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画集白话文编辑部草稿叁

导读

阿弥陀佛!老法师告诉我们,放生当以护生为主,让我们大量流通《护生画集》。现在很多人没有文学基础,所以很难看懂文言文版《护生画集》,鉴于此,后学发心编辑《护生画集》白话文版,用于教育世人,拯救苦难众生。现在后学这里正缺发心义工,如果您想参加,请联系后学   弘一法师五十岁时(一九二九年)与我同住上海居士林,合作《护生画初集》,共五十幅。我作画,法师写诗。法师六十岁时(一九三九年)住福建泉州,我避寇居广西宜山。我作《护生画续集》,共六十幅,由宜山寄到泉州去请法师书写。法师从泉州来信云:“朽人七十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那时寇势凶恶,我流亡逃命,生死难卜,受法师这伟大的嘱咐,惶恐异常。心念即在承平之世,而法师住世百年,画第六集时我应当是八十二岁。我岂敢希望这样的长寿呢?我覆信说:“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后来我又从宜山逃到贵州遵义,再逃到四川重庆。而法师于六十四岁在泉州示寂。后三年,日寇投降,我回杭州。又后三年,即今年春,我游闽南,赴泉州谒弘一法师示寂处。泉州诸大德热烈欢迎,要我坐在他生西的床上拍一张照相。有一位居士拿出一封信来给我看,是当年我寄弘一法师,而法师送给这位居士的。“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赫然我亲笔也。今年正是法师七十岁之年。我离泉州到厦门,就在当地借一间屋,闭门三个月,画成《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四月初,亲持画稿,到香港去请叶恭绰先生写诗。这是开明书店章锡琛先生的提议。他说弘一法师逝世后,写护生诗的惟叶老先生为最适宜。我去信请求,叶老先生覆我一个快诺。我到香港住二星期,他已把七十页护生诗文完全写好。我挟了原稿飞回上海,正值上海解放之际。我就把这书画原稿交与大法轮书局苏慧纯居士去付印。——以上是《护生画》三集制成的因缘与经过。   以下,关于这集中的诗,我要说几句话:   这里的诗文,一部分选自古人作品,一部分是我作的。第一、第二两集,诗文的作与写都由弘一法师负责,我只画图(第二集中虽有许多是我作的,但都经法师修改过)。这第三集的诗文,我本欲请叶恭绰先生作且写。但叶老先生回我信说,年迈体弱(他今年六十九岁),用不得脑,但愿抄写,不能作诗。未便强请,只得由我来作。我不善作诗,又无人修改,定有许多不合之处。这点愚诚,要请读者原谅。   复次,这集子里的画,有人说是“自相矛盾”的。劝人勿杀食动物,劝人吃素菜。同时又劝人勿压死青草,勿剪冬青,勿折花枝,勿弯曲小松。这岂非“自相矛盾”?对植物也要护生,那么,菜也不可割,豆也不可采,米麦都不可吃,人只得吃泥土砂石了!泥土砂石中也许有小动植物,人只得饿死了!——曾经有人这样质问我。我的解答如下:   护生者,护心也(初集马一浮先生序文中语)。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这是护生的主要目的。故曰:护生者,护心也。详言之:护生是护自己的心,并不是护动植物。再详言之,残杀动植物这种举动,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而把这残忍心移用于同类的人。故护生实在是为人生,不是为动植物。普劝世间读此书者,切勿拘泥字面。倘拘泥字面,而欲保护一切动植物,那么,你开水不得喝,饭也不得吃。因为用放大镜看,一滴水中有无数微生虫和细菌。你烧开水烧饭时都把它们煮杀了!开水和饭都是荤的!故我们对于动物的护生,即使吃长斋,也是不彻底,也只是“眼勿见为净”,或者“掩耳盗铃”而已。然而这种“掩耳盗铃”,并不是伤害我们的慈悲心,即并不违背“护生”的主要目的,故正是正当的“护生”。至于对植物呢,非不得已,非必要,亦不可伤害。因为非不得已、非必要而无端伤害植物(例如散步园中,看见花草随手摘取以为好玩之类),亦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此心扩充起来,亦可以移用于动物,乃至同类的人。割稻、采豆、拔萝卜、掘菜,原来也是残忍的行为。天地创造这些生物的本意,决不是为了给人割食。人为了要生活而割食它们,是不得已的,是必要的,不是无端的。这就似乎不觉得残忍。只要不觉得残忍,不伤慈悲,我们护生的主要目的便已达到了,故我在这画集中劝人素食,同时又劝人勿伤害植物,并不冲突,并不矛盾。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是提倡素食的。有一位朋友质问他:“假如我不得已而必须吃动物,怎么办呢?”萧翁回答他说:“那么,你杀得快,不要使动物多受苦痛。”这话引起了英国素食主义者们的不满,大家攻击萧伯纳的失言。我倒觉得很可原谅。因为我看重人。我的提倡护生,不是为了看重动物的性命,而是为了着重人的性命。假如动物毫无苦痛而死,人吃它的三净肉,其实并不是残忍,并不妨害慈悲。不过“杀得快”三字,教人难于信受奉行耳。由此看来,萧伯纳的护生思想,比我的护生思想更不拘泥,更为广泛。萧伯纳对于人,比我更加看重。“众生平等,皆具佛性”,在严肃的佛法理论说来,我们这种偏重人的思想,是不精深的,是浅薄的,这点我明白知道。但我认为佛教的不发达、不振作,是为了教义太严肃、太精深,使末劫众生难于接受之故。应该多开方便之门,多多通融,由浅入深,则宏法的效果一定可以广大起来。   由我的护生观,讲到我的佛教观。是否正确,不敢自信。尚望海内外大德有以见教。

丰子恺

一九四九年六月于上

一吃的是草,挤的是乳(鲁迅句)

  若慕牛力大,牛食草为粮;   若慕猪体肥,猪食糟与糠;   请观牛与猪,不因食肉强。   若慕肉味美,何不自割尝?   自割知痛苦,割他意扬扬;   世无食肉者,屠门不开张。         (狄葆贤诗)

白话译文:

你是不是羡慕牛的力量大无比呢?其实牛只不过吃一些青草罢了!你会不会羡慕猪的肥硕身躯呢?猪吃的也不过是糟食米糠而已呀!我们从牛和猪的成长过程,变能明了它们并不是肉食的家畜。

