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文化从鹤城烧烤文化看东西方经济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如果没有古代丝绸之路,就不会形成今天齐齐哈尔的烧烤文化。弘扬齐齐哈尔城市文化,也是在追寻丝绸之路历史上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年,著名的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李希霍芬提到的丝绸之路是大汉帝国武帝时期派张骞开通的连接中国西亚、欧洲和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经这条通道,中国的丝绸输往波斯和罗马,西方的珍异之物——香料、水果、矿物等输往中国,经济文化大交流的时代开始了。这是陆路丝绸之路。

从广州、杭州、泉州等地经南洋抵达印度、阿拉伯海和非洲东海岸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相继开通。

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从长安经宁夏、甘肃、新疆,到达西亚、中亚、南亚、欧洲各地的沟通大道,铺就了后来的古代“丝绸之路”,可谓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因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才使东方帝国大汉的中国人可以从长安(到唐初发展为世界最大城市)出发,通行到西方世界另一个大帝国中心罗马。这样,中国的纸、丝绸、火药、印刷术等重大发明,随后也都通过这条西进之路传向亚细亚及西方各国。

原本中国内地没有的西亚、中亚、南亚的瓜果、蔬菜、香料等物种,陆续引进到了长安,栽在八百里秦川之上。再由八百里秦川越过秦岭向东向南发展,直至“胡种”传遍全国。

而这些“胡种”多是由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传入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年由金陵——今南京首次刊刻,世称“金陵本”)里明确指出,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植物品种共有十种。甚至确证胡豆(蚕豆)和胡瓜(黄瓜)是张骞第一个引进的。这十种植物是:红蓝花(红花)、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葫(大蒜)、胡荽(姜)、苜蓿(大宛汗血马食草)、胡瓜(黄瓜)、安石榴、胡桃(核桃)、葡萄。

陆路丝绸之路引进外国物种有一个特点,但凡带“胡”字的,大多是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到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如:今天我们烧烤中使用的调味品香料:除张骞带回的葫(大蒜)、胡荽(姜)、还有胡罗卜、胡葱。古代我国本土培育的香辛料只有花椒和茱萸,在南北朝时胡椒传入中国,成为中国辣味食品的主要调料。

糖是调味品中至关重要,最不可缺少的。

甘蔗原产地是印度、东南亚的热带地区,先秦时期已传入我国南方,那时名字叫“柘”汉代以后称“蔗”

唐太宗时派人去印度的摩伽佗国学习熬糖法,摩伽佗国制糖工艺制出的是颗粒状红糖。唐大历年间四川地区进一步提纯制出白糖(糖霜),明代开始中国制造的白糖大量出口,制糖工艺传到印度,印度文中cn(中国的),有一个单词意思是白糖。说明了印度从中国学习炼制白糖的方法,或者从中国输入白糖。中国用白糖回报了世界。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齐齐哈尔烧烤文化是两千多年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沉积。

万余年前,地处松嫩平原、嫩江之滨的齐齐哈尔先民以渔猎为生,开启了烧烤文化。每当夜幕降临,分布于嫩江两岸的各部族人纷纷燃起篝火,围火而坐,将白天捕猎的动物和鱼分发给族人烧烤,我们的祖先就这样在嫩江流域生存繁衍着,为后人留下了渔猎文明的烧烤文化。

水草肥美的嫩江之滨游牧先民,渔猎、牧养着肥硕的猪、牛、羊,猪、牛、羊、鱼成为这个地域各族人民常年食用主食。

而黄河长江流域的先古居民早在距今七-六千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培植出世界最早的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培植出最早的粟,我们今天称之为大米和小米,成为南北农耕居民餐桌主食。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最早要追索到四千年前,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证明,小麦原产地是西亚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而中国最早发现的小麦,出土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小河墓地,东边就是著名的楼兰遗址。小河墓地的每座墓里,都随葬有一个草编篓,里面装的就有小麦。小河墓地距今约四千年,也就是说,早在四千年前,小麦就已经从新月沃土地区传入。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这一地区古墓群中,随葬的植物、食品中就包括小麦。这些墓葬生动地描绘出小麦由西向东渐次传入中原地区的路线图。

