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是草食性水禽,肉香味美,安全性好,市场前景广阔。霍山县落儿岭镇近年来结合退耕还林,鼓励引导农户利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利用林间隙地种植白三叶、菊苣、苦荬菜等优质牧草来发展养鹅,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很快。饲养实践证明,要想养鹅赚钱,就要抓好"三关",即"种草关"、"饲养关"、"防疫关"。
一、种草关
鹅是食草性水禽,采取以种草为主,适当补饲少量精料为辅的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最佳。优质牧草以种植黑麦草、菊苣、苦荬菜、白三叶、莴笋等为主,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我地多采用种植1年生黑麦草和多年生菊苣的方式来饲养肉鹅。黑麦草的供草期在当年11月至次年6月,而菊苣的供草期在3-11月,2种牧草搭配,可达到持续供应。黑麦草播种量为1.5千克/亩,菊苣的播种量为0.3千克/亩,以秋播为好。播深一般2-3厘米,条播、撒播均可,条播行距35-40厘米,播前施足基肥,每亩施足有机肥-千克。苗期要注意防除杂草,及时间苗、定苗,生长季节应根据情况施肥、浇水,注意防治叶斑病及心腐病等。
二、饲养关
1、雏鹅的饲养管理
⑴准备育雏室。育雏室要求清洁、完整无损。地面及墙壁先用10%的新鲜石灰水消毒,然后铺上干稻草、稻壳、锯末等,厚度10厘米左右,进雏前用福尔马林薰蒸消毒,并勤换垫草。喂食的水具和食具要用0.1%高锰酸钾浸泡1小时后晾干再用,并定期消毒,保持饲食、饮水清洁。
⑵科学喂食。雏鹅出壳后12小时,先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第1次喂饮,促其喝水,饮水后2小时即可开食。开食料采用青饲料如苦荬菜、莴笋叶、黑麦草等洗净切碎,并把碎米、米饭或全价配合小鹅料拌在一起开食。精青饲料按1-3日龄1:3,4-10日龄1:10,10日龄以上1:15的比例掺合。每日饲喂的次数按日龄的增长适当提高,1-4日龄每天饲喂5-6次,4-10日龄每天饲喂6-8次;10日龄以上再从每天5-6次降至3-4次正常喂养。饲养的变化由熟到生、由软到硬,慢慢过渡,不可突然大幅度变化。
⑶雏鹅保温。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大群饲养可利用电热伞或热气管道来进行,小群饲养采用箩筐或纸盒利用自身温度保温的方法育雏,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20-30只或每伞-只左右。1-5日龄温度26-28℃,湿度60-65%;6-10日龄24-26℃,相对湿度65%;11-15日龄22-24℃,相对湿度65-70%;16-20日龄20-22℃,相对湿度70%左右。这样经过10-20日龄后,选择晴朗天气就可将雏鹅进行放牧饲养。
2、青年鹅的饲养管理。青年鹅指的是30-90日龄的中鹅,待主翼羽长出以后,如不留作种用,则可短期育肥。一般采取3种方式,一种是用全价配合饲料进行舍饲,另一种是以放牧为主,适当补充精料进行放牧饲养,第3种是强制饲喂,进行填饲育肥。我地多采用第2种方式,即采取人工放牧结合补饲,进行有计划地刈割或轮牧,确保每天采食足够的鲜草。鹅群大时要适当分群,每-只鹅为一群,避开高温,早出晚归,同时早晚各补喂精料1次,饲料以稻谷、玉米、小麦等为主。通过2个月的育肥,体重增加很快,可适时出栏。
3、种鹅的饲养管理。对留作种用的后备鹅,要进行精心饲养。首先,要选择品种优良、个体匀称、健康、眼睛明亮的留作后备种鹅,公母比例以1:4-6为宜。其次,加强饲养管理,后备鹅要以放牧为主,加强锻炼,适当补充精料。在产蛋期以精养为主,增加配合饲料的喂量,从而保持较高的产蛋率。放牧时夏天早出晚归,中午在舍中或水中休息,冬天晚出晚归,全天放牧,每天放牧8-10小时为宜。补充精料要做到定时定量,少放勤添。饮水要新鲜干净。同时,注意合理分群,严格控制公母比例,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三、防疫关。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控制疾病。