你是否觉得肉味很鲜美呢?何妨试着割自己的肉来尝尝,自己割自己的肉既知剧痛无比,那么吃别的肉的时候,何必得意扬扬呢?我们如果能够做到人人不吃肉,那么这个世间便不会再有屠夫这一行业了。

二耕烟犁雨几经年

  耕烟犁雨几经年,领破皮穿未敢眠,   老命自知无足惜,前功还望主人怜。             (蓉湖愚者诗)

  白话译文:

日晒雨淋中岁月悄然流逝了

不眠不休的耕耘青春不复返

辛勤一生的动章是项茧皮厚

如今年迈体衰届退休

老命自知无足惜

然而没有功劳有苦劳

今后尚祈主人堪惜怜

三日夕齐下来,各自舐其犊

  村舍有牛宫,架以曲尺木,   牸牯盈四三,恋此共泥伏。   牧童驱使行,跨之上原陆,   日夕齐下来,各自舐其犊。    (清朱彝尊《村舍诗》)

白话译文:

村子里有一座牛棚,虽然是用一些废料简陋搭建而成的,却也容得下三、四头母牛,牛群们得以赖此小天地栖身了。每天清晨牧童们骑在牛背上,驱赶着牛群往草原,直到夕阳西下了才又回棚;薄暮时分,母牛们舔舐着他们那些刚生下不久的小犊牛,那么温暖,简直就像是一幅温馨美满的美丽图。

四休沐

  昔日从戎阵,流汗几东西,   一日驰千里,三丈拔深泥。   渡水频伤骨,翻霜屡损蹄,   勿言年齿暮,寻途尚不迷。    (陈沈炯《老马诗》)

 白话译文:

服役于军旅,汗水几乎洒遍地。

一日行千里,昼夜跋涉习为常。

涉川多伤骨,夜行霜寒常损蹄。

可别嫌我老,迷津寻路我识途。

五伸脚树下眠,可怜无烦恼

鹿生深山中,饮水而食草,

  伸脚树下眠,可怜无烦恼。

  系之在华堂,肴膳极肥好,

  终日不肯食,形容转枯槁。

        (寒山子偈)

  白话译文:

深山最自在饮水吃草皆逍遥

眠来伸伸脚从来不知有烦恼

祸降如霹雳被人捉来樊笼养

好当美佳肴但见鹿已失神采

不吃也不喝形态憔悴不堪了

六困与鹿麋相伴眠

  饥食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唐卢仝诗)

白话译文:

肚子饿时,我便随手捡些松子充饥;口渴了,喝的是现成的甘美山泉;今天我偶然从山后翻过山前来,但见向阳的山坡竟是绿草如茵,柔软似氈;此情此景美不胜收,我何不抱着小鹿趁此席地而睡一觉呢?

七邻家老妇闲无事,落日呼归白鼻豚

  邻家有老妪,孑然一孤身,   谁为慰孤寂,一匹白鼻豚。   夜宿妪床下,昼眠妪脚根,   晴日访友去,蹒跚到前村。   老妪一声啸,踊跃返柴门,   会意远胜狗,解语近似人。   有时坐妪膝,如祖抱幼孙,   哈哈复哮哮,宛如叙天伦。   秋旱直到冬,是年逢岁凶,   老妪生计拙,箪瓢屡屡空。   地主索租税,一刻缓不容,   老妪无奈何,卖豚与富翁。   富翁来牵豚,豚匿破笥中,   老妪仰天哭,涕泪流满胸。   邻人皆心酸,富翁耳若聋,   麻绳束豚颈,牵之过桥东。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邻居住着一位老妇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慰藉她的只有一只白鼻猪。晚上睡在老妇床脚下,白天则躺在老妇人脚边,终日相依相伴,偶尔还会迈着蹒跚的步履,亦步亦趋地伴随老妇前往邻村串门子。平日里只要老妇一呼叫,白鼻猪立刻听话的跑回家,他听从老妇人使唤的程度简直和狗没两样;而对她解语的深度也几乎不亚于人了,有的时候兴致一来,还会坐在老妇膝上,两个好像祖抱孙,嘻嘻哈哈的在尽享天伦。

这年从秋到冬,干旱无雨,造成欠收的凶年。老妇生计无着,时常三餐不济,实在够可怜的了!偏偏这时节,地主又频频来催租税;限缴之期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又无计可施。老妇人无可奈何,不得不把心爱的白鼻猪卖给有钱人;当富翁来牵猪时,白鼻猪也像知道劫数难逃一般,死命的躲在竹栏里,唤也唤不出来。老妇人见此景,伤心得哭天又唤地,泪流满衣襟;就连附近村人见了这般情状也都觉得心酸!而那富翁像是耳聋了一般,拿起麻绳套上猪项,牵着就走过桥去了。

八将人试比畜

  每馔必烹鲜,未见长肌肉,   今朝血溅地,明日仍枵腹。   彼命纵微贱,痛苦不能哭,   杀我待如何,将人试比畜。    (宋苏轼《戒杀诗》)

白话译文:

我们每一餐往往都要吃掉很多鲜美的鸡鸭鱼肉,却不见自己身上长出多少肉来;今朝杀鸡宰羊的令血流遍地,只是为了填饱这一个臭皮囊;然而明天时辰一到,肚子里依旧饥肠辘辘。难道你认为畜生的生命比我们微贱吗?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没能像人一样哭诉痛苦而已!想想看,今天要杀的是“我”的话,那该又如何?我们何不也将人试比畜呢?

