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中医诊治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或黏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亦未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者。临床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前者是鼻黏膜可逆性、慢性疾病,后者以鼻黏膜增生、肥厚为特点,后者多由前者发展、演变而来,两者无明确界限。发病年龄以青少年为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亦可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本病一般属中医学“鼻窒”等范畴。

(一)辨证论治

1.肺经郁热

(1)主症鼻塞而呈间歇性,语声重浊,涕不多,质黏稠,色黄;头痛头胀,咽干,咳嗽,痰少而黄稠,不易咳出,甚则须张口呼吸,烦躁,影响睡眠等;检查见下鼻甲肿大,黏膜水肿,色红,用麻黄素后,收缩良好;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弦数。

(2)处方苍耳子、白芷、藿香、白菊花、桑白皮、马兜铃各10g,辛夷、薄荷(后下)、黄芩、牡丹皮各6g,甘草3g.热重,涕黄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各10g,大青叶15g;头痛者,加川芎6g,蔓荆子10g;咳嗽痰多者,加川贝粉(冲服)3g,前胡10g,天竺黄6g。

(3)方法每日I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肺气虚寒(1)主症鼻塞呈交替性或鼻塞时轻时重,鼻涕黏稀,遇寒时症状加重;检查见鼻内黏膜肿胀,色淡;伴有咳嗽痰稀,气短,面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细弱。

(2)处方党参、荆芥、黄芪、诃子、五味子各10g,细辛、甘草各3g,白术、桔梗、辛夷、石菖蒲各69。鼻黏膜苍白肿胀者,加桂枝6g.

(3)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3.脾虚湿胜(1)主症鼻塞声重,鼻涕稠而量多,病程较长,嗅觉减退,食欲缺乏,便溏,胸脘闷胀,体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2)处方党参、山药、茯苓、扁豆、路路通各10g,薏苡仁15g,白术、石菖蒲、辛夷、苍术各6g,甘草3g.暑季者,加藿香、佩兰、香薷各10g;畏寒者,加桂枝10g,细辛3g.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4.气滞血瘀(1)主症持续性鼻塞,鼻涕较多,黏稠,嗅觉迟钝,或有头痛,口干;检查见鼻黏膜肿胀,鼻甲硬实,呈桑葚样;舌质暗红或有紫斑,苔薄白,脉涩。

(2)处方当归、泽泻、茯苓、桃仁、地龙各10g,白术、赤芍、川芎、红花各6g,甘草3g.头痛头晕者,加白芷、白蒺藜、蔓荆子各10g;咳嗽痰多者,加桔梗6g,瓜蒌仁、杏仁各10g。

(3)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内服效验方

1.鼻炎丸

(1)处方柴胡、薄荷、菊花、蔓荆子、防风、荆芥穗、黄芩、桔梗、川芎、白芷、枳壳各10g,牛角g,细辛、龙胆草各5g,辛夷15g。

本方有疏风清热,泻火行气,宣通鼻窍之功。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制成蜜丸,每丸重3.5g.每次l—2丸,每日2—3次,小儿酌减。

2.鼻通汤

(1)处方黄芪、鱼腥草各12g,五味子、乌梅、诃子、生地、熟地、豨莶草、桔梗各9g,柴胡、防风、辛夷、苍耳子各6g.本方有补益气血,清鼻通窍之功。(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7天为1个疗程。偏于脾气虚者,加服补中益气丸或参苓白术散。

3.温阳汤

(l)处方制附子、巴戟天、山萸肉、辛夷(包)各10g,茯苓、苍术各12g,蝉蜕5g,肉桂(研末,冲服)1g.肺气虚者,加黄芪15g,党参、丹参各12g;寒湿困脾者,加藿香、泽泻各10g,砂仁5g;肾阳虚者,加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各10g。

本方有温阳通络,祛风利窍之功。

(2)方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刹。同时服用扑尔敏4mg,每晚睡前服,连服2个月。15%硝酸银溶液涂双侧下鼻甲前端、鼻丘部和鼻中隔前下方,每周1次,共涂4次。肤轻松软膏涂鼻,每日1次,连涂2个月。