1、加强管理,科学饲养。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通风换气,保温保湿,维持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合理放牧和补料,增强体质,提高其对疾病及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
2、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平时多观察,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避免疫病的相互传播。
3、科学免疫。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各种疫苗。1日龄接种小鹅瘟疫苗;7日龄接种禽流感疫苗;15日龄接种副粘病毒油乳灭活疫苗;20日龄再加强免疫禽流感。种鹅可在产蛋前1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和蛋子瘟疫苗各1次,对疫区根据不同的疫情进行强化免疫。
4、定时驱虫和消毒。在20-30日龄、60-90日龄各驱虫1次,并定期对生长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皖西大白鹅是安徽省地方优良鹅种,分布在皖西一带,体型高大,羽毛洁白,故而得名。
皖西大白鹅具有七大特点:1.早期生长发育快,在农村粗放饲养条件下,30日龄体重可达1.5公斤以上,60日龄3~3.5公斤,90日龄4.5~5.5公斤.成年公鹅平均体重6.8公斤,最大公鹅可达9.5公斤.母鹅平均体重5~6公斤.2.觅食力强,耐粗饲,以草为主,耗料少.3.肉质好,制作“烤鹅”和“腊鹅”,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尤以鹅掌最受人们青睐.4.羽绒产量高,一只鹅每年能拔绒~克,绒朵大,弹性好,保暖性能强,羽绒出口占我国出口量的10%.5.鹅皮可鞣制裘皮,柔软蓬松,保暖性好.每平方米重量仅有克左右,是制作服装、工艺品等的好材料,.6.繁殖快,适应性强,耐寒耐热,抗病力强.7.体态高昂,叫声宏亮,对陌生人常追啄不放,可为农户看门守院。
现将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育雏技术
1.选择雏鹅:健康雏鹅都按时出壳(孵化期为30天)、出壳体重80~克,且腹部柔软、脐部收缩良好、肛门清洁、卵黄充分吸收,站立平稳,行动活泼,叫声有力,毛色光亮,两眼有神.用手握颈把雏鹅提起来,二脚能迅速收缩,并挣扎有力.
2.雏鹅运输:如短途运输(4小时内可到),出壳毛干后即可运输;如长途运输,必须等到出壳第三天,雏鹅有了采食能力,运输前让其吃饱饮足.运输时,先要装筐,每平方米可装75~只,谨防拥挤压死;筐内既要保温(25℃~30℃),又要注意通气.长途运输时,途中每隔4~6小时要休息1次,进行喂料饮水.夏季运输要防晒防暑。
3.育雏准备:育雏前应准备好育雏室和育雏用具.育雏室应具备保温、干燥、清洁、光照充足、通气良好等条件.进雏前3~7天,要对育雏室和育雏用具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4.饮水喂食:雏鹅出壳后24小时内,要给雏鹅饮×10-6高锰酸钾水,1~7日龄雏鹅日喂食6次,8~15日龄雏鹅日喂食8次,先喂后饮.开食时要进行调教采食,喂食时应先喂青绿饲料后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配比可因地制宜,这里介绍两个配方:1玉米65%、麸皮8%、豆饼25%、骨粉1.9%、食盐0.1%;2碎米50%、米糠15%、麸皮10%、豆饼15%、鱼粉8%、骨粉1.9%、食盐0.15.也可喂单纯的碎米和麸皮等饲料,但一定要补加骨粉和食盐。
5.保温防湿:雏鹅调节体温能力差,一定要控制好育雏温度,即第一周为30℃~28℃,以后每周下降2℃,第五周起可常温饲养.育雏室要干燥卫生,垫料也要干燥柔软,谨防因潮湿引起雏鹅疾病。
二、放牧技术
俗话说:“养鹅无巧,清水青草为了”。让鹅在放牧时吃饱喝足,必须掌握好牧鹅技术。