九义狗救猪(闽南传说)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宋陆游《示小厮诗》)

  

十老羊羸瘦小羊肥

  兽中刀枪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   羔羊口在缘何事,暗死屠门无一声?    (唐白居易诗《禽虫十二章》之一)

白话译文:

兽类遭到刀枪所害时尚且怒吼不止!鸟类遇到网罗弓矢时亦极尽哀鸣。小羔羊出生不久尚未识得世间事;进了屠门!竟无声息的被结束了生命。

十一舐伤

白狗仓皇归,头顶已负伤,

  喘息灶下伏,血流两耳旁,

  口中虽有药,欲用苦无方。

  黑狗从门入,见状大惊慌,

  上前施救护,用舌舐其创,

  白狗低头卧,两泪欲夺眶。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白狗匆匆忙忙从外面跑回来,头顶受了伤!气喘吁吁的俯卧在灶边,鲜血不停地顺着耳边淌下来;它自知可以用唾液来止血,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不知所措时,黑狗从外面回来了,乍见白狗受了伤亦惊慌!稍定之后即刻上来救护,忙不迭的伸舌帮它舔舐伤口;白狗此时很顺服的低头趴伏着,却见它两行泪已然夺眶而出了。

十二小猫似小友,凭肩看画图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资俸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宋陆游《赠猫诗》)

白话译文:

从集市里买回一只小猫咪,从此我这小三房里的书有保障了;今后再也不怕遭鼠噬!惭愧的是我家穷,收入很有限;寒冬没毛毡,三餐也无鱼。

十三白象及其五子

  我家有猫名白象,一胎五子哺乳忙,   每日三餐匆匆吃,不梳不洗即回房。   五子争乳各逞强,日夜缠绕母身旁,   二子脚踏母猫头,母须折断母眼伤,   三子攀登母猫腹,母身不动卧若僵。   百般辛苦尽甘心,慈母之爱无限量,   天地生物皆如此,戒之慎勿互相戕。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我家养只猫取名叫“白象”,自从它一胎产下五只小猫之后,一改以往的作风,每天专忙于哺乳。以往的它一向最爱干净,尤其餐后总要自我清洁一番,如今再也无暇顾及外观了。只见它总是匆匆忙忙吞食后,便迫不及待地赶返窝中去哺乳。甚至于它的性情也变温顺了,不但放任五只小猫在它身上争奶吃,而且还默许小猫对它日夜纠缠,现在便有两只小猫攀到头上来,折断母须伤母眼,“白象”也似无所谓。另有三只爬到母腹上,母猫僵卧而不动,由得它们把自身当作游乐场!如此百般辛苦地哺育幼子,完全是出于内心慈爱的流露。

母爱是世间最无限的爱了,天地间所有的生物都具足这种天性。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更应该善自规戒,避免再造杀业才好。

十四小猫亲人

  人言家畜中,惟猫最可亲,   尽偎人怀内,夜与人同衾。   索食娇声啼,柔媚可动人,   应是仁慈种,决非强暴伦。   岂知见老鼠,面目忽狰狞,   张牙且舞爪,残杀又噬吞。   嗟哉此恶习,恐非猫本性,   老僧有小猫,自幼不茹荤。   日食青蔬饭,有时啖大饼,   见鱼却步走,见鼠叫一声。   老鼠闻猫叫,相率远处遁,   人欲避鼠患,岂必杀鼠命?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人们常说,家畜之中要数猫和人最亲近了,白天偎依在怀里,晚间和主人同床而寢;它们索取食物时,咪咪娇滴滴地流露出既温柔又妩媚的动人神态,可见得猫应属于仁慈的种性吧!它们不该是暴力型的。然而当猫遇上了老鼠的时候,面目马上变得狰狞起来,张牙舞爪地追杀;甚而捕食老鼠,那种凶恶与残忍简直到了极点,唉!这种恶习恐怕并不是猫的本性吧!

老和尚养的一只猫,与众不同,它从小就不吃肉食,只吃素菜和米饭,有时连大饼也吃;看见了鱼,他会止步不前;看见老鼠也只要叫一声,老鼠听到猫叫声,全数尽跑光;足证人们想避免家中老鼠为患,不必非要把它们都赶尽杀绝不可呀!

十五母鼠救子

  两月不归宿,尘封写字桌,   拂尘开抽屉,有物触我目。   五颗花生米,各有四只脚,   匍匐手帕中,见风皆瑟缩。   黠哉老鼠娘,借此为产褥,   我不杀汝子,汝勿占我屋。   置帕土碗中,移放东墙角,   限期今夜里,领子须从速。   夜静电灯熄,屋梁有落月,   我从微光中,静看鼠娘出。   东寻又西找,皇皇复汲汲,   行至土碗旁,其乐不可遏。   匆匆衔一子,急急进土穴,   憧憧十往来,好事方完毕。   我爱除鼠患,更爱好生德,   宁愿衣屦破,不愿长杀业。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几乎有两个月的时间出门在外没住在家里,连写字桌也被灰尘盖上了;清理灰尘,打开抽屉,忽然有异样东西入我的眼帘,五颗花生大小的东西,各有四只脚,蜷伏在手帕中缩成一团,母鼠真是聪明狡黠!能找到这个好地方来生产。我可不想杀害你们,你们也不该侵占我的房屋;便拿手帕来将小鼠放在土碗中移放在墙角,限母鼠今晚赶快来领回小鼠去。谧静的月夜熄了灯,月光从屋梁透进来,我从微弱的银辉中静静独赏母鼠救子;先是鼠妈妈出现了,东找西找的,紧张又惶惶的急模样,必是忐忑又难安!一直找到墙角土碗边,终于头露出欢欣与满足!于是鼠妈妈匆匆忙忙衔住一子,急急进鼠洞去了,这样往来了好几回,才陆续把小鼠搬迁完毕。我钦悦于没有老鼠的侵屋,更喜爱那好生之德!亦宁愿衣鞋被咬破,也不愿增长杀业。

十六邻家

  放尔千山万里身,野泉晴树好为邻,   啼时莫近潇湘岸,明月孤舟有旅人。       (唐吉师老《放猿诗》)

白话译文:

将你们放生!好让你们遨游千山万里,自由自在的生活!野泉晴树是你们的好邻伴,切记呀!想啼叫的时候,可别太靠近潇湘岸边才好呀!小心那明月下的孤舟多的是「出外人」呐!

