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注意,并不是所有鼻炎孩子,都适合吃黄芪,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孩子一年内不少于4次感冒,一生病就得打针、吃药,每次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孩子长期鼻塞,流清鼻涕,整天没精打采,说话声音小,脸色白或黄,食欲不振,吃一点就腹胀,大便稀。一遇冷风鼻炎加重,早晚打喷嚏、鼻痒、流清涕,动不动就出汗。孩子手脚冰凉,怕冷风,穿的永远比同龄人厚,睡觉蜷缩着。黄芪能补脾肺之气,孩子脾肺好了,抵抗力强了,就能少生病,鼻炎不再犯。但在对症的前提下,依旧有很多家长跟我说,“司大夫,我家孩子情况对上了,但吃黄芪没见有用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有三第一,服用时间不够服用的时间太短了,脾肺这东西,哪里三两天就好起来?而且黄芪之所以赛过人参,凭借的就是自己平和安全的习性,这也代表,它的调理时间要更长。第二,黄芪质量不行医药不分家,很多时候不是药不对症,而是10分的劲只能使上3分。我上学时,老师经常亲自带我去药材市场挑最好的,我给大家粗略讲讲挑选方法: 1、不要太宽的黄芪,可能是机器压扁拼接的,要1-3.5cm之内就行,一个指甲盖是1cm,大家自己比划吧。2、买的时候,可以生嚼尝尝,好黄芪吃起来有甜味,闻起来有豆腥味,而熏过硫磺的一般都有怪味。第三,顺序搞错了黄芪能补足脾肺之气,预防外邪再次侵袭,主要作用是亡羊补牢。但孩子鼻炎发作时,狼正在羊圈里抓羊呢,你把漏洞补上,这不就把狼给关在羊圈里了,想跑都跑不掉,能敞开了吃羊,孩子鼻炎自然好不了。这个时候得先祛邪再扶正,临床上,我也会把黄芪放在第二个调理阶段使用。门诊医案故事小患者明明(化名),8岁,孩子反复感冒后引发鼻炎,中间断断续续吃药治疗了一年多,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孩子主要症状有:鼻塞,左右鼻子交替堵塞,流清鼻涕,量多,遇冷风加重,经常出汗,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多,每日2-3次。这都是很典型的脾肺气虚症状,因为孩子目前正在发作期,所以治疗当以祛邪扶正为原则,祛邪要祛风散寒通窍,扶正要健脾补肺,标本兼治。苍耳子散方加减: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防风、细辛、桔梗、鹅不食草等孩子鼻子通了之后,鼻涕少了,晚上睡觉更舒服了。后面复诊,在此基础上,我对方剂进行了加减,增加了扶正药,组方: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其中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继续通利鼻窍,清除鼻窍之余邪。此阶段以扶正为主,增强脾肺功能,使正气充足,余邪自去,巩固疗效,防止鼻炎复发。一段时间后,孩子鼻塞基本消失,偶尔流少量清涕,嗅觉恢复,汗少了,面色红润。又把方子里的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去掉,加山药、芡实等,以健脾益肾,巩固疗效。最终,孩子鼻炎诸症全消,体质变强了,随访半年,鼻炎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