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喜水性
鹅为水禽,习惯在水中嬉戏、清洁羽毛、觅食和求偶交配,每天约有1/3的时间在水中生活,只有在产蛋、采食、休息和睡眠时才回到陆地。因此,宽阔的水域、良好的水源是养鹅的重要环境条件之—。1周龄内的雏鹅稍加训练就可成为戏水高手。放牧鹅群最好选择在水域宽阔、水质良好的地带放牧。舍饲养鹅,特别是养种鹅时,要设置洗浴池或水上运动场,供鹅群洗浴、交配之用。天然的湖、塘、河等处,四旁有草地的地方,是养鹅的好场所。当然,在北方一些缺水的地区,在饲养密度较低、有良好放牧条件的情况下,鹅群也可获得理想的受精率。
二、合群性
家鹅具有很强的合群性,家鹅天性喜群居生活。从小养在一起的鹅,即使是数千羽的群体,也很少有打斗的现象,鹅群在放牧时前呼后应,行走时队列整齐,互有联络,出牧、归牧有序不乱。觅食时在一定范围内扩散。鹅离群独处时会高声鸣叫,一旦得到同伴的应和,孤鹅会寻声归群。这种合群性有利于鹅的规模化、集约化饲养。若发现个别鹅离群久不归队,其发病的可能性很大,应及早做好防治工作。
三、食草性
喜食青草是鹅的天性。养鹅有“青草换肥鹅”的说法。雏鹅从1日龄起就能吃草,1月龄后可大量采食青草,每羽成年鹅每日可采食青草2千克。鹅觅食活动性强,饲料以植物性为主,传统养鹅采用放牧的方式,一般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和水生植物等都可供鹅采食。因此,要尽量放牧,若舍饲,要种植优质牧草喂鹅,保证青绿饲料供应充足。鹅没有嗉囊,食道是一条简单的长管,容积大,能容纳较多的食物,当贮存食物时,颈部食管呈纺锤形膨大。鹅没有牙齿,但沿着舌边缘分布着许多乳头,这些乳头与咀板交错,能将青绿饲料锯断。鹅的肌胃强而有力,饲料基本在肌胃中被磨碎。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细砂,或在运动场放置细砂,有助于鹅对饲料的磨碎消化。
四、耐寒性
鹅的羽绒厚密贴身,具有很强的隔热保温作用。此外,鹅的皮下脂肪较厚,掌上有特殊的结构和骨质层,均可抵御严寒的侵袭。成年鹅耐寒性很强,在冬季仍能下水游泳,露天过夜。鹅在梳理羽毛时,常用喙压迫尾脂腺,挤出分泌物,涂在羽毛上面,使羽毛不被水所浸湿,形成了防水御寒的特征。一般鹅在0°C左右低温下,仍能在水中活动;在10°c左右的气温下,仍可保持较高的产蛋率。但鹅是怕热的动物。鹅有羽绒、厚的皮脂但没有汗腺,气温高时,只能张开双翅和张口喘气来散热,或到水中游泳散热。炎热夏季养鹅要注意防暑降温。
五、就巢性
鹅虽然经过人类长期的选育,有的品种已经丧失了抱孵的本能,如豁眼鹅、太湖鹅等。但较多的鹅种由于人为选择了鹅的就巢性,大多数鹅种的就巢性仍然保持,在一个繁殖周期内,每产一窝蛋(8?12个),就要停产抱窝,直至小鹅孵出。
六、警觉性
鹅的听觉很灵敏,警觉性很强,反应迅速,叫声响亮。特别在夜晚时,稍有响动就会全群高声鸣叫。遇到陌生人或其他动物时就会高声鸣叫以示警告,有的鹅甚至用喙啄击或用翅扑击。农家喜养鹅守夜看门。育雏室内可用公鹅作警戒,以防猫、狗和老鼠等动物进入舍内骚扰。鹅的警觉性还表现为容易受惊吓、易惊群等,管理上应注意。
七、夜间产蛋性
母鹅通常在夜间产蛋。夜间鹅不会在产蛋窝内休息,仅在产蛋前半小时左右才进入产蛋窝,产蛋后稍歇片刻离去,有一定的恋蛋性。多数窝被占用时,有些鹅会推迟产蛋时间,这样就影响了鹅的正常产蛋,因此鹅舍内窝位要足,垫草要勤换。鹅的夜间产蛋性为白天放牧提供了方便。
八、生活规律性
鹅具有良好的条件反射能力,活动节奏表现出极强的规律性。如在放牧饲养时,放牧、交配、采食、洗羽、歇息和产蛋都有比较固定的时间,相对稳定地循环出现。而且每羽鹅的这种生活节奏一经形成便不易改变,特别在母鹅的产蛋期更要注意,如原来的产蛋窝被移动后,鹅会拒绝产蛋或随地产蛋,因此,饲养管理程序不要轻易改变。否则会引起应激,导致产蛋率下降等。
九、抗逆性
鹅的适应性很强,世界各地几乎都有家鹅分布,其生活区域非常广泛。鹅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不高,毛草棚、塑料大棚和其他简易建筑均可养鹅。鹅疾病少,对养禽业威胁较大的传染性疾病种类,按自然感染发病率鹅比鸡少1/3。
十、速生性
肉食畜禽初生到宰杀上市为一个生产周期,一般肉牛是18个月,肉羊是5?6个月,肉兔是3?3.5个月,鹅生长周期最短,为2?3个月。目前我国肉鹅70?80口龄出栏,狮头鹅56日龄体重可达4.5?5千克,莱茵鹅56日龄可达4.2千克。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一年可养鹅5?10批。因此,肉鹅饲养周期短、见效快,60?80天就能有回报。另外,鹅肝脏合成脂肪的能力大大超过其他家禽和哺乳动物,其脂肪组织中合成脂肪数量只占5%?10%,而肝脏中合成的脂肪却占90%?95%,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鹅的这种生长特性来生产肥肝。
十一、利用年限长
母鹅的产蛋量一般在头3年是逐年提高的,而且初产年的种蛋不如以后年份所产种蛋质量好、重量大、合格率高。因此,种鹅可以利用3?4年,这是鸡和鸭无法比的。
推荐阅读、
观察鹅群都看哪些方面
养鹅风险小提示,养鹅的朋友们快来看看
鹅苗大肠杆菌病不可忽视
鹅的脸都肿了是怎么回事
莫名的鹅病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雏鹅放牧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