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小时候喜欢翻父亲的小书堆
最爱看里面带彩图的药书
一本比新华字典还厚的小书里面
画着好多种植物
光看名字就觉得有意思极了
什么“王不留行、鹅不食草、威灵仙、白头翁”
总能激起我无尽的想象
当然更好玩的是一一查找对比我曾见过的那些植物
家门前有有两棵花树,每年都开漂亮的花,
可是从来没人关心它的名字。
有一天我在书上看到熟悉的粉红色花朵,
还有那手掌般分叉的叶,经过仔细对比,
我确定,门前那两棵树一定就是木芙蓉,
从父母那得到确认后,
急忙向小伙伴们宣告的喜悦
大约不亚于发现新大陆。
药书上当然不止植物,还有石头。
我告诉小伙伴们,
马路上新运来的透明石头叫“萤石”,
虽然至今无法确证。
我最常翻的还有关于毒蛇的那一部分,
在乡间的夏天见到蛇是再正常不过了。
在田埂上走的时候,
一路常常可以看到好几条蛇躺在那晒太阳。
书中教我们如何分辨有毒和无毒的蛇,
至今记得如果是三角脑袋的多半是毒蛇。
五步蛇,盘在书里的样子就已经很吓人了。
银环蛇,课文里说的“黑质而白章”的剧毒之蛇。
至今不太明白
那时
为什么那么努力地学被毒蛇咬伤后的急救方法。
小么小儿郎,背着篮子上山采药
春日寒湿,家里会用草药熬一锅散寒的汤药
于是有机会随父亲上山采药。
那时候的山郁郁葱葱绵绵延延,
一派原始的苍莽,很容易迷路。
虽有旧径,也难通人。
森林有它独特的气息和声音,
父亲会告诉我我正捡起的小粒粒是兔子的粑粑
会教我把年岁不足的那棵山参用树叶子稍稍掩藏。
汤药里有种材料是浑身长满刺的家伙,
在森林里猛然看到它有种怪异的惊奇。
真正的采药有时是充满艰险的,
有一年父亲随师父去远山上采药,
高山上气候不比平地,雪下起来的时候,
下山就变成一场冒险了,
幸而在山腰上遇到户人家,收留他们一宿。
那时的古道热肠,无关金钱,朴素得让人感动。
比童话还好玩的故事
草药里有好多故事。
一个人首先从天地草木启蒙,
又从关于草木的故事里知道人事,
这才是中国的童话吧。
父亲教我认“杜仲”的时候,
从树上削下一些皮折断扯开给我看,
那中间绵绵密密的丝让我惊讶得说不出话。
故事总是从从前说起,
已经不记得是谁家的少年
为了救母去高山采药
却在采到的时候摔落山崖
伤了腰腿,爬到一棵树下
白胡子老头出现的时候
当然不是问他要哪吧斧头啦
他掰了块树皮,也像我们这么一扯
把那细密的丝放进他的葫芦里一摇
说,喝了它
青年喝完就活蹦乱跳了
追着老头问名字
老头就吟了一首诗
此木土里长
人中亦平常
扶危祛病魔
何须把名扬
那“土木”为杜,
“人中”为仲的字谜倒不难猜
只是惊奇一棵树有人的名字
百草都是药,只是你用不着
这句大约是只在我家说的谚语,
方言念起来,特别有味道。
走在路上,随手捻起一根草,
总想知道它是什么?
妈妈会告诉我
田埂上那种开小白花的草叫“墨斗草”,
如果割伤手了,可以用它止血,
还有另一种有乳白色汁液的草也能止血。
那种被风一吹显出白色叶背的是“麻”,能做麻绳,
还有一种也有白色叶背的叫“乌药”,可散寒。
小孩拉肚子,用石榴根煎水喝包好
最神奇的是感冒发烧,
父亲弄一碗葱姜蒜加什么的面趁热吃下去,
出些汗就好了。
家里烧柴火,大铁锅下薰出一层厚厚的黑灰,
叫百草霜,是可以紧急止血的。
我小时候头被砸破,也赖它救过。
那时,除了问草木的名字,
也还习惯了追问它的药用,
母亲会不厌其烦地解说。
最后是揶揄也是祝愿地说
“百草都是药,只是你用不着”。
中医就好像一棵根系庞大
枝繁叶茂的大树
而我写的这一点点
就像是它的某一条根须与我相交织的景色
而你又与它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菩提书坊·中医课程
时间:每周一晚7:30-9:30
课时:12节课24课时
费用:元/人
老师
文塑,大学教师,长年研究实证中国文化
地点
深圳市福田区新闻路1号中电信息大厦
(福田地铁站米处)
报名
-(书坊)
(英子)
或者长按以下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白癜风治白癜风哈尔滨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