商朝时产自西亚的小麦和大麦就沿着中亚、新疆河西走廊这条通道进入了周人的祖先聚集的陕西。出土于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的“来”和“麦”及“牟”(大麦),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

麦类引入中国,引起我国人民饮食结构的变革,麦作物文化成为我国北方农业文化的主要形式。我国古代描述中国食品主食的时候,一般都说:吃五谷,即黍(黄米)、稷、稻、麦、菽(豆类)。西晋被匈奴灭亡后,北方五胡连年战乱,大量的北方人移居到南方,南方的土地、山林大量被垦殖。北方所有物种移植在长江以南,北宋来自越南的水稻种占城稻,在我国南方江淮流域的广泛普及。“苏湖熟、天下足”南方粮食产量开始超越北方。

15世纪郑和下西洋以后,沿着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农作物纷纷传入我国,这些物种都带“番”字:番麦(玉米、苞米、苞谷)、番薯(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山药、甜薯、红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番薯)、马铃薯(土豆,最早是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的,所以又叫荷兰豆,从台湾传入中国内地)、番豆(花生)、西番菊(向日葵)、番茄(西红柿)、番椒(辣椒)、番瓜(美洲南瓜、西葫芦)等。

其中番椒(辣椒)传入中国有着非常传奇的故事:最早记载见于年。

如果说红薯改写了中国人食粮的历史,辣椒就改写了中国人食菜的历史。现在中国诸多菜系里都是有辣椒的,我们的烧烤中更是离不开辣椒。

辣椒进入中国有着辉煌的经历,最早也是进入东南沿海,进入台湾、福建、浙江、广东。但是,在当地并不成功,因为与当地的物产、气侯、生活习惯、口味不太符合。东南沿海一带口味是比较清,偏甜、偏淡。于是,辣椒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我们再看一下中国食辣最严重的几个地方,都在长江流域,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

辣椒又叫番椒说明是外来的,还有一种叫海椒,说明是从海上传入的,还有一种说法叫秦椒,就是陕西的秦,因此,说明辣椒传入中国可能不止一个途径,一个途径可能是从西北陆路传入中国陕西的,所以叫秦椒,还有一个途径是从日本、朝鲜半岛传入东北,又从东北传入华北,所以,东北朝鲜族等人也很喜欢吃辣椒。   

辣椒进入我国以后,就在许多地方迅速蔓延,由辣椒形成各大菜系。20世纪上半叶,“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的这些地方形成了各自的饮食文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文化生活活跃,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上升,各地人员大规模迁移、往来频繁,食辣这种习惯已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到了我国各地同时,也融入了齐齐哈尔烧烤文化。

“有一个地方,没人比你更加熟悉,在她的每个角落都曾留下你的足迹。有一个地方,你始终想要为她努力,因为她是你的荣耀,也代表着你的根蒂。而当你身在外,她是你第一张名片,也是你身上写着永远扯不掉的标签。你对她无法选择,这是上帝给的机会,从出身就在你的身上留下她的气味。你懂得,无法靠一些图片或文字,

完全向谁描述出你爱的这个城市。你试图想要剪辑些点滴的片段,可太多故事还在延续,从未曾间断。有太多习惯,包括所有衣食行住,每条街巷里的烤摊你比谁都清楚。没离开之前你不知道你有多爱她,在离开之后发现身在外心却留在家”。

这首词写出了远离齐齐哈尔游子对家乡味道的眷恋。

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来自哪里,当你踏入这块土地,便会被这里烧烤文化氛围所深深吸引。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融使齐齐哈尔烧烤,如今声名远扬,在饮食文化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产业和旅游、餐饮文化对外名片,也将伴随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zy/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