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什么

春季温暖潮湿,万物生长,也是霉菌滋生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鹅口疮吧。

鹅口疮又叫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发生在口腔清洁不足、营养不良或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儿童。

感染途径

母亲阴道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婴儿经产道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体的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或妈妈的奶头清洁不足时可造成感染。

进食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食物,或啃咬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玩具亦可导致感染。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可见乳白色斑膜,形似奶块,不易拭去,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我们可以通过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拭来分辨奶块和鹅口疮(见图1)。

图1

鹅口疮易发生在颊黏膜、腭、舌或口咽部,有些宝妈会将其与手足口病(具体可查看往期:手足口病十大条)相混淆,但其实手足口病表现的口腔疱疹与鹅口疮并不相同,我们一起看一下下面的图片(图2--鹅口疮,图3--手足口病的口腔疱疹)。

图2--鹅口疮

图3--手足口病的口腔疱疹

感染轻微时,口腔黏膜白斑不易被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拒乳,有时伴有轻度发热,如治疗不及时口腔黏膜白斑可不断扩大,极少数甚至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

治疗

清洁口腔:念珠菌在碱性环境下很难生长,可用温开水稀释小苏打后清洁口腔,一日4次。

局部抗感染:将制霉菌素涂擦在创面上,一日4次,连续7-14日。

加强营养: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供给,并予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预防

产妇有阴道霉菌病时应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后可通过蒸煮进一步消毒。

哺乳期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每次抱孩子前先洗手。

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避免餐具混用。

小知识

乳房假丝酵母菌病

对于乳头/乳房疼痛的母亲,如果排除乳房疼痛的其他原因,且婴儿确诊鹅口疮,或者母亲存在乳头/乳房念珠菌感染的证据,则考虑诊断乳房假丝酵母菌,并应针对感染进行治疗。国内外学者推荐,初始采用外用咪康唑或克霉唑,每次哺乳前,使用油剂(如橄榄油)清洗残留药物,哺乳结束后,应再次涂上抗真菌药。如果局部治疗无法缓解母亲的症状,且明确念珠菌感染,可选用口服氟康唑治疗。

长按识别







































白癜风诚信单位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bushicaoa.com/ectq/3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