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药知识之鹅不食草解表药

鹅不食草又名石胡荽,英文名:SmallCentipedaHerb,是菊科天胡荽属植物。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其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等功效。生于稻田或阴湿处、路旁。广布我国南北各省,主产地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等地。此外,广西、河南、江西、福建、安徽等地亦产。

拼音éBùShíCǎo

英文名HERBACENTIPEDAE

别名球子草、石胡蒌、地胡椒、三牙戟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鹅不食草Centipedaminima(L.)A.Br.etAschers.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洗去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缠结成团。须根纤细,淡黄色。茎细,多分枝;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叶小,近无柄;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匙形,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边缘有3~5个锯齿。头状花序黄色或黄褐色。气微香,久嗅有刺激感,味苦、微辛。

鉴别本品粉末灰绿色至灰棕色。茎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或类多角形,壁稍厚,表面隐约可见角质纹理;具气孔。叶表皮细胞呈类多角形,垂周壁薄,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腺毛顶面观呈鞋底形,细胞成对排列,内含黄色物。花冠表皮细胞黄色,表面观呈长方形或类多角形,细胞向外延伸呈绒毛状突起,表面有角质纹理。非腺毛着生于花冠表皮,2列性;1列为单细胞,稍短,另列为2细胞,基部细胞较短,先端常呈钩状或卷曲,上部2/3表面有微细角质纹理。花粉粒淡黄色,呈类圆形,直径15~22μm,具3孔沟,表面有刺。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干燥。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通鼻窍,止咳,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用法用量6~9g。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山源宝

赞赏

长按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北京白癜风高等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tq/2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