十七拔箭

  邓艾征涪陵,见猿母抱子,艾射中之。子为拔箭,取木叶塞创。艾叹息,投弩水中。(宋《齐东野语》)

白话译文:

三国时代蜀国有位大将名叫邓芝,他率军在四川涪陵征战期间,有一天,看见一只母猴抱着一只小猴,双双栖于树上;便随手一箭射中了母猴!小猴看见母猴为剑所伤,立刻帮着把箭拔了出来,并摘下树叶阻血止伤。邓芝被这幕母子不畏危难,共相济助的亲情所感,就把弓箭一丢,从此戒猎了。

十四母之皮

江西吉州地方,有捕杀猿猴的人,杀了一只母猴,剥下皮来连同小猴一併卖给龙泉姓萧的人家。

有一天,姓萧的人一时之间,忘了小猴有依恋母猴的天性,没拿母猴的皮来包裹小猴,小猴子立刻自己跳掷而死。萧氏见了倍受感动,特地为小猴写下一篇孝猿傅。

十八母之皮

  吉州有捕猿者杀其母,之皮并其子卖之龙泉萧氏。示以母皮,抱之跳掷而毙。萧氏为作《孝猿传》。(宋《齐东野语》)

十九李后主救狙图

  李后主尝猎于青龙山,一牝狙触网于谷,见后主雨泪稽首搏膺,屡指其腹。主大怪,戒虞人保以守之。是夕果诞二子。因感此事,还幸大理寺,原贷甚众。(宋《湘山野录》)

白话译文:

五代南唐的李后主,有一次在青龙山狩猎,猎网捕获,得一只母猿。母猿一见后主两眼泪流不止,且磕头槌胸!又频频指着自己的肚子;后主直觉其中必有蹊跷,于是要求部众对这只母猿特别严予守护!果然当天晚上母猿产下二只小猿猴。后主为了感念此事!特地临幸大理寺颁布特赦令,释放了很多受刑人。

二十鸡抚群雏争护母,猫生一子宛如娘(吹万楼句)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

白话译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作了一首慈鸟夜啼的诗,意思是这样的:慈鸟失去了她的母亲,哑哑地哀叫著,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经年累月,总是守著牠母亲原先栖住的树林,不肯飞去。每到半夜的时候,就开始哀叫,并且持续的叫个不停,听到的人都禁不住要替牠流下眼泪来,牠哀叫的声音,好像是在诉说牠未曾尽到哺养的孝心。其它各种鸟类,那个没有母亲呢?为什么只有你悲痛得这样深切啊!

从前战国时代有个叫吴起的人,母亲死了也不到母亲的尸旁去看一下,唉!像这类人的心,实在还不如禽鸟了。慈鸟啊!你的确称得上是鸟类中的曾参呢

二十一人道主义

  提鸡如提篮,任听鸡倒悬,   鸡身苦挣扎,提者如不见。   提入厨房中,杀戮任他便,   遗尸登盘上,陈列称盛宴。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提鸡的人好像提菜篮子一样,把鸡倒悬的提着;鸡是那样痛苦的在挣扎!而提鸡的人竟如视而不见一般。鸡被提进厨房便任由人们宰杀了,片刻之后尸体经过烹煮,然后盛在盘里端上餐桌,竟被人们称赞为美好的餐肴。

二十二喂鸡联想

簸舂余粒撒篱间,喌喌呼鸡恣饱餐,

  只道主人恩意厚,谁知要汝肉登盘。

      (清赵翼《观喂鸡诗》)

白话译文:

把一些残米剩饭撒在围墙边

随口呼唤鸡群们赶快来饱餐

别以为这是主人施惠喂鸡群

到时可要它的肉盛上餐盘来。

二十三叫落满天星   赤帻峨峨玉羽明,篱间新织竹笼成,   老人从此知昏晓,不用元戎报五更。          (宋陆游《鸡诗》)

白话译文:

赤红而艳丽的鸡冠,戴在那一身如美玉般明亮的羽毛上;竹篱边新的鸡笼也已经编成;老主人从今以后能知晓早起的时间,再也用不着烦劳别人往返来通报了。

二十四人之初性本善

  人人爱物物,物物爱生全,   鸡见庖人执,惊飞集案前,   豕闻屠价售,两泪涌如泉,   方寸原了了,只为口难言。    (清周思仁《戒杀诗》)

白话译文:

人人爱惜生物,生物也有求生存的本能;鸡看见橱子执刀,会惊吓得乱飞舞。猪听到屠夫议价,两行泪水如泉涌。大难来时,他们心中一样明明白白啊!只是有口难言罢了呀!

二十五投奔

  送岁鞭炮声断续,四邻割鸡群鸡哭,   忽然一鸡飞入屋,奔奔慑慑榻下伏。   尔既投我我应畜,节缩我粮供尔啄,   怜尔无辜遭惨毒,留作长生报晓喔。   林禽无粮无拘束,家畜有粮愁烹戮,   从兹跳脱冤债狱,随我生西随念佛。             (莲舟上人诗)

白话译文:

春节前夕,迎新送旧的鞭炮声此起彼落的响个不停;邻居们杀鸡庆祝节庆,而他们哪里晓得群鸡却在共哭泣呢?忽然一只鸡飞进我屋里,边跑边颤怕的趴到我床前。心想:你既然来投靠我,也是有缘;今后我当义不容辞的省吃一些米粮来饲养你。可怜啊!你是这么无辜的就要惨遭毒害,不如就留在我身边长期担任报晓的工作好了。林鸟野兽纵然得不到人们供给的粮食,却活得自在;家畜虽然按时吃粮食,可要为杀戮而担心受怕呢!从今起跳脱冤亲债主的轮回吧!跟着我念佛也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二十六客人忙拦阻:「我今天吃素」

客人忙拦阻:“我今天吃素!”   已赴网罗遭困厄,将投汤火受惊忡,   临刑遇赦恩无极,彼寿隆兮尔寿隆。             (寿光禅师诗)

白话译文:

很不幸的已经被人用网捉住,大祸即将临头了,立刻就要被人杀来烹煮。实在有无比的惊恐呀!就在要临刀的千钧一发之际,遇到了善知识救了我一命。此人的救命恩泽真是功德无量啊!我因此得以苟延生命。也但愿这位恩人长寿健康。