4.化痰汤

(1)处方法半夏、茯苓、苍术、陈皮、石菖蒲、炙黄芪、当归、郁金、丹参、板蓝根、黄芩、葛根各10g,升麻、砂仁各3g.前额痛甚者,加白芷、延胡索各10g;两侧痛甚者,加柴胡、川芎各10g;头顶痛甚者,加藁本、菊花各10g;头重甚者,加厚朴、白蔻仁各lOg;神疲嗜睡者,加太子参12g,干姜6g;鼻塞浊涕或嗅觉消失者,加辛夷、苍耳子各10g;呕恶者,加吴茱萸6g,竹茹10g。

本方有理气化痰,益气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5.双散汤

(1)处方苍耳子、辛夷、白芷、白术、防风各10g,薄荷(后下)6g,黄芪、蒲公英、金银花各15g.鼻塞较重者,加藿香、苏叶、丝瓜络、木蝴蝶;鼻痒较重者,加蝉蜕、白僵蚕;表证明显者,加荆芥;里虚者,加细辛、石菖蒲;久病不愈者,加桃红四物汤;鼻甲充血较重者,加丹参、白茅根。

本方有清热解毒,益气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6.参莲汤

(1)处方穿心莲15g,黄芩、白芷、苍耳子、川芎各9g,生甘草3g,党参18g。

本方有益气解毒,散邪通络之功。

(2)方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7.理络汤

(1)处方柴胡、防风、白芷、苍耳子、丝瓜络各12g,辛夷14g,鱼腥草、荆芥各15g,薄荷、细辛各5g.鼻流黄涕者,加黄芩、菊花;鼻流清涕者,加羌活、藁本;反复感冒者,加党参、黄芪。

本方有疏风通络,清热解毒之功。

(2)方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同时服用复方新诺明2片,每日2次;赛庚啶2mg,每日3次;滴鼻液(1%盐酸麻黄素、5%磺胺嘧啶、0.5%可的松)滴鼻,每日3次。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及饮酒,防止感冒。

中药外治方

1.平渊散

(1)处方苍耳子、白芷各15g,细辛6g,硼砂5g,冰片3g.

(2)方法以上方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先在60cc下干燥后再研),过目筛,入冰片同研细,和匀,贮瓶备用,勿泄气。每用少量,用喷粉器喷入患处,每日喷2~3次。

2.通鼻散

(1)处方青黛、炒苍耳子、黄芩、白芷、辛夷、金银花各10g,鹅不食草15g,细辛、冰片各5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治疗时用药棉球开水浸湿(以捏之不出水为度),蘸药末塞鼻中,两侧鼻孔轮流塞药,2小时1换。

3.搐鼻散

(1)处方冰片、三七各1.5g,辛夷花、苍耳子、薄荷、川贝母各9g,白芷、甘草各6g,法半夏、陈皮各3g.

(2)方法先将冰片置乳钵中研细,再将川贝母、三七研细,其余各药研细过筛,去渣,然后加入冰片、川贝母、三七反复研细末,和匀后密封贮于瓶中,备用。用药棉蘸药末少许搐鼻,每日5—6次。

4.鼻炎散

(1)处方黄花鱼头骨(即鱼的听骨)、丝瓜藤各15g,西瓜蒂30g,冰片0.6g.

(2)方法先将前3味药煅焙存性如炭样研末,再入冰片同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泄气。每取药散少许吹入患侧鼻孔中,每日吹1次。

5.冰硼散

(1)处方冰片1.2g,硼砂(生)3g,薄荷9g,檀香1.5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每取药散少许,放在纸片上或手掌心,用鼻吸入,或吹人患鼻中,每日3次,若双鼻均患,则交替吹(吸)入之。

6.苍玉散

(1)处方炙麻黄、白芷、苍耳子各6g,炒白术、防风、辛夷各3g,石菖蒲、细辛、冰片各l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每次取0.5g药末,用棉签将药粉抹人鼻腔(用药前应清洁外鼻道),每日涂3次。

7.吹鼻散

(1)处方龙脑冰片1.5g,马牙硝3g,瓜蒂14枚。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每用药散少许吹入患鼻中,每日吹3次。

8.辛夷散

(1)处方辛夷(取芯去壳)、蔻仁各3g,黄连6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用时以药棉裹药散,塞入患鼻中,每日1次。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的价格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tq/2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