。其次睡前可以多泡脚,使身体酸碱平衡、放松肌肉,促进血液的循环,预防疾病发生。
3切忌剧烈运动
秋季养生运动应适当调整而不至于影响气血的内收。因而,秋季运动需讲究适度有节,切勿剧烈运动,运动时长一般为半小时左右。秋季养生运动项目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常见的运动项目有跑步、爬山、散步、登高、踩单车等。
4中医拔罐祛湿不宜多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中医养生,比如夏季很多人都喜欢通过拔罐来达到祛湿的效果,但是秋季养生并不可过多过频,因拔罐时气血有所耗散,秋季以收养为主,拔罐应适当减少。针灸跟按摩保健项目则可以根据个人机制进行选择。
5皮肤护理
皮肤是身体的一面镜子,肌肤出现问题,说明身体内同样有不调的问题:
我们的身体如果气血不足,那么面部肌肤会暗淡无光泽甚至苍白;
如果身体肝郁气滞则面颊两侧容易有黄褐斑;
身体湿热火毒较重,面部容易起痘痘,因此在注意皮肤日常护理的同时更要注意调理我们的身体。
中秋之际饮食方面可适当多吃一些有润燥养颜,有利于皮肤的食物,比如泥鳅、鸭肉、梨、红枣、莲子、核桃、蜂蜜、银耳等。
除了饮食之外情绪对我们的身体和皮肤状态影响也是很大的,秋季人们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容易滋生抑郁悲伤情绪,此时应注意调畅情志,培养乐观精神。
俗话说冬令进补,其实入秋天气转凉后,我们就可以适当开始进补,这时主要以滋阴补肾为主,如阿胶有滋阴养血润燥之功效,将阿胶磨成粉,于每日清晨在豆浆或牛奶里放一勺,有助于美容养颜,保持较好的气色。其它如鳖甲、龟板、何首乌、黑芝麻、桑葚、枸杞子等都是补肾滋阴佳品。
6饮食宜清润滋阴
秋季养生“防秋燥”饮食应遵循“清润”原则,在食物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莲子、银耳、百合、白萝卜、冬瓜、猪肺、鲢鱼、鸡肉、鸭肉、蜂蜜、牛奶等,同时,梨子、苹果、橄榄、葡萄、石榴、猕猴桃、木瓜等清润果蔬也是极好的选择。常用健脾养胃的食物、药物,如山药、莲子、扁豆、大枣、人参、茯苓、黄芪、白术、甘草等,配制成药膳效果更佳。
煲汤养生
煲汤的汤品也要以清润为主,例如银耳雪梨、木瓜雪耳等,另外沙参麦冬搭配食材进行煲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粥品养生
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
秋季药食两用佳品
中秋时节,在阖家团聚共享良辰美景的同时,再配合一顿美味、丰盛的养生晚宴那是再好不过了。解放军医院中医科张波主任建议多食如下食材:
莲藕藕味甘、性凉,主补中焦,养神,益气力。秋令时节,鲜藕应市。食用莲藕生熟皆可,凉拌生吃,味道甘甜、清凉入肺;也可和糯米、蜂蜜、红枣一起蒸,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百合秋季滋补良品百合,性甘,微苦,有养肺阴、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尤其适合女性食用。百合食用方法很多,与西芹一起炒,味道清淡。秋季食百合的最佳方式是煮粥,可与糯米制成百合粥,加入一点冰糖熬制,不仅清甜可口,能安神,有助于睡眠;还可以用百合、莲子和红枣共煮成羹,也有补益安神的功效。
9进补勿进误区
无病乱补要不得
无病乱补,不仅增加金钱的使用,又使自身身体受到损害,得不偿失。如长期服用葡萄糖会造成肥胖,增多了血中的胆固醇,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虚实不分不可行
“虚者补之”是中医的治疗原则,如果不是虚症病人,却用补药,就有可能会伤害身体,甚至危害生命。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若不分辨寒热,直接乱投药膳,就容易导致“雪上加霜”。
多多益善不科学
一般人的观点是:“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但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如服用过量维生素C,可能导致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9预防常见疾病
润燥养肺防感冒天气开始逐渐转凉,日夜温差变化大,最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极易为燥邪所伤,即“秋燥伤肺”。此时慢性咽炎、慢性鼻炎的发病率随之上升,人们经常会出现咽干唇燥、鼻干鼻痒的症状,除了适当多饮水外,饮食方面应少吃辛辣、升发的食物,做菜时葱、蒜、香菜、辣椒、胡椒之品注意少放。
慢性咽炎、咽干咽痛者可选用玉蝴蝶、胖大海、罗汉果、金莲花泡水喝;
慢性或过敏性鼻炎,鼻塞、鼻干严重者可选用辛夷花、薄荷煮水饮用,或将鹅不食草用75%酒精浸泡后外用。平时可服用秋梨膏、养阴清肺膏,或用沙参、麦冬、石斛、五味子、百合等泡水、煮粥或煮汤时随汤一起熬煮食用,有滋阴润肺功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