二十七幸福的鸡

  我作护生画,七十差一幅,   星洲广洽僧,寄我一函牍。   自言上元日,乘车访幽独,   车中有乘客,绳缚五鸡足,   云将去割烹,以助元宵乐。   五鸡见老僧,叩首且举目,   分明求救援,有口不能哭。   老僧为乞命,愿用金钱赎,   番币十五圆,雪此一冤狱,   放之光明山,永不受杀戮。   此僧真慈悲,此鸡真幸福,   我为作此歌,又为作此幅,   护生第三集,至此方满足。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我作护生画集,还差一幅便满七十幅,正巧星洲广洽老和尚寄来一封信,自己在信上说:元宵节那天,乘车去拜访一位隐士,瞧见车上有位乘客用绳子系绑五只鸡,说是要提回家中吃,聊为庆祝元宵节。五只鸡见到老和尚,眼睛盯著看,且又好像瞌头一般样。心想:分明是向我求救,只差有口不能说。老和尚于是慈悲救鸡命,愿意花钱买下五只鸡,当时只花费十五元,却洗雪了这一劫冤狱!把牠们放生在光明山,永远不会遭受杀戮之殃。这位老和尚真慈悲,而这群鸡也真幸运,因此我特为牠们作了一首歌,又画这幅画,护生第三集也就到此圆满了。

二十八白鹅坟。

  我家傍西湖,门对放鹤亭,   家养一匹鹅,毛色白如银。   凌晨最先起,催仆扫门庭,   晴日鶃鶃叫,告我有来宾。   有时昂然去,徘徊湖之滨,   摇摇复摆摆,归来日已曛。   阳春二三月,湖上正清明,   香车与宝马,倏如流电惊。   白鹅出门去,行路不让人,   一车疾驰过,鹅身当其轮。   倒卧血泊中,红白何分明,   行人不忍睹,儿女泪满襟。   我为收其尸,卜葬葛山阴,   封树立短碑,题曰白鹅坟。   鹅坟与鹤冢,千古相对称。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我家住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家门对面有一座放鹤亭。

我家养有一只鹅,鹅毛似白银般的美丽,清晨起最早,还会催促仆人起早扫庭院呢!每当晴天友人来访时,它也会鶂鶂叫的通报我;有的时候也会摇头又摆尾的跑到西湖边去散步,天黑的时候自己回家来。

阳春二、三月的季节,时逢清明,路上来来往往的人车特别多。白鹅出门不知礼让车,结果很不幸被一辆快车轧死了。血肉模糊的惨状,路人看了很不忍心!孩童们见了更替他流泪;我只好去收尸,把它葬在葛山下,立座小小的石碑,题名白鹅坟,也好和对面的鹤亭千古遥相对。

二十九春江水暖鸭先知

  使君学长生,而好食鸭肉,   鸭肉令君肥,鸭冤倩谁赎?    (清彭绍升《鸭诗》)

三十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    (唐王昌龄《见雁放鱼诗》)

白话译文:

手上提着一对鲤鱼,眼送飞过的千里雁,顿时觉悟到它们飞翔于天空是多么的自在!使我联想到手中这一对鲤鱼竟要遭到如此不幸的忧患;于是将它们放生到清泉里,希望你们铭记这次的教训,以后别太亲近人类了。

三十一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晓日提竹篮,家人买春蔬,   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呴濡。   倾篮泻地下,泼刺长尺余,   岂无刀几忧,坐见蝼蚁图。   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干枯。   水小池狭窄,动尾触四隅,   一时幸苟活,久远将何如?   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   南湖连西江,好去勿踟蹰。   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唐白居易《放鱼诗》)

白话译文:

晴朗的早晨,家人提着菜篮买菜回来了,菜篮里青翠绿意的芹菜和蕨菜下面卧着一双白鱼;它们的嘴不停地张合着,原来正互相把水气吐给对方,藉以苟延彼此的生命。家人把篮里的东西全倒在地上,那一尺来长的鱼身触及地面,立刻泼剌的纵跃挣扎不停!难道他们也知道将面临被杀而忧虑?看那地面上的蝼蚁也对它们有所觊觎呢!这两条鱼离开水面已有一段时间了,如果立刻放回水中还有得救的希望,于是我把它们放进小池里,暂时救其干枯之急。然而小水池太狭窄了,鱼尾一游动便碰触周壁。这样的地方或许暂时能使他们苟活,但是长远之计又将如何呢?我实在非常同情它们没有生存的好环境,于是又把它们移放到南湖。南湖不但大而且通往西江,所以鱼儿啊!安心的去吧!别再犹豫了,我绝对不是那种施予别人一点恩惠而希望有所回报的人,你们也不需要辛苦的在淤泥中去寻觅明珠了。

三十二鱼子初生不畏人

  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   自从识钩饵,欲见更无因。         (宋苏轼诗)

  白话译文:

湖面上有成群的小鱼苗在游动,初生的小鱼苗对于人们的靠近毫无警戒心!等到有朝一日被人们钓饵钓上了,想在吸取经验,却为时已晚了。

三十三人鱼互膏腹

  鱼在水中生,人在水中死,   食饵鱼上钩,失脚人下水。   人死鱼腹肥,鱼死人口美,   吁嗟鱼与人,恶乎不知此!    (明僧宗林《观鱼诗》)

白话译文:

鱼生活在水中,人也在水中死

鱼因贪铒上人钩,人却因失足而落水

人落水死了便成为鱼的美食

鱼死时则成为人们的美佳肴

唉!鱼和人

这样的恶性循环,冤冤相报何时了

三十四母亲的尸骨 

  食鱼投鱼骨,江鱼见之泣,   生身托鲰生,安能慎出入。   (清钱陈群《江山船谣》)

白话译文:

人们吃尽了鱼肉,

把鱼骨投回江里去,

江水里的鱼看见鱼骨便哭泣了,

只因那鱼骨正是它们的母亲啊!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之下,鱼儿们怎能够不谨慎小心地觅食呢!