1.牧鹅信号:自雏鹅开始,每当喂食、放牧、收牧前都发出不同的语言信号,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即可用“语言信号”指挥鹅群.放牧时还要选择好头鹅,尽早地在鹅群中发现头鹅,并观其行,如头鹅听从指挥,可在其头、背上涂上红色,有一个明显的标志,以便头鹅一动而带全群.若头鹅不听指挥,应及时淘汰,再另选头鹅.放牧员只要综合运用指挥信号和语言信号,并充分发挥头鹅的作用,就能指挥自如了。
2.选好放牧场地:仔鹅和成鹅要选择青草茂盛的草场或遗谷较多的茬地,且附近有清洁的水源,道路平坦.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放牧前10天草场和茬地没有施、喷过化肥和农药,水源没有被工业废水或有害物质污染。
3.妥善安排放牧时间:雏鹅应在5日龄后开始放牧,放牧时要选择天气温和、无风雨的上午8~9点和下午3~4点进行,每次放牧20~30分钟,开始每天2次,以后随日龄增加,可逐渐增加放牧次数,延长放牧时间,牧场地可由近到远.仔鹅和成鹅原则上每天要放牧8~10小时,一般在早上7点放牧,11点收牧;下午1点放牧,6点收牧,也可全天放牧.放牧时间长短要视天气而定,天暖时可早出晚归,天冷时应晚出早归.放牧鹅群以只为宜,最多不超过只。
4.放牧注意事项:1要固定专人放牧,不要轻易更换.2放牧前要仔细观察鹅群,凡病鹅和精神不振的鹅要留下治疗和补料,赶出放牧的鹅群要点清数字.3赶鹅放牧要缓行,发出的语言信号要柔和,以免惊群或跑伤,禁止追赶和大声吆喝.4鹅群赶到草场或茬地后,如青草茂盛或撒谷较多,鹅群宜集中放牧;反之,鹅群要散开放牧.5天气炎热时,一定要在放牧过程中把鹅群赶到阴凉处休息,谨防中暑;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避免鹅群在放牧时遭受暴风雨等恶劣天气的袭击.6放牧员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万一鹅误食有毒食物应进行急救.7经常了解周围禽病疫情,不到禽病流行区去放牧。
5.补饲:雏鹅每次放牧回来后,都要补喂精料,要按常规喂料,仔鹅和成鹅每晚视其白天放牧采食的多少决定补饲或不补饲。
三、提高种鹅产蛋率和受精率
皖西大白鹅母鹅8~10月龄开始产蛋,年平均产蛋25枚左右.要注意发现鹅群中的2%~3%的“常蛋鹅”,年产蛋可达60~70枚。
1.提高产蛋率,关键是养好种鹅.养好种鹅有四诀,即一选二补三粗四精.一选是要从60~70日龄的仔鹅(青年鹅)群中,选留生长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的后备鹅.二补是对后备鹅除放牧外,每日要补喂精料,使其有足够的营养,以利生长发育.三粗是当后备鹅长到日龄时,便转入粗饲阶段,以控制母鹅的性成熟期,提高产蛋量和耐粗饲的能力.四精是在种鹅产蛋前一个月和产蛋期间多喂精料,精粗料比为1:1~0.5.同时,要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种鹅在产蛋期间一定要补充光照,每天晚上宜补充光照3~4小时.并要合理放牧,每天放牧时间应在上午9点以后(因母鹅多在下半夜至上午8点产蛋,放牧过早易丢蛋),放牧时要选择平坦的场地且要慢慢驱赶,防止拥挤跌伤或产生应激反应,减少产蛋量.种鹅舍要保持干燥,厚垫干草,以利产蛋。
2.提高鹅蛋的受精率,主要是抓好五个环节:1种鹅选配与配比.公母种鹅必须体格健壮,生殖器官发育良好,无生理缺陷;公母种鹅配比要恰当,一般公母比例1:4~5为宜;种公鹅配种适龄为1~4岁,种母鹅产蛋适龄为7月龄至3岁.2良好的交配场所.鹅是水禽,习惯在水上进行交配.因此,要求水面要宽,只左右的种鹅群水面不少于10亩,水体要深,一般在1.5米以上;水质要清,不能有废水污染.3合适的配种时间.早晨公鹅的性欲最为旺盛,下午4点左右也是公母鹅交配的又一良机.每天两次放水(即交配),并适当延长放水(交配)时间,尽量使每只母鹅都获得复配机会。
四、疾病防治
主要常见病有小鹅瘟(又叫烂肠瘟)、卵黄性腹膜炎(又称“蛋子瘟”)和自行拔毛症.预防小鹅瘟可对即将开产前一个月的母鹅进行小鹅瘟疫苗注射,经免疫后的母鹅所生后代具有抗病力.预防卵黄性腹膜炎,一是在种鹅的饮水中添加0.01%的高锰酸钾,并用0.1%的石灰乳消毒棚舍场地;二是剔除外生殖器有病的公鹅.对发病的种鹅可肌注卡那霉素,或氯霉素或在病鹅饲料中每日添加40毫克呋喃唑酮,连喂3~4天.预防鹅的自行拔毛症,一不要用粘有荤油的菜刀铡菜喂鹅,二不要在鹅饲料中混入油荤物.治疗鹅自行拔毛的方法是,用草木灰涂在鹅身上即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