三十五买鱼要买活,临刑自逃脱

  买肉须要肥,买鱼须要活,   买花须要美,买田须要阔。   若教买命放,一毛不肯拔,   黄泉路途险,失脚恐难活。       (慈悯禅师偈)

三十六香饵自香鱼不食,钓竿只好立蜻蜓

  与客泛轻舟,容与在中流,   一鲤跃出水,向客怀中投,   客心甚惊异,我知鲤所求。   我作护生画,尚未将汝收,   今当多绘写,劝人勿垂钩,   客喜纵鲤鱼,好去莫回头。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我和朋友在湖上泛舟,不知不觉地划到了湖中央;突然有一条鲤鱼跃出水面,投进朋友的怀抱;朋友心里觉得很惊讶!我可是很明白,鲤鱼乃为有所求而来。我目前正在制作护生画,以便劝人别钓鱼。朋友明白了此意,便欢欣地把鱼放回水中去。鲤鱼啊!安心地回去吧!可别再来了。

三十七残酷的风雅

  垂纶称风雅,鱼向雅人哭,   甘饵藏利钩,用心何恶毒?   穿颚钻唇皮,用刑何残酷?   风雅若如此,我愿为庸俗。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如果称扬钓鱼是风雅的休闲活动,那么鱼类可要向这些风雅人士们哭诉了!

在那香甜可口的诱饵里隐藏有锋利的钓钩,这种用心是何其恶毒啊!

穿透下颚,钻破唇皮,如此的用刑又何等的残酷!

以这样的方式对待鱼类尚称风雅,我宁为庸俗。

三十八同盟鸥鹭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宋辛稼轩词)

白话译文:

我最喜爱到湖边来,欣赏这千丈翠绿的水面,有如明镜一般的平静;心无挂碍的执杖散步期间,是何等的恬静与享受啊!来的时间久了,平凡的我竟与鸥鹭也熟识了;我们已经亲近到能够结盟的程度了,鸥鹭呀!今天既然有缘结成同盟,往后交往更不须互存猜疑,怎没看见白鹤来呢?试着邀它来此同游吧!

三十九窗前好鸟似娇儿

  翠衿红嘴便知机,久避重罗隐处飞,

  只为从来偏护惜,窗前今贺主人归。

   (唐司空图《喜山鹊初归诗》)

白话译文:

他们有着一身翠绿的羽毛和鲜红的嘴喙,一只只聪明伶俐的娇模样挺可爱的。然而长久以来,他们为躲避罗网的缉捕,只能隐藏于安全的地方飞;由于我向来偏爱保护与联系这群小鸟,现在他们飞集到窗前,该是庆贺我今天的归来吧!

四十远征

  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   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    (唐陆龟蒙《雁诗》)

白话译文:

从南向北是多么远的路途呀这中间又隐埋着戈矢的危机无数

不知在那青天烟雾之中

到底有几只雁能够飞抵衡阳

四十一秋来见月多归思,晓起开笼放鹡鸰

  我家深山中,天空任翱翔,   暮宿青松林,朝游白云乡。   甘露任我饮,芝朮充我粮,   闲来歌一曲,其乐也洋洋。   一旦为人虏,禁闭樊笼内,   俯仰不自由,旋转无余地。   苦思早还乡,恨不能奋翅,   长歌以当哭,岂向人献媚!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我家住在深山里,

天空任由我翱翔;

晚间睡在青松林,

白天飞游白云间;

山泉甘露随我饮,

嫩草白术好食粮;

闲来没事歌一曲!

那种快乐真扬扬。

如今遭捕关樊笼,

飞上跳下不自由;

左右旋转空间小,

苦苦思念早回乡;

真恨不能冲天飞!

长长哀号哭泣声,

岂是向人勤献媚?

四十二新竹成荫无弹射,不妨同享北窗风   飞来山鸟语惺忪,却是幽人半睡中,   野竹成阴无弹射,不妨同享北窗风。         (宋陆游《护生吟》)

白话译文:

悠闲的我正半睡半躺着,突然听到飞来的山鸟啼叫,那叫声给人有惊惶不定的感觉;山鸟啊!窗外的野竹已然茂密成阴,又没有射杀的忧虑,何妨就留在这,共同享受这北窗的微风吧!

四十三天地为室庐,园林是鸟笼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自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园林自在啼。       (宋欧阳修《画眉诗》)

白话译文:

百转千声的啼音,多么随意自在;这时候我见到了野花艳红鲜紫地开满了山林间。顿然间!觉悟于把鸟儿锁在金笼里,还不如放它们在园林,任其自由的啼唱要来得更悦耳。

四十四唯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

  几处双飞燕,衔泥上药栏,   莫教惊得去,留取隔帘看。       (宋范成大诗)

白话译文:

有很多成双成对的飞燕,衔着泥球到屋檐来筑巢,千万不要把他们惊吓了,最好小心地隔帘欣赏吧。

四十五一啄复三顾,虑为物所窥

  闲庭有余粒,寒雀往还飞,   眄睐旁无人,翔集下疏篱。   一啄复三顾,虑为物所窥,   幽人负暄坐,玩之淡忘机。         (元王恽诗)

白话译文:

庭院里留下一些剩饭,引来雀鸟再三的注视,它们四顾无人,便群集飞来围笼边;看见它们每啄食一次,都要再三环顾四周,随时警戒,防止盯窥!我躲在隐秘的地方出神地看着它们觅食;玩味之余,在不知不觉之中,竟把人世间追名逐利、人我竞争的心念也给淡忘了。

四十六但令四海长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

  曲巷高檐避网罗,朝来饱啄陇头禾,

  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       (明方孝孺《百雀诗》)

白话译文:

鼠雀之所以栖息在曲巷高墙,是为了躲开罗网的危险!它们白天只在田陇里捡食一些稻粒充饥,希望世间年年是丰年,也请人们别嫌老鼠麻雀多才好。

四十七.姊妹折时休折尽,留他几朵覆鸳鸯

  莲华莲叶满池塘,不但花香水亦香,   姊妹折时休折尽,留花几朵护鸳鸯。         (清王淑《采莲词》)

四十八飞来白鸟似相识   青山不识我姓氏,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宋叶茵诗)

四十九思乡之歌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

  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

   (唐白居易《鹦鹉诗》)

白话译文:

整天不是啼鸣就是沉默,而睡到半夜仍会惊醒过来!那种被捕时的恐惧还心存余悸。我的身体虽然关在彩翠的笼子里,心头的苦痛却是很清楚明白的。每天一早起来,便开始思慕归巢何期?春天所唱的也总是怀念旧侣的歌声!有谁能拆破这樊笼,好叫我快乐地飞鸣呢?

五十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下来谢少年。    (魏曹植《野田黄雀行》)

白话译文:

罗家网得一只黄雀很是欢喜

少年看见黄雀有无限的悲伤

便拔出剑来把罗网给削断了

黄雀因此得以重获自由而飞

飞呀飞呀飞在高高的苍天中

它没忘感恩又飞下来谢少年

五十一倘使我是蟹

  世间水陆与灵空,总属皇天怀抱中,   试今设身游釜甑,方知弱骨受惊忡。      (唐白居易《戒杀诗》)

白话译文:

这世间无论是水陆或空中,所有的一切生物总归是浩瀚苍天大怀抱里的一份子。如果你能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热锅里煎熬的是‘自己’而不是别的生命!便不难体会得到那些弱小的生命在下锅之际,所饱受惊恐的悲惨情状了。

五十二将装义翅的蜻蜓

  日暮秋风清,一叶落我襟,   细看不是叶,赫然一蜻蜓。   左翼已破碎,右翼尚完存,   定是遭袭击,失事向地崩。   坠落在我怀,不救岂忍心?   畜之在庭园,恐被鸟雀吞,   养之在房栊,又恐蝼蚁侵。   沉吟想多时,妙计忽然生,   我有玻璃纸,坚薄而透明,   裁剪而胶黏,假翅亦犹真。   我口镶义齿,颇能咬菜根,   汝身装义翅,亦必能飞行。   静待胶汁干,放之在中庭,   须臾蜻蜓飞,悠然入青云。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黄昏时候的秋风吹送得特别清爽,一片落叶飘落到我的衣襟,仔细一看,原来不是树叶,赫然是一只蜻蜓。他左边的翅膀已经破碎了,右边的翅膀到还完整,想必是遭到外力的袭击,才受到如此的伤害而跌落下来;正好坠落在我的胸怀,实在不忍心不救它!可是如果我把它养在庭院里,恐怕鸟雀见到了,一口便吞了它。我静静的沉思良久,突然心中生出妙计来!我有现成的玻璃纸,既透明超薄又坚固,裁剪妥来黏上胶水,假的翅膀可乱真,诚好比我口中的假牙,也一样能咬嚼菜根。蜻蜓装上义翅后,必定也能正常飞翔;等到胶水干了,移到庭院放蜻蜓,片刻之间蜻蜓飞上天,悠然如青云。

五十三独立无言解蛛网,放他蝴蝶一双飞

  我欲护生物,生物相残杀,   檐角有蜘蛛,设网啖蝴蝶。   蝴蝶应解救,蜘虫不处罚,   非为有偏心,即此是仁术。   以怨报怨者,相报何时歇?   怨恨如连锁,宜解不宜结。       (缘缘堂主作)

白话译文:

我是一个很有心去爱护生物的人,也经常会看到动物之间相互残杀的情形发生。如今在屋檐的一角就有蜘蛛在结网捕蝶,我见了以后,就把蝴蝶给救了!但是也不处罚蜘蛛;这绝对不是我有所偏心,这只是有善心仁术的人举手之劳而已。

我们生存在这世间,如果有了以怨报怨的心,试问那种冤冤相报要到什么时候才有了期呢?要知道怨恨就像一把锁一样,要把它解开来才好,不要老是锁住他!

五十四制作标本联想

  动物标本中,蝴蝶美无伦,   形状何袅娜,颜色何缤纷。   谁知制造时,个个受极刑,   两针钉胸腹,不死又不生,   迟迟三日后,足节犹兢兢。   我游博物馆,归来一梦惊,   梦见诸蝴蝶,尽变女孩婴,   号哭呼父母,其声不忍闻。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在各种各式各样动物标本之中,以蝴蝶的标本最为美丽无比;形状是那么的婀娜多姿,鲜艳的色彩更是缤纷亮丽,然而又有谁知道在制作这种标本的过程中,每只蝴蝶都受尽了极重的酷刑呢?想想看,尖锐的两只针钉在胸腹上,那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至少要忍受三天以上,而往往三天过后,那蝴蝶的脚还在微微颤动着呢!

我参观博物馆回来之后,被一场恶梦所惊醒!我梦见了好多好多的蝴蝶标本都变成了女婴儿,他们哭喊着叫爹又唤年娘!凄惨之心实在叫人不忍心再听下去了。

五十五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昼长人寂寂,蜜蜂入我室,   飞上小明窗,欲向此中出。   窗上有玻璃,蜜蜂苦未识,   奋翅向前冲,脑伤身陨越。   眼见窗外花,其中多香蜜,   可怜钻营久,到处都碰壁。   愚哉小蜜蜂,此路不可通,   汝欲游庭院,请走此门中。   蜜蜂不解语,管自向前冲,   幸有春风来,引导出房栊。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漫漫的白昼使人有些昏昏沉沉的感觉,忽然有一只蜜蜂飞进我的屋里;他不晓得窗上有玻璃,竟振翅向前冲,结果害得自己头伤身痛;眼看窗外的花有那么多的香蜜,可怜他就是没有办法飞出去,无论飞到哪里?总是碰壁,真是又可爱又愚蠢的小蜜蜂。此路不通啊!你想飞到庭院中去,请走大门吧!可惜蜜蜂听不懂我的话,仍自顾自的猛像玻璃上冲,这样经过了好久好久;幸好一阵春风从开着的一扇窗口吹送进来,这才引导小蜜蜂飞了出去。

五十六黄蜂频报春消息

  先君子尝与客饮于易水上,而群蜂近人,凡扑而却之者皆受螫,而先君子独不动,而蜂亦不迫焉。盖安静慈祥之气,与物无竞,而物亦莫之撄也。(元刘因《驯鼠记》)

白话译文:

元代有位刘因曾说过这么一件事情:先父很喜欢和友人乘着船在易水上饮酒作乐。有一次,水上忽然飞来一阵群蜂侵逼船上的人们。这时候凡是动手拍打的人都遭受蜂蜇,唯独先父仍然在那里一动不动,相对的群峰也不飞近他。由此可知,安静慈祥的气质,不和生物发生任何冲突,生物自然也不会来触犯我们了。

五十七却羡蜗牛自有家

  闲看蜗牛走,亲为筑坦途,   此君家累重,莫教步崎岖。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偶然看见蜗牛在地上爬行

我帮助他清除前面的障碍

看见了蜗牛背着重重的壳

但愿别走太难走的路才好

五十八螺蛳背着房子出游   肉缩等蜗角,涎腥过蛎房,   怜渠一破壳,也有九回肠。    (清朱彝尊《黄螺诗》)

白话译文:

螺蛳在行动之前,一向谨慎地将肉身蜷缩在壳里保护得好好的;行动的时候,非要等到触角对外境感觉安全了,肉身才慢慢伸出壳外来;他虽是一只小小的生命,然而它和一般动物一样也是五脏俱全的啊!

五十九蚂蚁救护(放大镜中所见)

  阶下有小虫,蠕蠕形细长,   似蝇不是蝇,似虻并非虻。   就近仔细看,两蚁相扶将,   颇像交际舞,几步一回翔。   速取放大镜,我欲窥其详,   原来两蚁中,一蚁已受伤,   后脚被切断,腹破将见肠。   一蚁衔其手,行步甚踉跄,   不闻呻吟声,惟见色仓皇。   我欲施救助,束手苦无方,   目送两蚁行,直到进泥墙。   事过已三日,我心犹未忘,   不知负伤者,是否已起床?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突然发现台阶下面有小虫,小小细细长长的,看起来像蝇又不是蝇,像虻也不是虻,原来是两只蚂蚁在互相扶持;他们好像是在跳交际舞一样,走几步便回旋一番,于是我赶快取来放大镜,以便更仔细地看清楚,原来是两只蚂蚁之中有一只受了伤,其中一只后脚被切断,腹部也几乎能见到肠了,另外一只蚂蚁便帮助他,衔住他前足扶着他走,难怪他们的步履显得如此的踉踉跄跄。我听不到他们的呻吟,只见他们的形色是那样的仓惶不定!我有心想帮助他们,却是那么束手无措又无奈。只好目送他们一步一步的隐进泥墙里,这件事情已经过了三天,我的内心犹然未忘,还惦记着那只受伤的蚂蚁,不知他是否已安然无恙了。

六十尸积如米

西湖七月夜,飞虫拥明灯,

  青青千万匹,濛濛如细尘,

  纷纷堕几案,点点如繁星。

  放大镜中看,一见使人惊,

  百体具完备,形似小蜻蜓,

  每夜灯下死,为数亿兆京。

  皇天不惮烦,滥造小生灵,

  巨细虽悬殊,受命亦犹人。

      (缘缘堂主诗)

白话译文:

七月,夏夜的西湖,成千成万的飞虫聚舞在明灯的四周;顷刻之间,濛濛的像一层细尘一样,纷纷坠落在桌面上。他们一点一点密密麻麻的如繁星一样多;我拿放大镜来看他们,这一看可真吃了一惊!我发现每一只死去飞虫的身躯,都是完好无缺的,他们的形状就像小蜻蜓。

每天晚上在灯下这样死去的小飞虫,是数万亿兆京之多,皇天也真不厌其烦呀!滥造着这些小生灵,万物身躯的大小虽然各个不同,可是和人一样都是命一条啊!

六十一互割互啖图

  昔有二勇者,操刀相与酤,   曰子我肉也,奚更求肉乎?   互割还互啖,彼尽我亦枯。   食彼同自食,举世叹其愚,   还语血食人,有以异此无?    (明陶望龄《放生诗》)

白话译文:

从前有二个人自称勇敢无比,他们各持一把刀在那儿喝酒,他们说我们取肉来下酒吧!也不必向外求肉了,就互相割食对方的肉来下酒多好呀!于是你割一块给我吃,我割一块给你吃的,便这样喝酒吃肉,二个人谁也不吃亏!吃对方的肉就好像是吃自己的肉一样。

世人听到这个故事都感叹于他们的愚痴!然而请问今生吃肉喝血的人,来生你的血肉也将被人吃喝,那么和这两个人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

六十二咬得菜根百事成

  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   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宋苏轼《戒杀诗》)

白话译文:

我们的嘴巴和肚子,贪吃的欲求始终没有穷尽的时候,可是食物经过咽喉,就再也感觉不到美味了。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惜福并多积阴德呢?培养自己清虚的心境,乐自在其中。

六十三亲摘园中蔬,敬奉君子宴

  买蔬须买鲜,用水须用泉,   切笋须切嫩,选蕈须选圆,   豆腐宜久煮,萝卜宜加甜,   生油重重用,炭火慢慢燃,   不须杀生命,味美胜琼筵。       (缘缘堂主诗)

六十四盆栽联想

  小松植广原,意思欲参天,   移来小盆中,此志永弃捐。   矫揉又造作,屈曲复摧残,   此形甚丑恶,画成不忍看。       (缘缘堂主诗)

六十五翦冬青联想

一排冬青树,参差剧可怜,

  低者才及胸,高者过人肩,

  月夜微风吹,倩影何翩翩。

  怪哉园中叟,持剪来裁修,

  玲珑自然姿,变作矮墙头,

  枝折叶破碎,白血处处流。

      (缘缘堂主诗)

六十六春的占有欲

  篱角梅初发,一枝轻折来,

  可怜心未死,犹向胆瓶开。            (佚名)

六十七雨后

谁将大木条,堆置在春郊?

  青草被堆压,生机将全消。

  岂知天地心,无处不好生,

  一夜春雨后,木隙草头伸。

  草头日夜挺,枝叶何齐整,

  绘图与君看,君当发深省。

      (缘缘堂主诗)

六十八放生池畔忆前愆

  同生今世亦前缘,同尽沧桑一梦间,   往事不堪回首问,放生池畔忆前愆。       (元赵孟頫《放生词》)

六十九大丹一粒掷溪水,禽鱼草木皆长生

  好生之德本乎天,物物贪生乐自全,   我要长年千岁祝,不教物命一朝延。    (唐白居易诗《禽鱼十二章》之一)

七十莲花生沸汤

  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   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   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地藏,   彼此莫相啖,莲花生沸汤。         (寒山子偈)

祈請全球淨宗同學

共同念佛迴向祝願香港和諧安定

推荐阅读净空法师有关《护生画集》的开示!

---------阿彌陀佛佛學教育網---------

声明:本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其中有一部分均为网络上传,如有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或视频有侵权行为,请通过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zy/3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